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2024-11-04 00:00:00陈玫玫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10期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汹涌而至,非连续性文本日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却面临资源短缺、认识模糊、方法单一等挑战。基于此,从学科融合的视角出发,树立正确教学理念,开发多元文本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非连续性文本的独特魅力,不断提升他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1]因此,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应有之意,同时也是保证学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

1.资源短缺

虽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中却很少有教师能够常态化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这类文本[2]。同时,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阅读的需求。以第三学段统编语文教材为例(见表1),非连续文本资源的占比相对较低。这种情况的存在必然会影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高质量开展。

2.认识不清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他们会频繁接触到各式各样的非连续性文本,如指示牌、说明书、表格等等[3]。然而,许多学生并未对这些文本的特性和定义形成清晰且明确的认识。有时,他们甚至会将新闻、漫画和杂志等视为非连续性文本的代表,这是因为这些文本在形态和功能上与非连续性文本存在某些共通之处。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是由多种不同的文本形式融合而成,这种多元化的特性使得它们呈现出独特而丰富的面貌。例如,在一些图文结合的报刊文章中,既可以看到连续性的文字叙述,也可以发现非连续性的图表和图片。这种结合使得非连续性文本在传递信息时更加直观和生动。

3.方法单一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关键在于有效地提取和整理信息。由于非连续性文本中信息量庞杂且分布广泛,学生需要学会在思考中筛选,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核心要点,这是成功完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任务的关键所在。现实中,学生虽然能够较好地提炼简单信息,但面对复杂信息的提取时,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往往会遇到不小的挑战。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时,往往停留于表面,缺乏具体而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如果不能系统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特征等,那么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二、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学科融合可以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充分发挥不同学科元素与知识的作用,以促进学生开展深入研究和深度学习活动。

1.树立正确的学科融合教学理念

在跨学科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科融合教学理念。

(1)树立常态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理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伴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存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只有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常态”,才能够保证其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给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足够重视的同时,教师要突破学科的限制,在日常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突破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限制,懂得深入挖掘和创新融合其他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4]。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成为支持语文阅读活动高质量开展的重要手段。

(2)树立跨学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理念。以往的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开展教学,这使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展开跨学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可以借助其他学科内容丰富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资源,借助其他学科的学习工具、方法支持学生更好地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中开展深度阅读活动。如此,可以更好地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效果。

(3)树立生本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理念。以往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小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认知、习惯及方式等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阅读教学方案,阅读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应围绕学生阅读需求,合理制定阅读方案。考虑小学生好玩、好动等学习特征与心理,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收集、整理和分析非连续性文本资料,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多元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同连续性文本资源相比,现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占比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对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进行开发,夯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基础。

(1)挖掘教材非连续性文本隐性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隐藏着大量非连续性文本隐性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阅读链接、资料袋、图片以及课后习题等。这些资源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需要细致梳理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文本内容,进而实现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有机融合。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从教材中挖掘非连续性文本隐形资源(如图1)。在此基础上,设计任务群等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其一,链接类资源、资料袋的开发。统编语文教材的课后部分,常常出现以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呈现的“资料袋”与“阅读链接”,教材编写目的在于助力学生独立获取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信息。教师在挖掘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时,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需求,挖掘与整合这些资源,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其二,图片类资源的开发。作为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构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类资源是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最喜爱的一类文本资源,如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封面以及课后链接中的图片资源等等。挖掘与开发这些资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可以增强隐性资源的开发效果。

其三,配套练习资源的开发。同其他版本语文教材相比,统编语文教材编排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占比增加不少。特别是语文课堂作业和课后训练中包含许多以思维导图方式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5]。通过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清晰的知识体系,对文本信息提取效率以及思维能力发展有积极意义。

(2)融合各学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在学科融合视域下,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需要突破以往的学科限制,注意结合数学、综合实践及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其一,融合数学学科。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许多图表类内容,如折线类、条形类等统计图。教师为这些资源配合恰当的文字内容,就可以构成阅读教学所用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五年级下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与非连续性文本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将文章中描述的各种事物的运动速度转化为直观的折线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二,融合综合实践学科。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以其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深化他们的活动体验,并扩充知识储备,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挖掘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整合综合实践学科的资源,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时,可以结合综合实践学科的项目化活动,设计“关注身边的非连续性文本”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非连续性文本,如公交车站的站牌、超市的商品标签等,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信息,培养他们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其三,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所蕴含的资源不仅对本学科教学具有显著价值,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为此,教师应从文本的实际需求出发,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有意识地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资源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文本所传达的深意。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强调对家国情感的培育与弘扬。同时,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主题为“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两者主题相互呼应,为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契机。

3.创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可以基于真实情境、以主题项目为载体、以实践探究为方式、以素养为导向展开教学。

(1)创设激趣学科情境,激发阅读兴趣。非连续性文本资料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它具有生活性和实用性的特征。教师要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情境,尤其要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5b80b4d609ce1757318d8fb487ae0561276f8f6229bbbfc662589d25611cfb39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以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在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特征、自然风光和丰富资源;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理、生物等,创设融合性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信息提取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2)设计启思阅读任务,驱动深度阅读。在真实学科融合情境下,教师为驱动小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开展深度阅读活动,必须要灵活设计一些学科融合阅读任务[6]。在阅读任务驱动下,促使学生调用多学科知识求解有关问题,完成有关阅读任务。

以《昆虫记》节选段落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昆虫记》的节选段落,提取关于昆虫的关键信息。然后设计跨学科融合项目“探秘昆虫世界”,期间可以结合科学学科的知识,为学生展示昆虫的分类图表、生活习性表格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帮助他们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设计阅读任务: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昆虫种类,如蜜蜂、蚂蚁等。小组内成员共同搜集关于该昆虫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如科学报告、图表数据等。②深度阅读分析。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度阅读和分析。他们需要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昆虫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③跨学科整合。学生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用自己的话解释昆虫的某些特点或现象。例如,结合数学中的统计知识,分析昆虫数量的变化趋势;结合科学中的实验方法,了解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开展多元阅读活动,培养学科素养。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要始终遵从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规定和要求,丰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活动。多元阅读活动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阅读需求[7]。

以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为例,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整合“传统节日”单元的相关课文及插图,课外搜集关于传统节日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如节日起源、习俗、食物的介绍,以及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资源,如历史背景、科学原理、艺术表现等。在教学中通过趣味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回顾已知的传统节日知识,激发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了解传统节日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教师提供课外搜集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深入理解不同节日的特点和异同。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跨学科融合活动:①科学解密节日习俗。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传统节日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如春节放鞭炮的科学解释、端午节龙舟比赛的力学原理等,展开小组合作,搜集资料、设计实验或制作模型,揭示节日习俗背后的科学奥秘。②艺术表现节日之美。结合艺术学科,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通过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此外,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编写一个关于传统节日的小故事。

综上所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知识获取与解读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师需要直面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资源短缺、认识不清和方法单一等问题,结合学科融合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科融合教学理念,多元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创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李娜,张光陆.深度学习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特征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1(22):59-63.

[3] 陈玫玫,陈亮.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跨学科融合研究[J].语文建设,2023(24):88.

[4] 杜娟.小学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引领分析[J].华夏教师,2024(02):111-113.

[5] 朱丽娟,沈远铭.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隐性资源的挖掘与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3(17):42-46.

[6] 刘必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试题研究与复习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30):70-72.

[7] 周子璇.浅议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跨媒介阅读[J].汉字文化,2022(0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