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对4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的课堂交流存在主动性不强,甚至害怕交流的问题。从小组讨论、二人间交谈、参加会议以及当众演讲四个维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当众演讲的恐惧程度最高。师范生的课堂交流恐惧程度与是否为班干部有显著差异,与男女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情况没有显著差异,自身的交流恐惧、缺乏兴趣、对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不够、主人公意识不强为主要原因。为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提供给师范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升课堂交流的安全感与主动性,加强师范生课堂交流的主人公意识,生成具有“师范性”与“道德感”的课堂交流模式。
关键词:师范生;课堂交流;交流恐惧;师范性;道德感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9-0144-04
A Study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in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Among Normal Students
— Based on a Survey of a Normal University
Hao Yudi
(Schoo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00)
Abstract: After conduct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450 stude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was not active and even afraid of communication.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from four dimensions: group discussion, two-person conversation, participation in meetings, and public speech, among which public speaking was the most fearfu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gree of fear of the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and whether they were class leade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gender, and whether they were the only child or not, the main reasons are the fear of communication, lack of interest, insufficient master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lack of protagonist awareness. Therefore, teachers need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 provide more practical training opportunities for normal students, enhance the sense of security and initiative of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strengthen the protagonist awareness of the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and generate a classroom 7640cd2257eaed530d3c3a91c7319ca65ad0de08d61029010b1314d062534381communication model with “normality” and “moral sense”.
Keywords: normal students;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normality; moral sense
近年来,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形态已经形成但尚不完整,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在课堂交流中的交流恐惧等。着眼培育高质量教师的目标,师范院校应关注师范生课堂表现能力的培养。
一、师范生课堂交流的内涵
课堂交流是指在课堂上进行的言语或非言语的互动和沟通,这种交流体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1]。课堂交流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促进教学相长;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入学习;更是对教学氛围的营造,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然而,师范生的课堂交流与普遍意义上课堂交流的内涵应该是不同的,其课堂交流的特征应体现在“师范性”和“道德感”。
“课堂交流的师范性”是指师范生应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更加关注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目的是培养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要着眼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能够运用教学理论解决教学问题,具有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的师范生。师范生应具备基本的教育情怀与教育素养,落实课堂主人公的角色定位,用不同的课堂参与方式提升自己的课堂交流能力。
“课堂交流的道德感”是指师范生的思想觉悟要更高,要树立和强化以德为先、以身示范的意识。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掌握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成为“经师”,还必须在德行方面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成为“人师”。从学生时代起,师范生就要将“四有好老师”当作自己的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具有浓厚的道德情感,树立坚定的道德意识,做出高尚的道德行为,从思想和技能两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师范生课堂交流恐惧程度调查
交流恐惧是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个体在与他人互动或处于群体之中时对交流沟通行为产生抗拒心理,甚至害怕来自他人的交流,对与真实的或想象的他人交流时产生的个人焦虑或恐惧就是典型的交流恐惧[2]。研究表明,高度的交流恐惧会给个体带来回避和退缩的行为方式、社会吸引力低下、人际互动与沟通欠缺、较少能获得或把握择业就业机会、学习能力较低、辍学率高等不良后果[3]。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某师范学院大二学生为主,调查对象为356人。大四学生已经修完教师职业道德等与本调查有关的课程,经历过教育见习、实习的锻炼,因此将大四师范生作为对照组。因其处于毕业时段原因,大四学生只召集到94名学生。因此,本次研究样本总数共450人,其中大二学生356人,大四学生94人,其中男生112人,女生338人,班干部共129人,非班干部共321人,独生子女共83人,非独生子女共367人。利用问卷星平台向上述学生发放线上形式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二)调查工具
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调查师范生交流恐惧程度。该表含有四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有6道题,分别用于测量在小组讨论时、二人间交谈时、参加会议时以及当众演讲时等不同场合下的交流恐俱程度,采用5级分制来评定(1=非常同意,5=非常不同意)。通过回答四个维度的问题得出相应的分数,加在一起即是总分。分量表分数的范围从6分(低交流恐惧)到30分(高交流恐惧),总分的范围则从24分到120分。McCroskey规定52分以下为低度恐惧,79分以上为高度恐惧,以此来区分交流恐惧程度[4]。
(三)调查结果
1.师范生交流恐惧总体特征
许多研究表明了人们对口语交际的恐惧,特别是在公开的场合中,本调查也证实了公开演讲是引发学生最大恐惧的因素,正如表1所示。
表2和表3表明了大二和大四师范生的交流恐惧程度,其中高度恐惧者数量均高于低度恐惧者,且中、高度恐惧者相加比例均大于80%,这表明师范生普遍存在课堂交流的恐惧。经过访谈得知,师范生表示害怕在课堂上提问或回答问题,他们担心自己的答案会出错或被同学嘲笑,对于主动提问或讨论课中的问题会感到紧张和恐惧。这种交流恐惧对于师范生的课堂交流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限制了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鉴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沟通技能的重要性,师范生存在的交流恐惧的高发生率令人担忧。尤其是大四学生,对他们在教育实习中的教学表现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表2大二师范生交流恐惧程度
交流恐惧程度平均值个案数百分比标准 偏差高度恐惧86.896217.46.763中度恐惧69.6726073.06.048低度恐惧41.15349.68.560总计69.94356100.013.076
2.师范生交流恐惧的差异性检验
整体来看,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成正态分布,如表4所示,师范生的课堂交流恐惧程度与是否为班干部有显著差异(p<0.01),与男女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不同情况没有显著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年级从整体来看虽无显著差异,但大二和大四的当众演讲分有显著差异(p<0.05)。
经过对个别学生访谈得知,教育实习对大四学生的影响较大,不论是有了教学实习的经验原因或者是体会了当老师时面对学生的课堂引导经历,从多个方面来看,教育实习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师范生的课堂交流参与度和主动性。也有研究表明,教育见习对于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有很大影响[5]。
(四)师范生课堂交流恐惧的原因分析
1.未能提供“安全”的课堂交流学习氛围
有研究表明,自我感知的沟通能力(SPCC)和人们的交流恐惧(CA)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显著关联。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以增加学习者对自己能力的感知,进而提高他们说话的信心[6]。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想融入、不敢融入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自己的认知以及能力的否定,害怕结果与预想的不符,不论是老师的回应抑或是同学的回应,在这个共通交互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不安和焦虑,继而保持沉默,即表现出阻抗的行为。因此,大学生对课堂学习氛围的恐惧不安是其课堂交流不积极不主动的原因之一。
2.未能提供课堂交流的主人公机会
在师范生的课堂上,未能体现师范生对教学技能学习的需求,缺少真正课堂交流的机会。许多教师担心,当学生主导课程内容时,会提出一些与课堂内容不相关或是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或者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够,耽误教学进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方向与框架,创造讨论或锻炼的机会与情境,将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渗透到平时的课堂中,利用师生互动、课堂交流的机会检验与练习,进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时,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弱化,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三、改善师范生课堂交流恐惧的实施路径
(一)发展具有“师范性”的实践性课堂,激发师范生课堂交流的主动性
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馈。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应以将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以能力培养、思维培养为主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新课改中的实际案例与教改科研等前沿信息,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面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要具有高度敏感性,辨别其是否具有生成价值,怎样教学才能让这个生成内容有效[7]。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混合式教学,如议题式讨论、案例模拟、角色扮演、跨学科交叉融合等。再次,在教学手段层面,教师面临着“老式课堂”与“新式教学”的矛盾冲突。AI智能工具的发展,加速了社会信息化,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资源、学习体验、学习平台等方面面临多元需求,对于不想参与课堂交流、对课堂活动缺乏兴趣的学生,单一的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他们的需要,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加强课程数字化建设。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要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利于课堂交流的主动性发展。
(二)培养“道德感”,提升课堂交流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调查问卷发现,师范生对课堂交流愉悦感、幸福感较差,缺乏责任感和荣誉感的道德感体验。为此,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义务感,让学生感受团体合作的责任和参与课堂活动的义务。结合学生兴趣,提供情境锻炼机会。比如把一个重点问题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充分准备后分享讨论,配合讲解、评价与奖励机制可以帮助师范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当“小老师”的快乐,提升其课堂交流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另外,面众恐惧是师范生参与意愿低的最大困难与挑战。他们恐惧交流的原因除了自身性格以外,最大的一点就是害怕自己的观点被人嘲笑或批评。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重视评价的方式及给予学生的反馈是“教师必修课”。应避免直接给出“对与错”一刀切式评价,采取鼓励重复、生生互评的方式,给那些恐惧交流的学生安全感。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云班课、学习通等教学应用软件,采取匿名的方式得到学生的回答,既考虑到学生想要自由表达的愿望,又照顾了那些害怕当众表述观点的同学的心理。
四、结语
师范生应认识到自己身份的双重性,既要做“好学生”,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又要做好“小老师”,有参与课堂交流的主人翁意识。理想的课堂交流应该是师生双方面通过对话、思考、书写等方式进行学习内容的交流与互动,不仅要树立学生是4AxkuruGqH+9pig+cmkzLA==学习主体的观念,还要让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交流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谢淑芬.锚定“三力”:STEAM理念下小学科学课堂交流研讨的优化策略[J].成才之路,2023(31):101-104.
[2]RUST C,GENTRY W M,FORD H.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on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in first year pharmacy students: A two-year study[J].Currents in Pharmacy Teaching and Learning,2019(2):142-146.
[3]王俊.国内交流恐惧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3):117-11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06-208.
[5]王剑锋,韩赢,闫志利.标准视域下职教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增进特征与培育策略:基于全国12所高等学校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3):60-67.
[6]SUBEKTI A S.Self-Perceived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A Study of Indonesian College Students[J].EduLite: Journal of English Education,Literature and Culture,2020(1):14-31.
[7]张兆驹.善于发现和转化“意外生成”中的课程资源[J].人民教育,2022(9):79.
作者简介:郝羽迪(1995—),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单位为长沙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辑:冯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