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生命健康与利益,其体育健身行为也更为积极主动。在推崇“共享”理念的时代,高校体育资源高度集中的优势能为缓解我国体育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提供新思路。调研发现,广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受到多方因素制约。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了广州高校体育场馆开展资源共享的背景及利用潜力。研究发现:新时代广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包括政策支持不力,共享意识薄弱,问责机制不健全,民众素质参差等;提出:完善共享政策,健全追责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多元共享项目,共建校社联盟,搭乘技术快车等建议。广州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共享应以人们新的体育需求为导向,实现资源共享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旨在深入挖掘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研究成果能为广州高校体育场馆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体育场馆 资源共享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20-046-3-JF
资源共享,是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也是未来社会现实需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应成为满足社会体育健身需求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的意义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目前国内对于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的研究还较少较浅。因此,本研究对广州高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了解广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及入校锻炼者的基本情况,分析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服务情况及其制约因素。走访了广州四大区(天河区、海珠区、番禺区、从化区)12所高校;发放问卷168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为97.6%。最后,依据相关理论,结合专家访谈所获取的一手资料提出了共享服务的优化对策,以期提高广州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利用效益。
1、新时代广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现实要求
进入新时代,广州高校面临新挑战,其职能和作用不能仅限于服务校园,而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助力国家体育战略目标的实现。
1.1、政策法规
近年来,国家持续关注全民健身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重要政策,但部分高校对体育场馆开放态度仍较被动。虽然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好于中小学校,但是开放比例也仅占44.9%。我国各省市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积极响应国家体育工作。2019年,颁布了《广东省全民健身条例》,提出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202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提出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等等。
1.2、全民体育需求
当前,体育健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统计,2022年广州城区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800万,是全省总人口第一大城市,人均消费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全省第一,广州社会消费品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达到两位数增速。因此广州高校体育场馆也必须体现时代责任与担当,面向大众、面向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共享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满足广州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
2、新时代广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时空优势
2.1、时间利用潜力较大
高校体育教学所使用的体育场地不仅为高校独享,也同样属于社会大众,体育资源应为广大群众服务。调研发现,当前许多广州高校体育场馆已对外开放。但是,广州高校体育场馆在开放的项目、内容,特别是开放时间方面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广州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仅限于周末傍晚和夜间等健身高峰期,白天基本不开放,尚不能提供多样化服务;另一方面,存在开放时间随意、疏忽宣传等问题,导致人们对用地信息不明晰。建议根据各高校联系实际情况,结合人流量、教学时间安排,对场馆的开放时间进行合理统筹与规划。
另外,应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积极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共享工作,如指导社会体育健身,提供陪练、裁判等服务,开办健康讲座等。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广东省大运会等大型体育运动会的相关管理工作和志愿服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体育事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不失为挖掘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时间潜力的切入点。
2.2、空间余域的附加值
当前,广州高校用地面积空前庞大,高校的架空层、健身步道、登山道、场馆的余裕空间等均可改建,服务人们的各项体育锻炼活动。此外,在应对重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关键期,许多广州高校体育场馆的架空层还能提供医疗点,用于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等。此外,相关主管部门可通过免费或低收费的方式让渡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权,一定程度上缓解学院经费压力。调研发现,大多数入校锻炼者愿意有偿使用高校体育场馆服务,项目趋于多元化。调研发现,高校体育场馆的配套设施与功能相对完善,而且拥有社会普遍需要且齐全的运动康复、体质健康测试等仪器,能为人们提供便捷、专业、有效的体质监测途径。以上有利于提升场馆服务的附加值,促进场馆的多功能利用。
3、新时代广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分析
3.1、政策与制度支持不力,共享开展进程趋缓
我国学校资源共享还处于初步阶段,在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共享过程中,从制度设立到政策落实的各环节还不成熟。目前我国尚缺乏可操作的相关配套措施,例如,对于学校、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不同主体共享体育资源的政策和制度条例还较少,涉及具体双主体资源共享时,存在政策缺失现象,不利于共享工作的推进。政策法规的支持、监督、宣传和鼓励不足,资源共享仍有较大难度。
3.2、高校共享意识较薄弱,管理效率尚待提高
受历史传统意识观念的影响,多数高校管理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学校体育资源的公益属性及社会意义。再加上部分场馆管理者缺乏市场意识和社会共享意识,学校体育资源开放行为并不积极。研究发现,对场馆社会功能和资源共享的重视程度不高的学校,在场馆设施资源与配套设施上的投入也相对较少。此外,共享意识的薄弱导致场馆员工在共享服务过程中缺乏积极性,难以根据人们需求进行资源调配,管理效率较低。
3.3、主体责任机制不健全,职责判定界限不清
在高校体育资源开放协同共享过程中,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以12所广州高校为例,从入校锻炼人员的年龄结构看,中青年群体占大多数,儿童和老年人群体较少,但是后者的数量仍较多。儿童和老人由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身体机能退化等原因面临的安全隐患更多。如何保证人们的人身安全,实现学习区与运动区的有效隔离是开展资源共享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若出现运动伤害事件,特别是因器材问题造成运动伤害事故,各主体的事故责任将难以判定。因此,若不建立问责机制,会导致共享过程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不清。
3.4、社会整体素质仍较低,学校面临多重危机
广州是南方地区高校最密集的城市,也是全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高校内人员密集,动辄数万人的集合。经调查显示,广州高校入校锻炼人员的职业分布较广,除了本校学生和外校学生(包括中小学生),还包括各校教职员工、企事业员工、学校周边商铺人员和已退休人员等。由于生长环境与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民众的整体素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随着入校人次的增多,校园风险和诸多不稳定因素将难以控制。高校的卫生安全、交通、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校园管理工作将变得更为复杂,加重了学校管理的压力。
4、新时代广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服务的优化对策
4.1、完善共享支持政策,加大场地设施供给
在推进资源共享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据最新普查数据显示,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仍是阻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政府要发挥“向导”作用,指引高校着眼当前社会需求,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方面,要依据广州不同地区的条件和需求,建立相关补偿机制,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或资源供给相对不平衡的城区的高校体育场馆提供必要经费或资源投入。根据广州不同高校资源共享的实际条件,完善相关优惠补贴政策。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场馆可以根据运营需要采取免费、低价的形式开放场馆,相关政府部门也应明确收费标准。此外,针对广州高校不同功能区的分隔问题,要积极推进高校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以加快满足对外开放学校资源的条件。
4.2、健全安全问责机制,创建和谐共享环境
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度高,这也意味着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于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重任的高校,其校园安全管控更要严加防范,从多维度明确包括卫生安全、人为安全事故等在内的安全防护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责任主体问题,健全主体责任追究机制。如完善保险制度,通过签订协议以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范围,细化各主体责任界限,将人员、环境、财产安全等列入考虑范围内,发挥制度约束作用;其次,政府与高校应加强安全宣传与教育培训,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4.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高校资源开放共享过程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有效的管理成为重要环节。要提升管理效率,专业管理人才培育和队伍建设是根本。解决广州高校场馆管理人才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外聘管理人才。从各行业跨领域引入“懂体育、会技术、善经营”的复合人才,组建专业的体育管理队伍,加强场馆员工的职业、专业培训;通过教师互聘、联聘、返聘等,跨校聘任相关领域的优秀教师;二是高校在校师生能力的培养。当前,无论是社会体育场馆还是高校体育场馆,都面临复合型人才紧缺的问题。高校应创造条件建设、改造或增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既懂管理又懂体育的高素质人才。
4.4、多元拓展共享项目,满足体育休闲需求
高校应以社会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探索新的共享项目,为高校体育发展注入活力。可创新共享项目,如举办体育赛事、开展俱乐部;开展非传统体育项目体验、亲子运动会、户外拓展等;建立高校“体医融合”服务,高校完备的运动康复和理疗设备可用于满足社会的运动康复需求。例如,在馆内建立小型运动理疗室,一馆多用,实现场馆多功能利用。此外,可参考当地文化提供特色培训项目,如广州高校可依托当地传统文化魅力,开展具有广东岭南特色的舞龙舞狮、武术、气功、太极拳等培训,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推动高校体育发展。
4.5、共建校社联盟模式,推进共享效益发挥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共享应突破原有壁垒,加强高校与高校、政府、社会之间的合作,通过联盟共建,推动互动耦合。基于协同理论,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校际联盟:校际合作能促进各院校师生的多边交流,高校交流平台的搭建使得校园资源的配置更为科学合理。据调查显示,高校资源联动能丰富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的体育动机和体育行为更为积极有效。高校资源共享应根据不同项目特点,结合所在城市特色,创新资源共享模式,实现跨区域的训练与赛事筹办,打造特色项目文化。
校社合作:高校、政府、社会应积极建立合作机制,推进资源共享。高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为社会场馆提供体育管理、社会指导员等方面的培训和服务;政府拥有大型体育场馆的所有权,社会存在众多中小型体育机构,这些大、中、小型体育场馆能够支持高校举办大型体育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高校还可组建体育志愿者队伍,为社会体育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从而形成高校服务社会、社会助推体育人才的良好局面,共同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另外,企业可在高校体育场馆创办产业合作基地,促进产学研融合。
4.6、搭乘高新技术快车,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除了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还可以通过各社交平台、创建体育信息网站、开发高校—社会体育资源共享APP,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将体育政策宣传、健身活动推广、赛事宣传、设施开放、体育培训等信息传递给各高校和社会体育团体,构建多边体育资讯共享平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高校体育资源的共享形式。高校通过建立多媒体健身教室,开发网络课程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改革;还可将高科技体育设备应用于运动医学理疗,创新国民体质健康、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监测方式。
5、结束语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是时代趋势。高校资源共享,目的在于取长补短,是推动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最经济便捷的方式。新时代,广州高校应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通过广州高校资源优势的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管理人才素养的提升,高校与社会的联动以及高新技术的加持,高校体育资源共享能造福广大群众,展现高校体育场馆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文献:
[1]董鹏,程传银,赵富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学校体育的价值、使命与担当[J].体育学研究,2020,34(02).
[2]邹序桂.拓展体育经济视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评《当代高校体育经济新视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04).
[3]李彩娥,许月云.基于政策工具对《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的量化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05).
[4]祝莉,王正珍,朱为模.健康中国视域中的运动处方库构建[J].体育科学,2020,40(01).
[5]王小宁,练碧贞.后疫情时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05).
基金项目:1.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3GQN30;2.广东白云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2BYKY55。
作者简介:邱雅玲(1995-),女,汉族,广东韶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冯炜豪(1994-),男,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景磊(1991-),男,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