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宝贵教学资源,对赋能思政课讲道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广西河池地区拥有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歌谣文化、脱贫攻坚事迹等丰富多彩的资源,这些资源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内涵和价值,有利于思政课拓展讲道理的时空、丰富讲道理的素材、优化讲道理的方式、增强讲道理的实效。当前,运用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讲道理还存在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利用挖掘有待加强、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需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善于利用资源、优化方式方法、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破解,以促进思政课走深走实,让道理入脑入心。
关键词:民族地区;地域文化;思政课;讲道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9-0027-04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Empowering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 with
Excellent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Ethnic Areas for Reasoning
— Taking the Hechi Area as an Example
Zhang MingjinLu Junxian
(School of Marxism, Hechi University, Yizhou 546300)
Abstract: The excellent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ethnic areas are indispensable and valuable teaching resource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mpowering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 for reasoning. Hechi area in Guangxi has rich and colorful resources such as red cultural, ethnic culture, ballad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etc. These resources contain rich connotations and values of educating people, which are conducive to expanding the time and space of reasoning, enriching the material of reasoning, optimizing the way of reasoning,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soning in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use of excellent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to empower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 for reason, such as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to be improved, utilization and exploitation to be strengthened, and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be perfected,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making good use of resources, optimizing ways and methods,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so as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 to go deep and solid, and let the truth enter the mind.
Keywords: ethnic areas; regional culture;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 reasonin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2]。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种类较多、内容丰富,为思政课拓展讲道理的时空场域,丰富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广西河池地区为例,分析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的类型及表现形态,探索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讲道理的路径,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一、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的类型及表现形态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在各族人民群众的长期奋斗中创造了独特而丰富多样的优秀文化资源。从内涵、功能和特点来看,这些地域文化资源有不同的类型和表现形态。
(一)鲜明的红色文化资源
河池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走出韦国清上将等7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河池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分布面广,完整地体现出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潜值巨大的特点。如位于东兰县的韦拔群纪念馆、韦拔群故居、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东兰魁星楼、红军标语楼、红七军21师师部旧址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反映着党领导各族群众为得解放、谋幸福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
河池市辖区内居住有4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3%。全市有5个民族自治县、11个民族乡。在传统节庆方面,有每年举办的民族传统节日——壮族三月三、蚂拐节,瑶族祝著节,毛南族分龙节、傩面舞,仫佬族依饭节等传统节庆活动。这些少数民族节庆为河池市世居少数民族所独有,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艺术文化资源方面,河池市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名单。在其他民族风俗习惯方面,有仫佬族流传着走坡的习俗、南丹县的白裤瑶族的“包头禁发”等习俗。
(三)悠久的歌谣文化资源
河池市是刘三姐歌谣富集的代表性地区。歌谣是壮族人民共同创作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巨大的传承价值,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民主”“自由”“平等”“和谐”“友善”等文化内涵[3]。歌谣文化展现着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不仅具有见证民族历史和情感表述方式的文化史研究价值,还具有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音乐学、民间文学等研究价值,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
(四)感人的脱贫攻坚资源
河池曾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是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2021年河池全市8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在脱贫攻坚中涌现了许多可爱可敬的先进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中全市共有93名同志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征程上[4]。鲜活的脱贫攻坚事例和感人事迹,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激发强烈的家国情怀,从中体验脱贫攻坚带来的历史性变化,感悟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五)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河池市历史悠久,现有保留多处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及石刻。如位于河池市境内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北宋牌坊、刘三姐故居、会仙山摩崖石刻、开元古寺等。以河池市宜州区为代表,它是一座具有2 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名人黄庭坚、徐霞客、石达开等都曾到此留下足迹,浙江大学西迁宜州办学历史,以及宜州开创村民自治先河,诞生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等。在河池大地上,涌现出人民领袖韦拔群、筑路老英雄韦江歌、改革先锋韦焕能等许多著名人物,谱写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讲道理之中,有利于学生了解文化渊源,增强文化自信。
(六)多样的其他文化资源
河池除了以上文化资源外,还有其他众多的资源。如绿色的生态文明资源,河池是广西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现代特色产业园建设,是国家级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河池市是世界长寿之乡,是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河池民俗民风淳朴,尊老敬老爱老蔚然成风,涌现出许多寿星故事和孝亲敬老故事,拥有丰富的长寿文化资源。此外,河池民族团结进步卓有成效,众多个人和集体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荣誉称号。
二、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讲道理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拓展讲道理的时空
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为思政课讲道理提供了校内外相衔接的多维时空场域。一方面,丰富的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为思政课讲道理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可以通过开展思政课校外教学,引导思政课教学走出课堂和校园,将讲道理的时空放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烈士故居、博物馆、现代产业、乡村田野等场域,让学生在现实接触中加深对道理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思政课可以利用优秀地域文化中的各类资源,拓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加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合和联动,实现校内校外讲道理的时空情景转换,让思政课讲道理在校内校外、理论与现实都得到有效衔接。
(二)有利于丰富讲道理的素材
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资源,既有文物遗址、故居、制度等有形资源,又有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所彰显的进取精神、优秀品质等无形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和运用,可为思政课提供生动、形象、优质的教学素材。如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资源蕴含着许多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脱贫攻坚精神蕴含着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革命先辈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书写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三)有利于优化讲道理的方式
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让思政课有了更多的方式和载体来讲道理。通过将优秀地域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使所讲道理转换为现实的可感观事物,从而消除课堂理论讲授道理带来的刻板印象,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挖掘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可以使思政课讲道理由校园延伸到校外,让理论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理性感悟。丰富的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让思政课讲道理实现场域转换、角色转变、资源融合和信息共享,让思政课讲道理的方式“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有利于增强讲道理的实效
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增强讲道理的贴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扩大讲道理的主体力量,使社会的各种育人资源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实现“大师资”,形成全员育人合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实现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延伸,利用地域文化中的革命遗址、历史古迹、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以及地域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育人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丰富感官体验,提升综合素养,把思政课所讲道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信行相统一。
三、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讲道理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当前部分教师对大思政课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不足,有的教师习惯停留在校园“一亩三分地”的象牙塔生活状态,主动走出去与地方社会各种育人资源和力量联系对接少。一些校地合作项目仅停留在签字协议、报道宣传的层面上,而实质性开展活动不多,效果不佳。有的对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多为简单的需求式应用,或者是专业的学术研究,认为应用不多,利用价值不大。同时,受经费、安全、管理等各种因素限制,只能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导致开展次数不多、受益面不广。
(二)利用挖掘有待加强
民族地区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但赋能思政课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在创新内容方面,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参观基地、现场讲解、实地考察等方式为主,一些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化不够,创新性发展不足,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深、融合不够。一些教学活动开展形式大同小异,有的简单重复,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激发不了兴趣和爱好。思政课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讲道理缺乏归类梳理,方向不够明确,主题不够突出。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重观赏性和实用性、轻价值传播和文化熏陶,深入系统地挖掘揭示不够。
(三)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在工作机制上,有的缺乏建立联系对接地域文化资源的校地合作机构,缺乏统一的领导协调、有计划有目地开展,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短期性。在经费保障上,开发和利用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教学提升、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缺少,导致部分高校和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引导机制上,部分高校和教师更多关注“高大尚”的科研成果,一些与地域文化有关的科研成果难以发表和申报,关注优秀地域文化的自觉性不够。
(四)作用效果有待发挥
一方面,将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与教学内容结合不深,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多,教材体系与生活话语体系融合不够,存在生搬硬套、简单移植现象。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外出教学停留在表面上,更多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为活动而活动。学生更多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参观、听讲,缺乏深度研学、体验互动,难以了解道理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对道理理解不深、领悟不透,作用效果不明显。
四、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讲道理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利用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讲好道理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认识问题,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加强“大思政课”资源建设,把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课讲道理的资源优势,提升教学的实效。二是用好重要抓手。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需要将用好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抓手,借助地域优秀文化资源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深刻把握思政课的本质。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要善于利用“大思政课”中的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讲道理的鲜活素材,增加传道授业解惑的厚度、温度和高度。
(二)善于利用资源,发挥育人实效
一是梳理研究地域文化资源,强化文化育人功能。通过组织师资力量深入研究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地域优秀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并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类,形成不同主题内容的资源库,将文化传承创新融入思政教学过程,发挥地域特色文化在思政育人中的作用。二是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平台优势把优秀地域文化资源用好用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使优秀地域文化资源突破时空场域,静态与动态契合,使所讲道理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使道理入脑入心。三是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通过聘请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与地方革命纪念基地、博物馆、工厂企业、乡村等进行深度合作,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提高育人实效。
(三)强化问题导向,优化方式方法
首先,主动做好学情分析,找到学生的思想困惑点、学习重难点。通过从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中寻找鲜活的事例运用于讲道理,用身边事实说话,用典型榜样说话,让学生走近人物、走进历史、走进生活,使学生增长见识,增强切身体验。其次,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思政课讲道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文化基础,有意识设计具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激发学生对优秀地域文化的求知欲和兴趣,让学生在探讨和交流互动中加深对道理的掌握。最后,积极开展多样教学。根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的要求把思政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借助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增强学生对道理的认同。
(四)健全体制机制,提供育人保障
一是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协同育人。加强校地合作工作机构的领导,主动走出校园对接地方服务地方,深入与地方交流合作,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开展社会实践、理论宣传、国情调研、文艺汇演等多种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形成与地域文化资源部门深度合作的校地协同育人机制和模式。二是完善教师评价和导向机制。通过设立研究优秀地域文化的专项经费和课题项目,鼓励教师潜心深入研究优秀地域文化并把相关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对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奖励。三是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从组织领导、师资力量、经费投入、条件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做好统筹安排,全方位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形成立体化、多层次教学资源库,发挥各类育人资源要素的育人效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2]“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3]罗相巧.刘三姐歌谣的文化内涵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6(6):41-43.
[4]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何辛幸在全市脱贫攻坚总结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大会上强调: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池篇章[EB/OL].(2021-05-26).
http://www.hechi.gov.cn/ztzl/lszt/tpgjzt/fpdt/t8986744.shtml.
作者简介:张明进(1982—),男,汉族,广西玉林人,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陆俊先(1983—),男,壮族,广西东兰人,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冯小卫)2024年10月上半月刊(总第220期)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