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数智化赋能教育的时代,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是必然趋势,然而,其正面临目标、数据整合、要素统筹等失配的局面。依据适配理论,遵循“制度—技术—环境”之间“三维一体”的作用逻辑,梳理出小学教育组织适配的内容、条件与需求,构建出目标适应调整、结构适应数据整合、权力与职责一致的小学教育组织适配机制。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构建应从结果导向、提升能力、塑造结构、搭建网络等方面开展。
关 键 词 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协同理论
当前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通过 “智能学习支持服务、循证教学与评价等”[1],用数智技术赋能小学教育组织改造,快速改变着小学教育组织的生态。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需要相关组织配合,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分割理论的小学教育组织呈现出条块分割的状态,组织之间的数据壁垒、割裂、冲突现象层出不穷,且难以短期内与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实践中,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目标与职责冲突、组织数智化转型要素与组织分散冲突的失配表现,致使转型不深入、不全面,影响了其系统推进。基于此,构建与数智化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可以促进其顺利转型。
一、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内涵与作用逻辑
1.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内涵
适配协同理论“指向多元主体协调一致或相互搭配”[2]。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理想状态是嵌入数智化技术,为其增量,这主要体现在整个小学教育组织流程优化,进而拓展组织边界,促进社会进步。基于此,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需理顺嵌入逻辑,主动优化小学教育组织结构,进而优化组织边界,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适配机制指小学教育组织在数智化转型时代,通过调整对应关系,使小学教育组织基于协同,借鉴数智技术,最终形成以发展高质量小学教育为目标的调整机制。
2.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作用逻辑
“组织受到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双重作用”[3],制度的成功在于通过趋同调整组织关系,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从根本上讲是通过“人—技”关系的调整,充分释放人的潜能,以便有效重塑组织运行体系。
(1)认知引导为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提供指导
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需进行组织层适配,其根源是数智技术嵌入该组织出现“空位现象”[4],特别是数智技术嵌入使得权力下移而出现“权力真空”[5],需适当调整。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中的组织适配是目标与成效的适配。其一,小学教育组织需不同利益体共同决策,不同利益体围绕着数智化转型进行决策,而这一过程蕴藏辨识;其二,小学教育组织调整过程其实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需通过调整目标来重构权力,以便奠定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思想基础。
(2)情感共鸣为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提供动力
面临不确定时,“人通常会选择支持自己判断的证据”[6]。由于所处环境复杂,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始终处于含混体系中,其转型的过程需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以深化理性认知。目前,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处于探索期,需通过组织调整过程,以便相关利益者认同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价值。
(3)功用协同为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提供支持
在生态调整时,需不断调整规则来适应环境。在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组织功能已发生实质性变化。比如,在当前数智化转型时代,小学教育组织必须进行调整,以便推进其数智化转型。
(4)搭建保障构架为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提供发生场域
小学教育组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保障构架。在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组织战略文化决定了组织方向,进而影响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所需资源环境。其一,通过适配梳理关系。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中的组织适配过程就是组织中资源、权力等要素的调整分配过程。其二,通过适配控制情景。在数智化转型时代,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不仅具有数智化转型的内驱力,同时还有权利变迁的外驱力,其建构关系时需通过内外建构,尽一切可能消除不利因素,以助力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目标的实现。其三,通过适配减少消耗。转型意味着更多相关力量掌握着数智技术资源,且具有与组织对抗的能力。基于此,健全相关保障机制,是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基础。
二、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框架
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需调整组织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环境与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交互,形成小学教育资源、控制与权力三者交互的系统,进而形成制度—技术—环境之间配合的机制。
1.需求驱动为适配机制的起点
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是小学教育组织与数智技术之间的有机融合,通过诸如思想、方法等途径实现小学教育组织系统变革。为此,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活动,需通过组织适配来推进不同利益的行动,突破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中存在的种种障碍。
(1)基于适配构建组织目标体系
在小学教育组织的数智化转型中,组织的功用与形态会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如果有新的功用引入组织,那么组织形态亦应进行适当调整。小学教育组织需通过激励性目标调整自身数智化转型目标。
(2)基于适配重塑组织结构
小学教育组织结构调适在调整组织体系的同时,也改造适应体系。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结构调适是依据数智逻辑设计组织结构,“形成与数字化转型业态适配的高效组织框架”[7]。比如,通过专门的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领导小组来解决组织适应问题。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内部调整其实就是围绕数智化转型完成的内部人员调整。
(3)基于适配协同组织关系
小学教育组织职责调整的核心是统筹调整资源。其一重新划分组织资源。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核心是调整组织资源,使组织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使组织数智化转型顺利实现。其二在于合理分配组织权限。依据数智化转型的推进方向配置资源,使组织功能与权力适配。比如,依据数智化转型的现实需要建立专门的小学教育数智化转型办公室,这种资源配置方式要与组织内部权力调整相适应。
2.条件保证为适配机制的基础
(1)实践者参与
构建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过程中,相关利益者受数智化转型驱动,需以个体与主体的身份参与小学教育组织。其一是个体参与。参与者个体需自觉地将利益与权利统一起来,将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作为重点,以实现个体诉求。其二是群体参与。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在小学教育机构各部门均有涉及,其实施体现在各部门将数智化转型作为自身工作的突破口来对待。其三是小学教育机构整体参与。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不但应考虑组织内部的各项技术支持,同时还应考虑组织外部相关力量的支持,把小学教育组织机构视为内外部联结的结合点,进而从不同层面实现技术与数智的互动。
(2)制度构建
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构建需用规范的制度来进行引导。其一,打破标准藩篱,用相应制度支持小学数智教育新生态。其二,需从微观、中观、宏观等层面理顺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中各主体的关系,为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三,通过规范与完善相应制度来落实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重构。组织适配的过程是制度的规范调整过程,制度是规范引领组织的力量。只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
(3)技术应用
不系统的数智技术难以实现小学教育机构数智化转型的愿景,同样也不利于小学教育组织适配。数智技术应用分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侧重适切性应用。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比任何时候都复杂,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以数智化转型为例,“需要对教育、群体和技术进行数据化表征”[8],同时加大数智技术投入,形成与当前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匹配的技术。其二,保障因素应用。数智技术在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应用中受算法、算力使用的制约。算法体现的是数智化过程的科学性,而算力体现的是智能保障。其三,伦理规范应用。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应在获取与处理信息上实现突破,深入挖掘过程性数据,在该过程中应坚守伦理性。
3.组建内容为适配机制的重点
(1)理念体系的形成
小学教育理念所体现的是小学教育实践的执着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知”[9]。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构建应走出目标界定不明确的误区。其一,需进行小学教育理念的调整,其核心在于构建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体系。主要如下:形成前瞻目标体系,刻画转型理念;形成多方协同推进的转型理念;契合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规律。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推进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需要正确认识数智化转型中的传与承、实在与观念等;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所需的理念需在转型中不断改进与优化。
(2)组织关系的调整
小学教育组织关系是组织权责与组织资源调整的关系。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中的权责关系主要包括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组织任务的认定,它需立足“制度—技术—环境”整体框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分析,调整小学教育组织的内外关系。
(3)组织行为的调适
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中组织行为的调适理念非常丰富,具体来说,包括组织重建、组织重构、行为再生等。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组织重建是通过识别问题情境,以工作机制建设的形式完成组织关系整合,比如小学教育发展中心的资源信息共享。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中的组织重构是将数智化转型中的组织变革进行分解,探讨行为承接功能的变革。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中的组织行为再生是内部活动调整,通过承接行为来实现该组织的数智化转型。
(4)组织生态网的构建
在重构方式调整的基础上,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还需理顺组织关系,通过突破实践,建立融入数智技术的小学教育组织生态网,使适配机制成为小学教育组织变革的载体,成为相关要素整合的“基座”,进而形成关联的立体网络。
三、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中适配机制建构的核心问题
只有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组织形态渗透到小学教育组织内部,将小学教育组织自身权力让渡给技术规范体系,跳出小学教育组织架构,适应数智化转型规律,全面深入系统设计方案路径,才能有效规避嵌入的数智技术给小学教育组织带来的现实问题,建立与数智化转型发展相匹配的适配机制,进而实现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
1.将组织适配作为建构目标
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建构应解决转型目标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规划。因为适配机制自身的宽泛性,导致特定目标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其结果不仅在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中有所体现,同时亦是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体现。关注转型目标能有效避免组织偏离。二是方案。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具有生成性,需通过变革来打破科层式工作模式,实现扁平式管理。三是协同。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特征是协同分配,实现资源最佳利用。需按照规约形式搭建多元协同框架,以确保构建目标具有活性。
2.将提升能力作为建构动力
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建构的本质是人的活动,其关键取决于人。为此,培育实践者的能力是关键。其一是通过激发动力来提升整合能力。激发整合动力是建构适配机制过程中,相关利益者从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中寻找动力,通过组织目标与动力协同,提升小学教育组织发展动力。其二是通过消除阻力来提升管理力。它主要是指通过消除认知、行动、情感等阻力,提升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协同力。阻力消除需掌控组织机理,尽可能在阻力发挥作用前进行适当干预,以推进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建构。其三是通过会谈来提升学习能力。其主要是指在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建构过程中,通过会谈的方式从不同方面思考利益问题,解决适配机制中存在的细节性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学习能力。
3.将重塑结构作为建构关键
重塑结构包括权力组织、运行资源等复杂的逻辑结构,使权力、资源与人等相关要素在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建构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以期实现资源价值的最佳利用。其一,形成扁平框架。传统小学教育组织框架是科层模式,其核心是通过组织流程各相关要素的规约实现资源集中掌控。在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中应形成对应机制,减少分配资源权力的中间环节,打造适应目标的组织形态。其二,提高组织效率。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建构中技术逻辑的核心是技术客观需求,它是适配机制建构的基础。很显然,引入数智技术无疑会削弱权力的集中性,因此需依托数据调整关系,优化目标治理结构,尤其应鼓励数智技术拥有者来参与小学教育组织适配机制的建构。
4.将搭建网络作为建构生态
形成组织适配网络是指通过组织网络系统管理,实现整体行动,推进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建构。其一,明确实践主体。尽管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主要职责在组织部门,但与之相关的部门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协调者,同时构成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的节点。其二,关注联动方式。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建构需关注下列路径:渐变联动,主要是指以往内容改造优化、范围拓展与应用加深;突破性联动,主要是指在以往没有的业务基础之上进行实质性突破;嵌入联动,主要是指从数智化社会所延伸出的新职能,比如数据伦理、风险等。另外,支持、联合、重构等整合策略都有助于良性循环的联动网络形成,进而生成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适配机制的生态圈,服务小学教育组织数智化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力勇,熊若欣.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底层逻辑、实现机制与关键路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cJONBwEwuvrxMtfU6qsy37pdKwQYl/QnHfltNFrJWZI=23(04):34-40.
[2] 沈曦.组织结构视角:大学管理低效的根源及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09,3(02):28-31.
[3] 王宾齐.高校内部组织绩效评价类型分析——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教育科学,2011,27(02):65-70.
[4] 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利益偏好与身份认同[M].姚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42.
[5] 刘俊含.韩语连接语尾“-??”中文翻译空位现象研究[J].北极光,2019(11):112-113.
[6] 陶萍萍.“四点钟真空”现象的成因及改变[J].教学与管理,2017(02):8-10.
[7] 陈良雨,陈建.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2):26-32.
[8] 任维武,郑方林,底晓强.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学习路径生成机制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06):88-96.
[9] 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09):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