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农产品本已陷入了过剩危机,叠加海外源源不断的粮食涌入,导致谷价骤跌。土地贵族为了既得利益,需要保持高粮价。于是英国政府在1815年出台了《谷物法》,严格限制国外谷物进口,但却与英国工业革命的潮流相违逆,引起工业资产阶级和民众的强烈反对。以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首的反谷物法同盟以自由贸易思想为理论武器,开展反谷物法运动,该运动还得到了开明贵族和下层民众的支持。经过漫长的斗争,《谷物法》于1846年废止。该运动的胜利推动了英国的产业转型,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为工人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反谷物法运动;自由贸易;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K56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9-0110-04
The Anti-Corn Laws Movement in Brit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Zhong Lexiang
(School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1)
Abstract: After the end of the Napoleonic Wars, the Briti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already mired in a crisis of overproduction, exacnqxjUIzd9U42rvE6OzNNA==cerbated by a constant influx of foreign grains, leading to a precipitous drop in grain pric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vested interests, the landed aristocracy sought to maintain high grain prices. Therefore, the British government enacted the Corn Laws in 1815, imposing strict restrictions on the importation of foreign grains, however, it was contrary to the trend of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provoking strong opposition from the industrial bourgeoisie and the general populace. The anti-Corn Laws league, led by the emerging industrial bourgeoisie, adopted the ideology of free trade as their theoretical weapon and launched a anti-Corn Laws movement, and the movement also garnered support from enlightened aristocracy and the lower classes. After a protracted struggle, the Corn Laws were repealed in 1846. The triumph of this movement propelled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Britain, elevated the status of the industrial bourgeoisie, and provided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bor movement.
Keywords: anti-Corn Laws movement; free trad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十八世纪中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催生了工业革命,并引起了英国产业结构的剧变,工业逐渐占据优势,致使工业资产阶级地位迅速上升。土地贵族凭借政治垄断地位,迫使英国政府在1815年出台了人为保持高粮价的《谷物法》,引起了社会中下阶层的强烈不满,反谷物法运动随之兴起。这场运动反映出183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但产业转型过程中新旧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却很剧烈。
一、反谷物法运动兴起的背景
(一)产业转型率先推进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转型,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1801年英国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4%,农业产值占32.5%。1851年工业产值所占比重上升至34.3%,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缩减到20.3%[1]。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使得英国的产业比较优势日渐凸显。1800—1830年间,英国的人口只占欧洲总人口的8%—10%,但其制造业所占欧洲制造业的比重则从15%上升至28%。英国的人均工业化水平在1800年超过欧洲其他国家110%,1830年则超过250%[2]10。
(二)中产阶级崛起
产业转型改变了英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以商人和制造业主为主体的中产阶级开始崛起,他们在城镇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热衷于资本积累和自我完善[3]。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在政治上实行贵族寡头体制。贵族利用不合理的选举制度操控议员的选举,进而实现对国家权力的控制。随着英国产业转型的进一步深入,中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提升,他们对贵族的政治垄断越发不满,政治参与意识显著增强。工业革命还创造了数量庞大的工人阶级,相比于富裕的中产阶级,他们生活困苦,在这一时期尚未有条件独立维护自身的利益,但他们却为中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支持和基础。
(三)自由贸易思想兴起
随着产业转型的深入,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对原料和消费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长期统治欧洲的重商主义思想却阻碍了工业廉价原料的供给与消费市场的扩大。为破除重商主义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禁锢,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在他于1776年出版的著作《国富论》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他主张政府应自由放任地对待经济活动,用“看不见的手”实现经济的自动调节。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思想,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任何两个国家只要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相对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相对劣势的产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之中获益。自由贸易思想顺应了英国产业转型的历史趋势,准确地反映了中产阶级的利益诉求,因而成为他们的重要理论武器。
二、反谷物法运动的历史进程
(一)《谷物法》的出台和反谷物法运动兴起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的大陆封锁政策造成英国进口粮食锐减,加之1809—1810年英国遭遇粮食歉收,引起粮价高涨,土地贵族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积极扩大粮食生产。战争结束后,英国农产品陷入过剩危机,加之海外粮食涌入,导致谷价骤跌。1812年英国谷物价格为每夸脱155先令,到1814年初已跌至每夸脱74先令[4]43。英国政府遂于1815年通过了《谷物法》,规定当谷物价格低于每夸脱80先令时,禁止进口外国谷物。
《谷物法》的出台维护了土地贵族的既得利益,但却严重阻碍了英国的产业转型进程。首先,粮价高企增加了资本家购买工业原料与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且因英国《谷物法》的示范作用,一些欧洲大陆国家相应地提高了英国工业品的进口关税,影响英国工业品的国外销售。其次,《谷物法》在形式上保护国内农业,但贵族地主却借机提高土地经营者的地租,使后者无力调整农业结构和进行技术改良,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此外,《谷物法》引起的粮价上涨加重了劳动群众的生活负担,严格的谷物进口限制增加了食物短缺的风险。《谷物法》的出台出于贵族阶层一己之私,却损害了除他们外其他所有阶层的利益,反谷物法运动随之兴起。
(二)反谷物法运动的历史阶段
从1815年《谷物法》出台到1832年议会改革这一阶段,是反谷物法运动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反谷物法活动主要包括粮食骚动、请愿和集会等形式。粮食骚动主要发生在乡村,由农业工人发起。请愿和集会主要发生在城市,由中产阶级发起,城市工人积极参与。英国政府在1828年对《谷物法》进行修订,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但这一时期社会各阶层的主要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议会改革运动上。
从1832年议会改革到1845年爱尔兰饥荒这一阶段,是反谷物法运动的发展与结束阶段。中产阶级在议会改革后获得了选举权,政治地位显著提升。他们依托新9x2IF5Lu4zRHg8vg5nbAEQ==兴工业城市,在企业家群体的领导下,于1838年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同盟的活动包括宣传鼓动、竞选、议会演讲等多种形式。工人阶级在1837年开始了独立争取自身权利的宪章运动,其核心内容是要求取得普选权,也包含废除《谷物法》等经济诉求。1842年,首相罗伯特·皮尔再度主持修订了《谷物法》,进一步扩大了自由贸易的空间,但中产阶级与下层群众要求的却是彻底废除这部法律。
1845年下半年爆发的爱尔兰饥荒使反谷物法同盟加紧了宣传鼓动的力度,致使土地经营者和部分贵族对《谷物法》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彻底废除《谷物法》,实行全面的自由贸易,成英国社会各界的共识,该法律遂于1846年被废止。
(三)反谷物法运动对英国产业发展的促进
反谷物法同盟的努力和广大群众的支持,终于使首相罗伯特·皮尔于1846年1月正式提出了废除《谷物法》的草案。后经英国议会以及女王批准,《谷物法》终于被废除。
《谷物法》的废除标志着反谷物法运动的最终胜利。此后,国外农产品被允许自由进口,满足了资本家获取廉价工业原料的需求,工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以钢铁业为例,英国的钢铁产量占欧洲的份额从1838—1842年的54.2%上升至1851—1862年的58.5%[2]26。同样,《谷物法》的废除使英国农业必须面对国外廉价农产品的激烈竞争,迫使土地贵族和土地经营者努力改进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4]74,有利于更多的农业人口转移至工业部门。
三、反谷物法运动的推动力量
(一)反谷物法同盟及其活动
反谷物法同盟是一个由各地反谷物法协会联合而成的全国性组织,其中以1838年成立的曼彻斯特反谷物法协会影响最大。曼彻斯特是十九世纪英国产业转型时期的代表性城市,该市工业经济发达,中产阶级企业家群体庞大,自由贸易思想深入人心。中产阶级企业家群体构成了反谷物法同盟的核心领导层,作为英国产业转型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有能力和意愿推动反谷物法运动的发展。
首先是中产阶级企业家群体的参与,使得同盟能够按照组织管理企业的模式来运作,保证了同盟的动员能力和活动效果[5]。同盟的重要决策都产生于由科jAvhVf/6Qs9R5wu0ZYESag==布登、威尔逊、史密斯等少数领导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这种集中的组织管理保证了同盟的团结统一和高效运转。其次是中产阶级企业家群体的支持赋予了同盟雄厚的经济实力。仰仗着这些富有的拥护者,同盟的资金相对于英国其他激进组织来说十分宽裕,这也是同盟能够持续组织宣传活动和参加议会选举的关键原因。此外,同盟组织者深信“技术发明为社会权利而战”[6]27,他们将工业化的技术成果(如铁路、一便士邮政等)应用于宣传与竞选工作,从而有效提升了同盟的活动效率。
同盟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宣传策略。面向社会中上阶层,同盟主要从政治经济学理论入手强调自由贸易的优势。针对下层群众,同盟以道德、宗教话题为切入点,斥责《谷物法》所造成的食物短缺。为争取土地经营者的支持,科布登在1843—1846年的议会辩论期间多次向议员们出示英国各地区历年的谷物价格和地租等相关材料,证明《谷物法》无法阻止粮价下跌,其实质是贵族地主从土地经营者手里赚取高额租金的欺骗性手段:“1815年的谷物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维持小麦价格在每夸特80先令。它是否曾产生这样的效果?没有,因为七年后小麦的价格跌至42先令。然而,地主的代理商和估价师根据他们的计算,可以以每季度收到80先令的小麦价格来为您的租户估值。结果呢?就在1822年,数以千计的土地经营者破产了”[7]。科布登的议会演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议员开始认识到《谷物法》的局限性:《谷物法》为地主继续维持高额租金提供了借口,致使土地经营者背负沉重负担,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改良生产技术。因此《谷物法》不仅阻碍了英国的工业化转型进程,对英国农业的现代化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到了1845年,随着谷物丰收,英国粮价进一步下跌,再度证明《谷物法》无法保证粮食的价格。当爱尔兰饥荒爆发后,一些原本持中立立场的议员在科布登等人的劝说下开始逐渐认同自由贸易理论,许多贵族逐渐认同自由贸易能给他们带来长远的利益。此外,同盟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农业改革方案,例如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农业困境,由同盟出资成立股份公司,购买地产建立样板农场,与农民订立长期租约并提供足够资本等。同盟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让《谷物法》的弊端和自由贸易的优势逐渐成为英国全社会的共识。
(二)开明贵族的助力
产业转型的深入使英国贵族的经济性质发生转变。他们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更多地参与工商业活动,工商业收入占总收入来源的比重日益上升。经济利益的变化影响着贵族们的政治态度。随着反谷物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同盟在社会中上阶层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持续宣传,使更多的贵族开始认识到自由贸易给国家繁荣和个人发展所带来的长远利益,致使原本坚守农业保护立场的土地贵族集团开始发生分化。早在1842年4月,布鲁厄姆勋爵就在议会辩论中呼吁取消所有的进口关税[6]181。拉德诺伯爵不仅为同盟的选举活动提供了财政支持,还在1844—1845年参与了同盟在伦敦主持的一系列群众会议并在其中一周担任轮值主席[6]182。随着1845年形势的变化,贵族中的关键领袖开始放弃对《谷物法》的支持。1845年11月22日,辉格党领袖罗素发表了《爱丁堡来信》,痛斥《谷物法》对国家的种种危害,号召人民通过请愿、抗议等方式给皮尔的托利党政府提供废止现行《谷物法》的借口。英国首相皮尔尽管身为代表土地利益的托利党领袖,但由于饥荒蔓延致使英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同盟的持续宣传使他逐渐认识到自由贸易对国家繁荣带来的长远利益,加之《爱丁堡来信》给他施加政治压力,促使皮尔最终于1846年选择废除《谷物法》。当皮尔的废除法案转入上院审核时,素来以顽固守旧形象示人的威灵顿公爵担心饥荒蔓延使国家公共秩序受到威胁,努力说服其他上院贵族支持皮尔的提案。土地贵族集团内部的分化,尤其是关键贵族领袖对《谷物法》态度的转变,促使废除法案较为顺利地在议会通过。
(三)广大下层民众的抗争
英国广大下层民众构成了反谷物法运动的主体。正在发展壮大的工人阶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施加了他们的影响,既为中产阶级的宣传鼓动提供了足够的群众基础,也给统治当局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在运动早期,下层民众在农村通过粮食骚动等暴力形式震慑统治者,在城市参与由中产阶级组织的请愿与集会。虽然这些活动大都以失败告终,但民众在运动中锻炼了自身,增长了经验,同时迫使当局对《谷物法》进行了部分修订。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人阶级开始摆脱对中产阶级的依赖,于1837年开启了独立争取自身权利的宪章运动。虽然宪章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工人对反谷物法运动的积极支持给统治集团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四、结语
反谷物法运动打击了土地贵族的势力,进一步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进程。工人阶级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斗争经验,为独立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准备了条件。反谷物法运动的胜利加快了英国的产业转型进程,也使得英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同样,英国反谷物法运动为产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解决提供了一个例证。
如今,产业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通过产业转型,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能通过提高传统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当下,凡积极有为的世界各国(地区)政府和企业都希望把握机遇,破除阻碍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化解社会结构性矛盾,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添新动力。
参考文献:
[1]DEANE P,COLE W A.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88-1959: Trends and Structur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291.
[2]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第8卷 工业经济: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发展[M].王宏伟,钟和,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袁弋胭.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自愿社团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
[4]刘成,胡传胜,陆伟芳,等.英国通史·第5卷 光辉岁月:19世纪英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5]尹建龙,陈雅珺.工业化时期英国企业家群体与自由贸易转向:以“反谷物法同盟”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9(2):154-163.
[6]PICKERING P,TYRRELL A.The people’s bread: a history of the anti-corn law league[M].Leicester: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0.
[7]COBDEN R.Speeches on questions of public policy[M].London:Routledge/Thoemmes,1995:24-25.
作者简介:钟乐翔(2001—),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单位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史的产业问题。
(责任编辑:王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