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篮球课堂中智能技术应用分析

2024-11-04 00:00:00戴俊杰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20期

摘要:本文就高校体育篮球课堂中智能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对应用相关技术手段开展篮球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加以了解,并对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为高校体育篮球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在充分发挥智能技术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篮球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其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高校体育 篮球课堂 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20-196-3-TBB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体育学科的地位不断提升,各界对于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重视,而篮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深受学生喜爱,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想要将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支撑。而对智能技术进行应用,一方面能够推动传统篮球教学的改革与优化,实现趣味课堂的有效构建;另一方面能够使篮球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所以,有必要针对相关内容加强研究。

1、在篮球课堂当中应用智能技术的意义

1.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阅历与需求都在不断提升,这使得其在篮球学习当中也表现出了多元化的需求。而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大多采用统一标准和单一方法来实现的,即以统一教学为主,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常处在被动学习状态,思维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单一固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适应所有学生,且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还会对学生兴趣造成消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对智能技术进行应用,不仅能够从课堂知识呈现方面进行改变,通过智能网络设备将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还能极大地提高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最重要的是,在智能技术支持下可以应用多种新颖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这将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来。

1.2、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篮球运动是一项追求速度、力量与技术的运动,很多知识都隐藏在身体的运动过程当中,所以其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针对一些复杂性较高的技术动作或技战术知识,单纯地依靠理论讲解等并不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技巧,那么其教学质量自然也就很难保证。而利用智能技术,则可以将篮球教学难度大大降低,其不仅能够将教学活动简化,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在学生训练方面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如智能演示技术、智能监控技术以及专家智能系统等,都能为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智能技术在高校篮球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2.1、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传授

在篮球运动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性较强的技术动作,这些技术动作很多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这也是篮球魅力的外在表现之一,而对于这些技术动作的学习,由于其技术性相对较强,单凭教师的分解演示以及理论讲解并不能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掌握,且在不明确原理和发力技巧的情况下进行尝试,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问题,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在针对某一技术动作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智能检索功能,对一些篮球比赛当中相关的、典型的动作呈现进行搜索,让学生看一看运动员对于该技术动作的完成状态,借助专业的、精彩的瞬间,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强化其直观感受。然后,教师可以将相关动作截取出来,利用智能演示技术,对动作进行分解演示,演示内容具体包括慢放演示,帮助学生详细了解动作的完成过程;动画演示,具体是利用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整个动作完成过程中的发力技巧、发力方向、动作变化等等,同时在演示过程中要讲解动作呈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借此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动作的技术要领,避免了教师的反复讲解和示范,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2.2、运用微课技术实施翻转课堂

当前阶段,高校篮球教学当中仍然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班级人数相对较多,无论是课堂时间,还是教师的精力都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教学活动会占据一定的时间,导致教师的指导纠错时间被压缩,难以将学生问题全部解决,另一方面,教师无法兼顾每一名学生,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而对微课技术进行应用,将体育教学与智能网络相结合,不仅能够推动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活动的覆盖范围,还能借此开展翻转课堂,实现高效篮球课堂的有效建设。

例如,在针对篮球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其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然后逐一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将每个知识点制作成5-10min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进行课前学习。而学生在课前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观看和学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不仅能够减少教学活动对于课堂时间的占用,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还能帮助教师通过智能系统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判定其自主学习情况,从而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计划与内容进行动态的调整,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也可以借助微课开展巩固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课堂学习情况,对自己未能充分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观看和学习,实现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巩固。而在微课支持下,教师既可以在教学实践当中实现分层教学,践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又能满足现代学生多元学习需求。

2.3、借助AR技术开展技战术教学

我们知道,篮球本身是一项需要团队有效协调才能获得胜利的体育项目,且其在运动过程中不可预见性问题非常的多,需要团队成员对各种技战术方案进行反复的训练与尝试,并在实践当中灵活应用才能最终实现目标。也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技战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较高的技战术水平能够结合团队实际,利用自身优势攻克对手的短板,并对团队风格进行有效的展现。而技战术教学具体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各项战术方案的讲解,二是无球跑位,三是实战演练。如果在教学当中教师仅依靠图示及自身讲解,学生并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导致运动轨迹的记忆过于混乱,甚至会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枯燥乏味。而在篮球比赛当中一旦技战术执行不力,又不能进行灵活的调整,则难以获得好的成效。对此,教师可以借助AR技术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AR技术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下的重要产物,也称增强现实技术,其能够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进行结合,通过三维模拟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智能交互技术等智能手段的应用,使一些虚拟信息被带入到现实当中。应用该项技术开展技战术教学,能够直接借助AR技术在场地当中设置虚拟、可变的对手,并且能够对自身行动轨迹、对手变化轨迹、乃至篮球运动轨迹等进行实时的反馈,在该项技术设置的场景当中开展技战术讲解和训练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倾听讲解的同时,直接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技战术方案的记忆,而且能够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效果。而智能系统会根据学生的位置变化等对虚拟对手的动作进行动态的调整,为学生模拟出复杂多变的运动场景,促使学生在践行技战术方案的同时进行灵活的调整,提高其技战术水平。除此之外,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水平都是不同的,一名教师在应用有限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局限性问题。而借助智能网络与AR技术,一方面,能够在学生眼前展现多种优秀的技战术方案,通过实时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方案,达到开拓视野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竞赛当中做出更好的表现。

2.4、通过VR技术进行实景演练

对于篮球运动而言,其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运动,很多理论知识、技术动作、战术方案,都需要在实践当中才能获得检验,也只有充分参与实践,学生的技能水平才能实现持续的提升。然而在现实条件当中,受到天气、场地以及其他条件的影响,往往无法顺利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甚至会对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篮球实战训练,虽然高校篮球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上课人员数量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较多的班级和人数,使得篮球场地资源十分紧张,日常的个体训练还好,但对于场地需求较高的实战训练,并不能保证经常性的开展,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实战训练,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技战术水平都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应用VR技术开展篮球教学活动。

例如,借助VR技术进行实践模拟。一是可以在完成相应技术动作的学习以后,让学生穿戴VR配套的智能传感设备对动作进行尝试和演练,智能传感设备会结合数据采集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对学生动作完成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采集和对比,从而对学生的动作进行判定,并指出其动作完成过程中一些与规范不符的地方,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提高学习效果;二是可以利用VR技术进行实战模拟,即在阶段性学习完成以后,借助VR技术模拟篮球实战场景,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VR技术参与到实战当中去,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赛场当中那种高压、多变的环境,在强化其心理素质的同时,为其技战术的实践应用提供环境支持,这种以赛代练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还能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篮球的魅力,有助于学生篮球兴趣的养成以及终身体育能力的提升。

2.5、使用智能传感技术优化训练活动

众所周知,运动能力,尤其是专业运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篮球运动也不例外,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实现,但学生本身是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采取统一的标准进行训练,显然无法保证训练的科学性,甚至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训练强度不足,教学效果难以提升,而部分学生已经到达运动极限,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对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篮球教学活动,提高训练方案编制的针对性。教师可以对智能传感技术进行应用,借助心率监测设备以及智能手环等,对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采集,包括生理数据、运动数据等等,这些数据可以在相应的计算机或者是移动终端当中进行直观的展现,结合这些数据教师能够更为精准的掌握学生身体状况,从而对训练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切实提高篮球教学的个性化水平。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时,教师就可以对智能传感技术进行应用,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对学生心率变化进行追踪,一旦监测过程中发现学生心率数值超标,教师可以立即叫停训练活动,并对训练强度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学生因过度疲劳出现运动损伤问题。反之,如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心率能够保持安全高效,则教师可以对训练强度进行逐步的提升,确保训练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借助智能传感技术还能对学生的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训练适应性以及身体恢复情况展开科学的评估,而教师则可以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系统意见,对学生的休息方案及训练方案进行优化,保证方案当中各项内容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通过智能传感技术除了能够实现学生生理数据的有效监测以外,还能针对相应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卡路里消耗数据、运动轨迹数据以及运动步数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带给学生一定的成就感和心理抚慰,成为其积极参与学习和训练的内生动力,并使其准确认识自身训练成果的同时,结合系统反馈对自身训练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篮球教学当中对智能技术手段加强应用,不仅能够推动高校篮球教学模式的有效革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篮球教学资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该项教学活动的质量,这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的提升以及现代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相关体育教师应该对智能技术保持高度的重视,应对其加强研究,并探寻其与篮球教学的结合点,使其能够在教学实践当中得到合理的应用,从而将其技术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杨龙.智慧教育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33).

[2]郝玮.智慧教育视域下高校篮球课程育人路径探析[J].体育视野,2021(23).

[3]邓伟.人工智能在篮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与发展综述[C]//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墙报),2024.

[4]刘于溪.信息技术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六),2024.

[5]王岚.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篮球运动高质量发展前景,困境与推进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20).

[6]王联聪,王晓东.体育院校篮球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与运用[J].体育函授通讯,2021(1).

[7]吴洋洋.探索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篮球教育教学模式变革[J].网羽世界,2022(36).

[8]王丹.“互联网+”战略背景下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

[9]李京倍.运动智能软硬件促进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10]陈刚,胡滨滨.高校篮球教学中VR技术优化投篮动作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8).

[11]任斌.信息技术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2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