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恽代英的君子人格

2024-11-04 00:00:00杨起予
西部学刊 2024年19期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恽代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君子人格。他自幼便以儒学君子自许,少年时代就仿效曾子“三省吾身”之法,以“自省”力持克己,成就外在高尚品行;他一生秉持鲜明的助人思想,希望通过利益他人实现儒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君子人格;他身处民国时期的乱世之中,很自然地将改造社会、拯救国家视为自己人生的责任,从创立“互助社”“仁社”到开办“利群书社”,再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最终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恽代英的一生都在以实际行动践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君子理想。

关键词:恽代英;君子人格;克己自省;成己成人;心怀天下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9-0094-04

On Yun Daiying’s Gentleman Personality

Yang Qiyu

(Institute of Chinese Marxism,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200020)

Abstract: As an early leader of the CPC, Yun Daiying was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nd formed a gentleman personality. He had always regarded himself as a Confucian gentleman since childhood, and in his youth, he imitated Zengzi’s method of “reflecting on oneself three times a day”, using “self-reflection” to restrain himself and achieve noble external conduct; he upheld a clear belief in helping others throughout his life, hoping to achieve the Confucian gentleman personality of “achieving oneself through benefiting others”; living in the troubled tim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e naturally regarded transforming society and saving the country as his responsibility in lif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mutual aid society”, “benevolence society” and “Liqun Shushe”, to joining the CPC and ultimately sacrificing for the cause of communism, Yun Daiying practised the gentleman’s ideal of “All citizens share a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ate of their country.” with practical actions throughout his life.

C2V2Z7rgsno+yTrFuoa8XGvUzmXk0mEn6mwtjUvPdx0=

Keywords: Yun Daiying; gentleman personality; self-discipline and self-reflection; achieve oneself as well as others; have a heart for the whole world

作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青年领袖和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的英烈,恽代英在中共党内备受推崇和敬仰。这既映照了他出众的才干和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映照出他崇高的个人品格,并在当时和后来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感动。就思想渊源而论,恽代英个人品格的形成是一个从儒学君子人格为启端,而又化儒学君子人格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过程。

一、“守身为大”

儒学中的“君子”观念代表了一种道德理想。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又说:“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语出《论语·述而》。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君子”是仅次于“圣人”的境界,是一种需要孜孜追求的境界。

因为“君子”是一种道德理想,所以儒学便被视为“君子”的“成德”之学。儒学以“仁”为本根,因此,“君子”之成德,要义即在求“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语出《论语·颜渊》。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语出《论语·里仁》。因此,“克己”“自省”便成为仁德的基础功夫。

恽代英自幼即在家学的影响下熟读儒家经典,很早就确立儒学的君子人格为人生的追求。他在日记中说:“试思人禽之别,君子小人之别何在?范纯仁曰:‘与有愧心而生,不若无愧心而死。’顶天立地大丈夫,宁自安禽兽小人之境耶!速起!速起!”[1]519由其言之迫亟地区分“君子”与“小人”,可以看到他以君子自勉自期的道德自觉。因此,他引曾子所说的“守身为大”立志,以“至尊如父母,至严如师长,至亲如妻子,莫不可以诱惑我”自警[2]436,并仿效“曾子三省吾身之法”,每日必行“思过、知过、悔过”[2]519。其要义都在克己以追求道德圆满。他的弟弟恽子强在回忆中提到,兄长曾对他说,“要用计分法来反省自己的操行。以绝无过错为100分,有过错就减分”“他将迟起,浪费,待人不周到,对人有意见不当面提出,迟回了朋友的信,没有去看尊长的病,读书太少等等都作为扣分的例”[3]。与之相应而见的,是恽代英在日记中记录:“共日程六十七分。恋床扣五分。妄想扣十分。到社迟一刻扣五分。失信三事扣十五分。实三十二分”[4]184“昨,太不计较时候,累他人等候扣五分。今日,对人言其家人之短,扣五分。少不惜时,扣二分。忘事扣二分。晏睡扣二分。实六十三分”[4]196。由此可以看出,恽代英在日常起居中时刻以“自省”力持克己,并以这种内在的自省克己成就外在的高尚品行。

民国时期的中国是一个社会失范、道德解体的时代,但恽代英以其操守和德行而见称同时代人。和他一起共事过的吴黎平对此印象尤为深刻:“那时候青年学生中桃色事件很多,但代英的生活作风很严肃,从不沾染。”[5]他的堂弟恽耀苍回忆道:“代英非常注重私德,说话算数。”“他吃饭从不挑菜,未穿过华丽的衣服,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6]茅盾在追忆他的文章中特别提到:“代英刻苦宽厚,无丝毫嗜好,未尝见其疾言厉色,友朋呼之为‘圣人’。”[7]这些记述都使人印象深刻。互助社成员吴化之提到恽代英在互助社所立下的戒约:“不谈人过,不失信,不恶待人,不做无益事,不浪费,不轻狂,不染恶嗜好,不骄矜。”[8]119显然,这些戒约说明恽代英心中始终以道德上进为重心,所以他既以此自砺,也以此醒世。

二、“成己成人”

在儒学的观念中自省、克己都是一种“反求诸己”,但“反求诸己”犹不是止境。孔子说:“修己以安人。”语出《论语·宪问》。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因此,君子人格以个体的进德为起点,之后要“推己及人”,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他人。

与两千年传承于中国文化中推己及人观念相印合的,是恽代英一生怀抱的鲜明的助人意识,他说:“有志之人,必使互助”。在学校施教之日,他以“爱同类、相扶持”期望自己的学生[4]86。他之所以强调助人的重要性,是因为君子人格是在个体与他人的交往中实现和体现的。他相信,“常助人者,其意志自然日高,恶诱因不易来”[2]529。而且“吾有能力,人自信我,肯助人,人自爱而敬我,如此,则陶冶之效可期矣。能助人,以享受被助者从心中发出之感受,比较一般高尚自许者,孤僻冷峭,终日惟以厌世骂人为事者,其苦乐不悬殊乎?”[4]64这个过程同时又使助人成为君子人格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正是以此为立足点,恽代英认为帮助他人最终在于造就良善的社会风气。“助一有能力者,用力少成效大,且彼复可转而助人,故较助一无能力者其成效远疏也。又如果有数十有能力人同力合作,可以移风易俗。风俗既移,其随俗浮沉者自不觉入善,如此则助有能力人即间接助无能力人矣。”[4]223良善的风俗的养成便可形成一种善势力。恽代英引申说:“吾国善人多即为独善其身之人,故善人团结力恒小。”“其活动力亦不如恶人”,此为我国社会之一大弊端。因此,应当引导善人之间的互助,以“养成一种良好势力,渐与恶势力争”[2]566-567。

恽代英以助人为义务和责任,重心在于人不能离群独居,所以必须遵循“群居之道”,而“群居之道”的涵义是个体以互助的方式对国家、社会尽其心、尽其力,由此方能达到“保群”之目的[2]39。虽然他在表达自己助人思想的时候并未特别提及对君子人格的追求,但他所倾力以求的这种个体和他人之间的互助,正具体地体现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语出《孟子·滕文公》。,并赋之以明显的现代意义。因此,在1918年成立的武昌仁社章程中,他将社团的宗旨定为:“以群策群力之功,达成己成人之鹄”[4]131,尤其明了地表达了这种意义,并使古代思想获得了一种与时代内容印合的升华。

对于恽代英来说,在互助中成己成人,不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践履,因此,其助人之想始终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之中而人人能够感受,与之共事或相处过的人无不对此深为钦佩而印象深刻。受恽代英指导而走向革命之路的陈养山回忆其工作情况时说,“代英同志每天收到许多来信,有在生活上发生困难向他求助的,他都恳切地予以答复,其复信总是尽可能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难题。他那种为人民服务,不怕麻烦,耐心助人的精神,受到人们极大的尊敬”[9]33。与恽代英一起在川南师范学校共事过的李元杰回忆道:“学生要组织足球队参加比赛却没钱买球练习,代英便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三十元给他们。假期留校学生回家没有路费,他又从私人存款中拿出一百元作为他们的路费。”[10]另一位与恽代英在川南师范相处过的钟心见也提到他舍己助人的事迹:“恽先生在川师月薪一百元,他每月只用四元,以一部分帮助弟妹、朋友和学生”“下余绝大部分都用来支援他与友人在武昌建立的一所中学和一家书店”[11]。互助社成员魏以新提到,有一年暑假自己和另一位同学住在学校里,“代英得知我们吃饭有困难,便让我们在他家搭伙,每天由他的厨师送饭给我们吃”[12]。与恽代英相处七年多的冼百言追忆起他时,总会涌起长久的思慕而不能忘怀:“代英的家境并不十分宽裕,自己生活非常简朴,布长衫穿褪了色,却毫不在意,但对朋友却非常慷慨。比如有人缺学费、膳费或医药费等,只要他认为必要,都多所资助。不少公共费用,不便支取时,或在什么活动或运动中的公用费,他都每每自己拿出来”[13]248。他这种一以贯之地让别人便利,自己“吃亏”的行迹,表现的都是人生的细节,但推己及人的君子人格正因这些细节而真实可见,也因此而使人敬仰。

作为中共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恽代英的无私、利他、奉献、牺牲精神无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但就其留下的思想路径而言,则无私、利他、奉献、牺牲精神与他早期在儒学中获得的立己立人之想前后相连而来,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融入马克思主义学理和精神的事实。

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儒学的君子人格以“修身”为入德的起点,而后层层外推,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语出《礼记·大学》。。因此,以君子自期之人必然心怀天下。恽代英所处的时代,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军阀割据混战。在此内忧外患中,中国旧有的社会结构已在解体之中,但新的社会秩序却尚未建立,多数国民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却又如一盘散沙般难以凝聚。身处这一黑暗的时代,恽代英很自然地将改造社会、拯救国家视为自己人生的责任。他常引顾亭林(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自勉[4]99,说:“未来之国民甄陶之责,吾人负之”“未来之国家兴亡之机,吾人操之”[4]106-107“这千斤担我们既能够挑,亦应该挑”[1]105。

1918年,恽代英发表了《力行救国》一文,文中写道:“吾意今日欲救国家,惟有力行二字。力行者,切实而勇猛之实行是也”“说而不能行,行之不切实,不勇猛,故是数说者,徒为口说争辩之资料而已”[4]121-123。由此可以看出,恽代英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以“切实”“勇猛”的“实行”为前提的,这一观念同样体现了儒学对“君子”的要求。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语出《论语·子路》。,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语出《论语·里仁》。。因此,落实在实践中的君子人格必然是强毅力行的。而强毅力行之可推崇,全在于其不预筹成败,义之所在则不得不行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语出《论语·宪问》。。这个过程常常会伴随失败、跌扑和牺牲,因此,挑“万斤之担”不能不百折不回。恽代英说:“余颇念或余应更有较多之牺牲。余之牺牲于吾之害小,而或于人之益多。虽舍己殉人似未免太过,然余安能舍此应尽之职务而不尽乎?”[4]270他之所以将牺牲视作人生“应尽之职务”,原因在于他认为个体是作为群体中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必须牺牲小幸福以求大幸福”,即“为自利而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2]377。与儒学君子人格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类似,而又更多血性。这说明他接受了传统文化,同时升华了传统文化。君子养德虽然从个人开始,但其归宿则不仅是个人,而且是淑世和救世。因此,在他心中为了国家的事业而牺牲便成为君子人格的理之应然和崇高境界。

恽代英早在读书时就已经以践行改造社会为自觉的愿想。1917年10月,他发起成立了互助社,以自助助人相号召,而宗旨则在于希望上进的青年都能够在国家危难之时尽自己应尽之力,做自己该做之事[14]61。次年,他在武昌成立“仁社”,以“群策群力之功”谋救国之良方[14]85。五四运动期间,他全然不顾一切恐吓、造谣、污蔑,冲破各种压力和障碍组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进行反帝示威游行[13]246。1919年10月,恽代英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4]149。1920年2月,受王光祈发起的北京工读互助运动影响,他在武汉成立工读互助团性质的利群书社[14]165,并制定了严格的自修和服务制度。社员们自己出伙食费,一切杂务,包括售货、送报、做饭,全由自己动手。每天工作都有分工安排,除利群书社以外,恽代英还创办了利群毛巾厂和补习学校,成立了启明化学工业社,以贩卖书报,生产毛巾,制造粉笔、墨汁和油墨所得维持工读互助的集体生活[8]120-121。互助旨在合群,合群旨在改造社会,但这种源于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组织虽然有社会理想,又因其性属空想而最终失败。工读互助实验失败后,恽代英深刻地反思了“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弊端,之后因翻译了考茨基的《阶级争斗》一书开始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由无政府社会改革的空想转向科学社会主义,并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青年领袖。“五卅”运动期间,恽代英负责上海的工人运动,与之共事的陈养山目睹他工作上的干劲和生活上艰苦奋斗的精神,回忆说:“恽代英的房间除一桌一床一凳外,只有几个书架的书和报刊。因为忙,常在小饭店吃饭或买大饼充饥,过着上海最下层人民的生活,而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却是极为罕见的。每天工作都在十六个小时以上,早上六点前即已开始工作,晚上十二点以后才入睡”[9]32-33。这些行常人不能行的全心全意背后,正是一种强毅力行的人格精神。

从学生时代的立志到五四前后的社会活动,从五四前后的社会活动到投身于共产主义运动,显示了恽代英经历的曲折。其间始终留存于恽代英身上的君子人格前后相承,而内含于君子人格中的含义则越来越广阔博大。1930年,恽代英在上海执行联络任务时不幸被捕,狱中多次拒绝国民党当局的劝降,次年在南京就义[14]363。他早年曾说自己敬仰文天祥,尤其是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他同样以“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人生的结局,其中自有前贤留下的感应,但与忠君而死的文天祥相比,恽代英为人民而死,显示了更加宏大不朽的意义,并因此而最终成就了他源自儒学又超越了儒学的君子人格的圆满。

参考文献:

[1]恽代英.恽代英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恽代英.恽代英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恽子强.恽代英入党前轶事[M]//回忆恽代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07.

[4]恽代英.恽代英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吴黎平.我的良师益友代英同志[M]//回忆恽代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71.

[6]恽耀苍.忆堂哥代英[M]//回忆恽代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77.

[7]茅盾.《记Y君》及其他[M]//回忆恽代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98.

[8]吴化之.我们的师表[M]//回忆恽代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9]陈养山.恽代英是我走向革命的引路人[M]//回忆恽代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0]李元杰.追忆代英[M]//回忆恽代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4.

[11]钟心见.碎忆恽师[M]//回忆恽代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73.

[12]魏以新.心中楷模第一人[M]//回忆恽代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04.

[13]冼百言.恽代英的青年时代[M]//回忆恽代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4]李良明,钟德涛.恽代英年谱[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杨起予(1983—),女,汉族,上海人,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五四前后思想史。

(责任编辑:王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