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器材多效利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24-11-04 00:00肖玉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20期

摘要:新课标出台后,体育学科受到了普遍关注。综合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及内容,体育器材具有辅助作用,多样化器材可以改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识,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目前,高中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体育器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需将体育器材的多效利用作为一大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形成全新的教学路径。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高中体育器材多效利用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指导实际工作。

关键词:高中体育 体育器材 多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20-136-3-JF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需重视体育学科,采用新理念,新器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训练中。长久以来,学校一直侧重知识教学,未意识到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潜力等的关系,体育学科不受重视,体育器材缺乏有效利用。为迎合课程改革要求,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转变思路,大力利用体育器材。未来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结合体育器材配置及利用现状,创新教学方式,组织多样化的体育训练。

1、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器材的意义

1.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

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单纯的口头讲解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既安排理论部分,又利用体育器材进行示范,组织学生训练。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所组织的理论教学内容过多,对体育器材的利用较少,很多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的主动性。现阶段在体育教学中大力推广体育器材,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利用体育器材来进行训练,保持知识与训练的高度结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爱上体育训练,积极参与各种体育锻炼。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师需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器材,使学生熟悉各种器材的使用规范,并善于开发新器材,有条件的情况下实现“一器材多次使用”,让学生利用器材开展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过程。

1.2、有助于丰富体育活动形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较为固定,在当下的条件下继续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很难改变体育教学现状。通过将体育器材应用到教学中,可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从中感受体育学科给人带来的身体、心理上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器材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需关注每种器材的用途及使用要求,围绕所组织的体育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器材的利用方式,必要情况下还需组合不同体育器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高中体育器材多效利用现状

2.1、不重视器材的利用

为在体育课程中高效利用器材,学校、教师及学生都需要充分意识到器材的重要性。从学校角度,其需要为体育教学提供各种器材,增加资金购买多种器材,并安排专人管理器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灵活利用各种器材;学生需根据体育运动类型选择器材。就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学校、教师与学生都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未将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没有意识到器材在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的作用。如从学校角度,其在长期的工作中并未预留足够的资金用于配备体育器材,或者未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体育器材,导致教师在利用体育器材时存在种类少、破损等问题,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教师角度,很多教师在体育教学时习惯于口头讲解,并向学生进行简单的动作示范,仅进行了较为基础的体育训练,未使用器材,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佳。

2.2、器材使用方法不规范

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器材利用率,不仅要保障器材的利用频率,还需保障每种器材的使用规范性。如频繁使用体育器材,但每种器材的使用都不规范,也无法突显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器材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并未从思想层面意识到体育器材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理论教学,体育运动技能的专业训练相对较少,仅向学生介绍了几种比较常见器材的使用方法,并未深入开发器材的其他用途,导致学生不熟悉器材的使用方法,经常存在错用、滥用问题。

2.3、缺少健全的器材管理制度

要达到体育器材多效利用的目标,学校需结合体育教学要求,加强对器材的管理,及时处理破损器材,更新器材,保障器材利用完后可按照规定存放。显然,许多学校在体育器材管理上存在疏漏,表现在采购、存放、使用等方面。第一,采购体育器材时,相关人员并未提前与体育教师沟通,分析体育教学中的器材种类、数量等需求,导致盲目采购器材,所选择的器材种类、数量等不符合教学需求,一些器材在采购后长期闲置。或者有关人员在采购时过于追求低成本,未把握器材质量,导致器材的质量不佳,后续器材使用效果不佳、寿命较短;第二,器材存放管理不到位。有关人员未准确把握器材特点,合理分类,采取专业化方式管理不同器材。一些体育器材对存放环境有严格要求,但学校却未关注器材的存放管理,没有安排专人完成器材分类及存放,导致器材室内杂乱无章,积灰严重。第三,使用器材时有关人员未督促教师、学生做好登记管理,导致器材回收不及时,丢失率较高。

2.4、器材的维修和保养意识不强

体育教学中为合理利用器材,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需要做好器材的维修和保养,以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但是,很多学校在利用器材时,往往过于注重前期器材的购买、后期器材的使用,不具备器材维修和保养意识,也未将器材维修和保养作为常态化工作。一些学校虽对体育器材采取了维修和保养措施,但在维修保养时未做好区分,对全部体育器材均采取统一的维修和保养方法。事实上,每种体育器材的使用周期、用途等有所不同,维修保养方面应做好区分。显然,一些学校在器材的维修和保养方面未制定科学且合理的维修、保养制度,导致维修保养工作相对混乱、无效。

3、高中体育器材多效利用的相关措施

3.1、转变理念,高度重视体育器材的利用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器材利用率低下的现状,学校、教师都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采取多种利用方式。当前,在体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贯彻现代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体育器材利用意识,使教师在各项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器材,制订最佳的教学计划、器材使用方案。学校必须紧跟新课标要求,培训教师与学生,使他们意识到体育教学中器材的作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提前根据教学内容选定器材类型,并制订器材使用计划,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为提高学校全体人员对体育器材的重视程度,学校需经常性组织宣教活动,向教师、全体学生宣传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不仅需开展理论教学活动,还需要组织“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等专题活动,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从这些活动中意识到体育器材的重要性。

3.2、科普教育,促进体育器材的规范使用

体育器材使用不当的问题较为常见,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体育教师应组织各种科普教育,向教师、学生传授体育器材使用方法、适用条件等操作相关内容,使教师、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有所收获。作为体育教师,其在日常的教学及训练过程中必须规范使用各种器材,主动向学生讲解各种器材的用途、使用技巧,进行示范、详细讲解。结合实际经验,教师在促进体育器材的规范使用方面需注意以下方面:

(1)根据体育训练发掘器材的使用方法。

每种体育器材都有其适用的训练项目。为提高体育器材的利用率,教师需根据训练内容、目标来挖掘器材的使用方法。事实上,每种体育器材不单单有一种使用方法,比如移动篮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作为投篮训练器材而存在,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作为团队战术训练器材。另外,当利用一种器材训练到一定程度后,还需挖掘器材全新的利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因此,体育教学中利用器材时,应以体育训练项目内容、目标为参考,尽可能保持器材“一物多用”“一用多物”。也就是说,教师需准确把握每一种体育器材的特点,挖掘器材的用途。以跨越式训练为例,教师需挖掘栏架的新用途,使学生可以将其当做“跨越”训练的器材,又可以将其作为钻越障碍物的辅助器材,或者作为足球射门训练的主要器材。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可以使用器材组合来达到训练目标,使器材之间叠加使用。以投掷训练为例,学生在训练时应利用栏架作为投掷标记物,使学生在投掷时可以快速确定其投掷距离;采用铅球,训练学生在投掷时的感觉;利用沙包与铅球,使学生在训练时感受到不同重量的物品在投掷时的发力特点,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投掷技巧。

(2)根据训练人员需求定制使用器材。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时需关注这一差异,据此为学生选定器材。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即使有相同的训练内容,采用同种体育器材也很难保障同样的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实际需求出发来定制器材,使体育器材的种类、形状、尺寸等与学生身体素质相匹配。高中体育中比较常见的篮球教学中,正式比赛时学生数量较多,但围绕战术安排,学生的位置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之前应率先分析不同位置学生对篮球手感、弹性等的要求差异,据此为学生定制篮球,组织相应的训练任务。当定制各学生专用的篮球后,能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篮球技巧。

(3)专项体能训练中使用器材。

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教师常常需为学生安排一定的专项体能训练,以通过这些训练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与综合训练内容相比,专项训练对学生素质、能力等的要求较高,适当引入器材可帮助学生更好的训练。具体的训练活动中,教师需分析体育训练项目、学生身体素质等,为专项训练选定器材。同样以篮球教学为例,此项运动需要学生具备耐力、速度、敏捷度等素质,还需保障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在组织篮球专项训练时需用到多种辅助器材。抗阻性训练方面,弹力带为常见器材,由天然乳胶制作而成,学生在运动之前可利用弹力带来热身;后续的抗阻性训练中通过弹力带开展相应的训练,可逐步提高学生的对抗能力;专项抗阻性训练结束后,学生使用弹力带能放松肌肉。一般来说,篮球运动的对抗及力量训练方面均需利用弹力带来实现,但两者所用弹力带存在显著区别,前者主要使用蓝色弹力带,后者使用黑色弹力带,两种弹力带的规格有所不同。

3.3、宏观管理,完善体育器材的管理体系

对于学校体育器材管理问题,有关人员需加强宏观管理,不断建立完善的器材管理体系,以制度形式规定体育器材的管理内容、方法、责任划分等,使各部门、岗位人员可依据制度规定来管理各类体育器材。学校需从顶层设计、宏观统筹、理性分析等方面综合体育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因素,制定科学且合理的器材管理制度体系,突显制度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及约束作用。由于每一所学校的体育器材种类、数量、使用等情况各有不同,在制定制度体系时需考虑这些特殊情形,并且由专人分析已有制度体系的执行情况,采取合理化优化措施,使器材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更为科学,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比如以体育器材的采购为例,制度体系中应规定前期规划要求,使学校分配专人负责器材采购工作,这些人员需提前与体育教师沟通,了解体育教学中对器材的需求,制定详细的采购清单,其中应包含所需器材的种类、数量及质量规定。后续有关人员开始采购后,必须进入市场展开详细调查,获取器材厂家的生产资质、能力、信誉等,货比三家与最优的供应商、生产厂家建立合作关系,由其负责提供学校所需的体育器材。当采购到体育器材后,有关人员需加强内部管理,参考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检查与验收,当器材种类、数量及质量达到标准后,遵循一定的分类标准,将各类器材存放到专用的器材室,统一管理。但是需要注意,器材存放管理方面必须考虑每种器材的具体特点,定期由专人打扫器材室,使每一种器材规范就位。体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使用器材,都需要做好登记,记录器材领用时间、领用量等信息。

3.4、多措并举,加强器材维修及保养

体育器材的维修及保养十分重要。各学校为提高器材利用率,必须将维修管理作为重点任务,制定完善的维修和保养计划,在其中明确规定每种器材的维修、保养周期、工作方法。传统的体育器材维修和保养方面,有关人员主要开展安全检查,学校会成立巡查小组,由体育教师带头来检查各类器材是否安全。在当下人们对体育器材维修和保养提出新要求的过程中,学校应成立器材维修和保养部门,选派专业的维修和保养人员,由该部门来统筹器材维修和保养任务,使有关岗位人员严格依据每种器材的使用场景、使用频次等,组织更有针对性的器材维修和保养工作。任何器材的维修和保养过程中,有关人员都需要严格执行操作标准,做到相应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

4、结束语

体育器材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为在当前提高体育教学整体水平,教师应结合学生情况、教学任务及要求,合理应用体育器材,并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工作,将体育器材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成天明.学校体育活动中自制体育器材的利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24).

[2]张文荟.少儿趣味田径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软式趣味绳套为例[J].体育视野,2023(12).

[3]张禹.按年级分项统筹体育器材的教学方式探究[J].体育世界,2023(05).

[4]邵啸.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华人时刊(校长),2023(03).

[5]韩庆敏.巧用自制体育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跳跃类技术动作教学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22,41(12).

[6]戴小娜.基于快乐体育理念的高中体育器材开发与应用研究[J].玩具世界,2024(02).

[7]龚利利.高中体育器材的智能化升级与学生体能提升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3).

[8]张爱国.高中体育课程场地和器材有效利用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