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虚拟现实、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如何在体育教育中融入人工智能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课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实地调研法等方法,对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发展趋势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路径。发展动向: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更为多元化、体育教学更为科学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更为普及化;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未充分贯彻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教师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教学素养不高、资金薄弱造成相关智能设备保障不充分、技术依赖过于严重造成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滞后。实践路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践行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不断将人工智能应用至教学多层面,提高应用广度与深度;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智慧教学素养;加强人工智能软硬件建设,提升辅助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 高职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 智慧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20-187-3-ZQ
2024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AI)”再度成为“热词”,更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时也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影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在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人工智能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教育”是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从当下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发展现状来看,对于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较为关注。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呈现出更为多样化发展趋势,从教育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手段,均进行了较大程度变革。宏观来看,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已成为不可逆趋势。高职院校作为人工智能应用重点领域,目前已有较多高职院校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建设,以求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体育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以及课程思政关键载体,具有重要价值意义。诸多实践证明,人工智能与体育学科具有较好的契合性,能够较好地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元素。基于此,研究重点对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1、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动向
1.1、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更为多元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体育教学重要构成要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人工智能融入教学领域,其更多以核心方法与手段的形式展开,不断优化过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人工智能能够有效拓宽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弊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体育学习也变成了机械化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关注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对学生深入学习难以捕捉的问题,能够不断拉近师生距离,推动双方交流互动。例如,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人机互动,能够以更为便捷化的方式向学生普及体育领域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拓展体育课教学内容。
1.2、体育教学更为科学化
目前,已有诸多智能可穿戴设备,以人体穿戴形式,能够有效实现对人体多项生理机能指标进行监测的目的,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体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生理指标包括心率、乳酸等,通过监测相关重要指标,获取数据,教师能够通过分析数据从而调整自身教学活动。例如,在体能训练中,教师通过心率带,能够实时了解学生心率变化情况,根据心率判断训练强度,从而能够有效调整训练计划,以最适宜强度贴近训练,提高训练效果。基于以上,可以认为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以更为精准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将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可视化,更为精准地控制体育教学过程。
1.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更为普及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正不断革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学新形态。从目前实践现状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仅关注于常规体育教学课,同时正不断拓展延伸至多元体育活动领域,例如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目前,相关院校正不断引进专业化人工智能设备,不断将其引入学生体育参与多个方面,例如体育场馆内有专业的体育智能问答设备,及时解决学生体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科学性。同时,学校针对智慧体育教学,不断加强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智慧教学素养以及数字化素养,加强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体育教学实践。
2、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体育教学未充分贯彻立德树人育人理念
新时期,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育人理念正不断引领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实践,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支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正强烈冲击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弱化了德育在整体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得以应用普及,传统的体育教师与学生互动正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人机互动,对于学生情感互动以及情意品质提升。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丰富了学生体育学习体验,造成学生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较为依赖,长远来看易造成学生对教师主体性身份认识滞后,对体育教学理解狭隘化,不利于学生全面体育学习。由于发展学生德育需要更多关注于体育学习中师生情感互动,而不是以机器来代替人与人之间互动过程,例如教师的鼓励表扬,能够为学生体育学习带来促进意义。作为贯彻立德树人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教学应积极主动融入立德树人建设进程,发挥体育学科育人价值,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立德树人建设,取而代之的是过多依赖人工智能。
2.2、教师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教学素养不高
高质量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必然需要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体育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推进体育教学发展需要体育教师能够拥有与时俱进的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教学素养。从教学理念来看,依然有较多体育教师过于关注常规体育教学模式,不可否认,相关教学模式依然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体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教学工作正不断处于快速变革中,不断追求全面育人,提高教学效率。在人工智能时代,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智能教学素养不高的问题,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认识不充分,相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用单一,较大程度上限制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推广。调研中有教师表示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存在质疑,同时相关设备应用较为复杂,不利于教学实践。此外,部分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常规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价值功能。因此,新时期,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需要关注于教师层面,从理念方面进行重塑。
2.3、资金薄弱造成相关智能设备保障不充分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体育教学需要涉及到诸多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对于学校资金保障要求较高。从学科发展来看,相较于其他方面,高职院校体育部拨款较少,在相关设备购买方面难以满足学校实际教学需求。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例,作为体育教学中最常用内容,智能可穿戴设备对于保障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相较于其他教学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价格较为昂贵,且在日常使用中损坏风险较高,对于学校资金保障要求较高。实践中,尽管部分学校购买了相关教学设备,但由于体育教师对设备使用中存在的损坏情况抱有顾虑,无法全面推进设备使用。调研中有教师表示,学校相关智能可穿戴设备已长期未得到更新保养,设备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然而由于体育部资金拨款不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4、技术依赖过于严重造成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滞后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体育教学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尽管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体育教学过程便捷化,但由于实践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长此以往造成自身教学能力滞后,缺乏对教学深入思考研究意识,更多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来开展体育教学实践。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便捷性很容易让体育教师形成过度依赖;另一方面,过分追求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量化指标和标准化评价,可能会忽略体育教育中的个性化差异和多元化价值。例如利用心率带、人体动作模式识别等设备能够较好地评价学生运动技能以及体育课中的投入程度,部分教师在评价实践中忽视通过对学生体育课综合表现进行主观评价,过多依赖相关仪器设备,长远来看不利于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合理的做法应将二者有机结合。
3、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路径研究
3.1、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贯彻立德树人育人理念
新时期,在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下,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立德树人就是要以立德为核心,以树人为根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不断实现全面育人。人工智能时代,体育教学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在体育教学要求不断趋向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应不断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强化智能技术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的促进作用,不断将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向立德树人推进。新时期,如何正确客观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决定着教师能否高质量开展教学工作。关键点在于体育教师应主动融入学生学习过程,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以育人理念作为支撑,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以及立德树人建设双向提升。
3.2、不断将人工智能应用至教学多层面,提高应用广度与深度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面临着复杂的任务,既要不断强调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同时又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关键在于将其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层面,解决体育教学中教师以及学生难以把握的问题。第一,找准体育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对于一般体育教学而言,教学难点在于无法针对学生实际所处状况,如运动能力、技能水平等,实施针对性教学活动。体能训练中,体育教师往往无法有效把握训练强度,造成训练效益不高。教师通过应用心率带,结合相关智能心率分析,能够有效把握训练强度,实施更为科学的体能训练。通过动作模拟系统,能够评价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对于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之,教师应将智能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的关键领域,辅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第二,重视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体育教学最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对体育课堂以数据化的形式呈现,教师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能够有效掌握课堂进展情况。基于此,教师应重视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数据应用特点,利用数据来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3.3、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智慧教学素养
通过培训,能够有效加强教师智能教学意识,提高教师实施智慧教学能力。第一,学校应加强自身责任主体意识,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应定期组织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校园为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进行培训,重点包括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理念、体育教学发展趋势等,不断强化体育教师观念建设,积极创新自身体育教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体育教学质量。例如调研中发现,某高职院校通过与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学习相关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从而能够对相关应用步骤进行了解;第二,重视自我学习。互联网上具有诸多优质教学资源,体育教师通过学习相关教学内容,不断模仿总结,能够达到较好的自我学习目的。例如目前高校教师线上研学内容,包含诸多人工智能领域,内容丰富,通过学习总结,能够较好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部分高职院校在针对本校教师培训内容选择上,倾向于设置智能教学类内容。
3.4、加强人工智能软硬件建设,提升辅助体育教学的效果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实践,需要一定的软硬件基础,高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努力为学生创建可以满足人工智能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教育大环境。第一,学校应加大对体育部门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拨款,在相关智能设备采购过程中能够有更多选择,引入新型智能可穿戴设备,推动体育教学实践。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考虑体育教学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智能设备,提高体育教师教学选择性。例如当下高职院校对于职业体能训练重视度较高,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针对如何高质量开展职业体能训练进行优化,提高相关智能设备应用针对性,切实提高学生职业体能水平;第二,重视校企合作。学校在采购设备过程中,应加强与相关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定期进行互动,围绕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教学需求,提出相关需求,企业开发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设备、软件系统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同时,通过定期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能够定期对学校相关智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参考文献:
[1]尹志华,郭明明,贾晨昱,等.人工智能助推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机理、关键维度与实现方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02).
[2]刘炜,彭俊,周柏玉.人工智能融入体育教育的价值辨析、现实审视与进路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06).
[3]华勇,洪邦辉,王白雪.人工智能助推体育教育发展的内涵特征、潜在风险与发展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06).
[4]张鑫淼,朱青,蔡玉军,等.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应用场景、风险隐忧与纾解方略[J].体育学研究,2024,38(03).
[5]谢东伟,高翔,马驰宇.“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17(03).
[6]黄慧,顾兴林,孙彬.“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4(04).
[7]孙辉,王润平,张晓刚.“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赋能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06).
[8]杨韵.人工智能时代体育教学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推进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2(09).
[9]杨凯.职业体能胜任力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学问题的审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2).
[10]周菊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体育视野,2020(06).
[11]李宝玉,叶玲.职业体能发展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