[摘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基于2000—2019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揭示异质性人力资本、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集聚特征;初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负,中级和高级农村人力资本有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在异质性人力资本视角下,当高级农村人力资本超过门限值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出逐渐增强的门槛特征。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人力资本;门槛特征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5—0087—10
[作者简介]李静雯,女,第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经济教研室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公共政策、民生保障等;晁利君,女,第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党的理论、干部教育培训等。
一、引言
农业在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和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转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因素。一方面,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及农业面源污染的负外部性,片面追求产量的提高导致土地、能源、化肥及农药等生产资料消耗严重,使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以农户为主体、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存在技术推广困难、经营资金短缺、信息服务滞后、劳动力素质不匹配等“小农经济”弊端[1-2]。如何推动农业向低碳化、生态化、循环化转型进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服务及人才等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和农业产业链的重塑。[3]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首次提出了“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
当前学术界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较少,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实中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供应能力不足、分布不均、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等问题,部分农业服务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并未实现真正的市场化[4]。在农村“空心化”的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是稀缺的要素资源,农村人力资本的高级化是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加之,农村人力资本时空分布上的积累效应与溢出效应的叠加,造成农村人力资本在时空双维度上的不平衡、不协调性。因此,本文在探究异质性人力资本视角下,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机理,以期为优化农村人力资本提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二、文献综述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绿色引领、生态环保、创新驱动、规模经营、产业融合、资源节约等典型特征。[5]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是实现产地环境清洁化、农业投入绿色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产业模式循环化、农业废物资源化、产品供给优质化。[6]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产品生态供给、结构质量、产品效应、要素结构的统一。[7]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产业融合路径不畅、产业衔接方式单一、要素成本上升及农业产业链效益低下等问题。[8]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四个方面的主要矛盾即小农户经营与规模化生产的矛盾、高成本投入与增加效益间的矛盾、基础薄弱与快速发展的矛盾、追逐高产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9]同时,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均资源偏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比较收益降低、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农业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农村社会空心化等因素。[10]三是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增长效率、增长结构、增长稳定性、增长福利及环境代价等维度。[11]有的学者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12-14]四是探讨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有的学者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现代化等视角探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15-16]
综上,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较为丰富,但仍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增长、创新、协调与稳定、绿色、开放、共享”等多维视角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基于异质性人力资本视角,考察农村人力资本如何通过创新涌现、创新扩散、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等路径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非线性影响。基于此,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1)将异质性人力资本、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考察其内在关联及相互作用机理。(2)通过异质性及中介效应机制研究发现,初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负,中级和高级农村人力资本有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和农业高质量发展。(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当高级农村人力资本超过门限值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出逐渐增强的门槛特征。
三、指标体系构建与模型的建立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在融入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从“增长、创新、协调与稳定、绿色、开放、共享”等多维视角,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17-18],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与连续性,构建包括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并对各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趋势进行分析。
1.增长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保障。农业产出水平的增加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创新与绿色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本文利用产出增长、消费增长、农民投资增长及农业出口增长全方位衡量农业增长状况。
2.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可以通过创新涌现、创新扩散、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等方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是农业生态效率提高的基本动力,利用农业研发经费投入量反映农业创新投入水平,利用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及有效灌溉率反映农业创新效率。
3.协调与稳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城乡协调水平、产业协调水平及价格稳定等维度进行评价,利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反映城乡收入差距大小,种植结构多样性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情况体现产业协调水平。
4.绿色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为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耦合,采用环境友好度、生态宜居率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指标反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水平。
5.开放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对外贸易是促进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贸易形成的“竞争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效率。通过农产品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反映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6.共享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共享目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保障体系都是实现农业共享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人们基本生活、教育文化及社会保障等指标衡量农业发展共享水平的高低。
(二)动态面板模型的建立
鉴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延续性和动态连贯性,为解决模型内生性等问题,采用动态GMM模型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及假设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 AQDit=α0+β1AQDit-1+β2Ait+β3SVit+ΣϕControlit+εit] (1)
其中[AQDit]表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SV]表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A分别表示初级、中级及高级农村人力资本,Control为控制变量,[εit]表示随机干扰项。
(三)门槛回归模型
在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视角下,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可能表现出非线性的影响。选取异质性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构建如下门槛回归模型:
[AQDit=μi+β1SVit·I(X≤γ1)+β2SVit·I(γ1X≤γ2)+...+βnSVit·I(γn-1X≤γn)+βn+1Controlit+εit] (2)
其中[AQDit]表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X]分别表示初级、中级及高级农村人力资本,[SV]表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μi]表示与各省市相关的、不随时间变化的未观测因素,[I()]为门槛指标函数,[Controlit]是控制变量,[εit]表示随机干扰项,[Xit]表示门槛变量。
(四)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AQDit]表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利用熵权法测度。
2.核心解释变量。(1)异质性人力资本,AL、AM及AH分别表示初级、中级及高级农村人力资本。现有文献关于人力资本的测度主要根据受教育年限来衡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方法[17-18],采用“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五分档计算方法,教育年限分别记为1、6、9、12、16,计算公式如下:
初级农村人力资本AL=(文盲半文盲人口数X1+小学文化人口数X6+初中文化人口数X9)/农村总人口数
中级农村人力资本AM=(高中文化人口数X12+中专文化人口数X12)/农村总人口数
中级农村人力资本AH=(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数X16)/农村总人口数
(2)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SV。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用农资服务水平、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及农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四个维度来衡量。农资服务水平包括农药供应能力、化肥供应能力、农药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及农村用电量等指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包括机械化服务专业户数量、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及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个数等指标构成;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通过农村电话普及率、开通互联网行政村比例及农村邮政投递线路长度来衡量;农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通过农村水利建设投资额度、农村县乡道通行里程及有效灌溉面积来衡量。
3.控制变量。(1)农业技术进步(TFP),利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产出指标选用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投入方面选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投入量、农用薄膜使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药使用量及农林牧副渔业从业人数等指标。(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AGDPit])。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完善的工业、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部门有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采用各地区实际 GDP来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利用 GDP 平减指数消除每年的价格影响。(3)农业增长贡献率(DW)。通过农林牧渔总产值在GDP中占的比重,反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支撑作用。(4)UR表示该地区的城镇化率,用以考虑地区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及城乡互动机制等因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5)受灾率([DRit])。采用农作物受灾面积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来表示。
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及可得性,本文所选样本空间为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资料》《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各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及EPS数据库,个别年份数据缺失用插值法和指数平滑法补齐。上述各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四、实证分析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变
基于2000—2019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利用熵值法对各省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将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分为高等水平(AQD>0.4)中等水平(0.35<AQD≤0.4)和低水平(AQD≤0.35)三个梯队。整体来看,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绝大多数省份都迈入第一和第二梯队,并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表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分布。
从空间分布来看,2000年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距明显,迈入第一梯队的省份只有北京和上海,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基础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高、人力资本素质较好,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处于第二梯队的省份大多位于东中部地区,而大部分省份处于低水平的第三梯队,整体上呈现“金字塔”状分布。2005年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所提高,江苏省由原来的第二梯队晋升到第一梯队,辽宁省由第三梯队攀升到第一梯队。虽然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上升,但是空间动态调整较小,大部分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层次较低、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梯队。2005—2015年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许多东中部省份迈入第一梯队行列,第二梯队省份明显增多,第三梯队只剩下西藏、青海等五个西部省份,可能是政府农业税减免及财政支农力度增加,加之科技兴农、农业机械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使农业的增长动能得到释放,促进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转型—重构—创新”。2015—2019年,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稳中有增,新疆、甘肃及宁夏三省份由第三梯队晋升到第一梯队,中部省份全部迈入第一、二梯队行列,东部地区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全部位于第一梯队区间,从而呈现阶梯状、动态性及空间集聚性的特征。
(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结果
考虑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连贯性及内生性问题,采用动态系统GMM分析异质性人力资本视角下,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分别采用一步系统GMM和两步系统GMM的方法进行回归。为考察农村人力资本异质性因素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模型1—6的核心解释变量分别是初级人力资本、中级人力资本和高级人力资本。模型中AR(2)大于0.1,表明不存在二阶自相关,Hansen统计量的P值说明模型选取的工具变量有效,因此,说明模型估计结果的合理性与稳健性。
首先考察初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系数分别为-0.010和-0.009,且显著为负,说明初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抑制效应。初级人力资本包括文盲、半文盲及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偏低的人口素质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农业高质量发展,不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推广。因此,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模型1—2中,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系数分别为0.050和0.062,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了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激发农村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创新要素。
中级人力资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正,系数为0.006,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中级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级农村人力资本一般接受高中、中专等专业技能培训,具备较强的素质和能力,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组织接受程度较好,通过“扩散效应”“示范效应”及“要素流动效应”,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51和0.042,均在5%的水平下显著,像东部沿海地区及中部某些省份,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智慧农业及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极大促进区域农业转型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从模型5—6的回归结果来看,高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提升,影响系数分别为0.022和0.024,远高于中级和初级人力资本,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高素质农村劳动力,很可能成为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中坚力量,通过创新涌现、创新扩散、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等方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63和0.062,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在高素质人力资本的作用下,农业社会化服务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提升,说明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当高级农村人力资本超过门限值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出逐渐增强的门槛特征。
(三)机制分析
借鉴温忠麟等人[19]的做法,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具体的作用路径如下:
[AQDit=γ0+γ1Ait+δXit,ncontrolit+μi+εit] (3)
[Mit=φ0+φ1Ait+φ2Xit,ncontrolit+μi+εit] (4)
[AQDit=β0+β1Mit+β2Ait+δXit,ncontrolit+μi+εit] (5)
其中[AQDit]表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Mit]为中介变代表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A表示异质性人力资本,分别用AL、AM及AH分别代表初级、中级及高级农村人力资本,[Xit]控制变量。
基于上述研究假设,异质性人力资本除了通过直接渠道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外,亦通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间接渠道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型7—12对中介效应的检验情况来看,异质性人力资本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系数均显著,至少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传递路径中,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从具体效应来看,初级农村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为负,中级及高级农村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为正。
根据前文基准回归和模型7—8的回归结果,初级人力资本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影响系数为负,表明以低端非技能劳动力为主的初级人力资本对智能化、机械化及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接受比较困难,不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广普及,从而其中介效应显著为负。从模型9—10的回归结果来看,当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作为中介变量时,中级人力资本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影响系数为0.070,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普遍接受过高中、中专等专业教育及技能培训,人力资本素养较高。在新型农业化、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技术扩散的“阻尼效应”较小,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明显。模型11—12说明高级农村人力资本可通过人力资本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间接渠道产生作用。最后,根据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渠道是否显著存在,检验结果表明:初级、中级及高级农村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值在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中介效应1—3均显著存在,且高级农村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大于中级农村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
(四)门槛回归模型分析
1.门槛值检验与估计。在异质性人力资本视角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本文分别以AL、AM及AH为门槛变量,SV为核心解释变量,借助Stata16 对门槛模型分别进行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及三门槛的残差平方和最小化检验,并采用自助法(Bootstrap Method)反复抽取样本300次进行门槛效果的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当初级、中级农村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时,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及三重门槛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初级及中级农村人力资本作用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而高级农村人力资本的单门槛及双门槛的P值分别为0.043、0.083。故选用高级农村人力资本分别采用单一门限和双门限模型进行分析。
2.门槛模型结果分析。基于门限值的估计和检验,当高级农村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双门槛效应。从表6、表7,可以看出高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门槛值分别为0.454和0.912。当高级农村人力资本低于0.454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097;当AH处于0.454与0.912时,其影响系数上升到0.173,系数上升幅度较大。当高级农村人力资本大于0.912时,影响系数上升到0.767,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随着农村人力资本的结构优化,农业生产效率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起到倍增效应。可能由于当农村高素质劳动力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规模效应、技术外溢效应及示范效应对农业生产产生激励机制,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影响出现非线性的跳跃。从回归系数的对比来看,高级农村人力资本在跨越第二门槛之后,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能大于高级农村人力资本跨过第一门槛之后的效能。这充分说明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3.时空异质性。从2000—2019年,我国高级人力资本呈现“金字塔”状分布。在时间变化上我国处于第一门槛区间的省份不断减少,由2000年的31个减少到2019年的17个,说明高素质农村人力资本的短期现象得到一定的nRwiK9wNXHbVb7FXP2eSsa5+u3a6sJPa/ic3fUL/RNs=缓解。处于0.454到0.912门槛区间的省份数达到12个,占到样本数的37.5%。跨过第二门槛值的省份增幅不明显,2005—2019年数量一直维持在两个,只有上海和北京处于大于0.912的人力资本积累区间,说明高级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
从空间变化上,处于高水平人力资本积累区间的省份全部位于东部地区,而处于0.454<AH≤0.912区间的省份都集中在东中部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基础好、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创新环境及产学研协同发展处于全国前列,较高的人力资本素质使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便于在这些地方推广,加之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农村空心化现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广阔的空间。处于AH≤0.454区间的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由于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流失等因素,使西部偏远地区往往处于人力资本积累的第一区间。因此,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继续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正向溢出效应,推进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的高级化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五、结论及启示
基于2000—2019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揭示异质性人力资本、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集聚特征;(2)通过异质性及中介效应机制研究发现,初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负,中级和高级农村人力资本有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和农业高质量发展。(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当高级农村人力资本超过门限值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出逐渐增强的门槛特征。
本文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1)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服务市场化水平。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确保服务能够覆盖到每个农业生产环节和每个农户。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形成多元化服务供给格局。通过补齐农机服务可达性、覆盖范围、信息服务及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短板,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广普及提高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服务等农业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2)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继续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正向溢出效应。加强服务主体间的协作与联合,推动各类服务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和优势互助,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满足农户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促使农业生产向低碳化、生态化、环保化方向转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监管机制,加强对服务主体和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服务真实有效。构建科学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评估体系,定期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杨彩艳,齐振宏,黄炜虹,左志平.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吗?——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11):232-244.
[2]陈萌山.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提升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4-7.
[3]杨子,张建,诸培新.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推动小农对接农业现代化吗——基于技术效率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9(09):16-26.
[4]孔祥智,楼栋,何安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要性、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J].教学与研究,2012(01):39-46.
[5]刘晓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永登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8.
[6]柯炳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J].农村工作通讯,2018(02):1.
[7]夏显力,陈哲,张慧利,赵敏娟.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9(12):2-15.
[8]江超.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导向及政策建议[J].管理学刊,2019(06):28-35.
[9]杜思梦,刘涛.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问题及举措[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03):18-24.
[10]韩海彬,李谷成,何岸.中国农业增长质量的时空特征与动态演进:2000-2015[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06):95-105.
[11]黄修杰,蔡勋,储霞玲,马力,左喆瑜.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04):124-133.
[12]刘涛,李继霞,霍静娟.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10):1-8.
[13]黎新伍,徐书彬.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06):78-94.
[14]张占仓.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战略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17(10):26-37.
[15][16]毛世平,杨艳丽,林青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演变及效果评价——来自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经验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9(01):73-85.
[17]范晓莉,崔艺苧.异质性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新经济地理视角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11):106-116.
[18]李峰,朱钰.复合邻近性下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21(02):21-30.
[19]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05):731-745.
责任编辑:刘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