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1年,王右木吸取之前组织读书会失败的教训,召集成都高师进步学生重组读书会,成立成都马克思读书会。该读书会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从学校内部读书会成长为地区性马克思主义宣传组织,承担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吸纳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等任务。读书会不仅促进了四川地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及其与群众运动的结合,而且为四川地区党团组织的成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党团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成都马克思读书会;马克思主义;贡献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9-0015-04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Chengdu Marxist Study Group
to the Spread of Marxism in Sichuan
Lu Dan
(School of Marxism,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Chengdu 610100)
Abstract: In 1921, Wang Youmu learned from the previous failures in organizing study groups and gathered progressive students from Chengdu Higher Normal School to reorganize the study group, establishing the Chengdu Marxist Study Gro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group went through five stages, evolving from an internal school study group into a regional Marxist propaganda organization, undertaking the tasks of propagating Marxism and recruiting members for the Socialist Youth League. The study group not only promoted the propaganda of Marxist ideology in Sichuan and its integra5514SETIMIsHPhaNhHd1+nGaEmzD3wqOG71Fi54UFB8=tion with the mass movement, but also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and League organizations in Sichuan,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Party and League organizations in leading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al work.
Keywords: Chengdu Marxist study group; Marxism; contributions
作为四川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成都马克思读书会对四川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利用所掌握的回忆录、信件、党的政策文件等史料,对读书会的成立及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总结其对四川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一、成都马克思读书会的成立
关于成都马克思读书会的成立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孙志智在《成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的成立》中提到成都马克思读书会成立于1920年,一种是冯兵、何志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王右木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程与实践》一文提到成都马克思读书会成立于1921年。笔者所掌握的材料也多有矛盾冲突之处。在《从成都社会主义读书会到社会主义青年团——刘弄潮同志谈话纪要》一文中,刘弄潮回忆读书会起源于陈毅组织的社会主义读书会。1920年暑假,受吴玉章来成都高师演讲的启发,读书会改名为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并推王右木作指导[1]。但1923年7月,团成都地委给团中央的信中提到:“读书会(每星期六开会,已成立一年半,另有开会召集名册一本,图记一方)”[2]129,若成都马克思读书会成立于1920年,到1923年7月成立至少两年半的时间,与信中所载出入过大,若读书会成立于1921年,则时间大概可以吻合。
此外,《中共党史人物传》记载:“(1920年)年底,他(王右木)邀集亲友和同乡成立了读书会,起初有四十余人参加,经过几次集会后,都不肯来了,只剩下一两个人。这件事使他很快意识到,要组织好读书会,非邀集具有革命意志的人不可。于是他重新物色对象,于次年春再次组织读书会……他首先将高师学校的‘爱读新书者合而为一,木以心得暗中指导’,并将读书会正式改名为马克思主义读书会”[3]92。
对这三种明显冲突的记载鲜少有文章进行解释,今综合三段史料对成都马克思读书会成立的经过进行推断。如刘弄潮所回忆,陈毅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发成立了一个读书会,成员来自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成都高师等学校,并非是某一个学校的读书会。1920年暑假,受吴玉章在成都高师演讲的启发,读书会改名为“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并邀请王右木指导。王右木一向热心于青年的思想进步,所以确曾给读书会一些建议指导。但王右木也在亲友同乡中组织读书会,失败后吸取经验,决定邀集有革命意志的人再组读书会。因王右木任职成都高师学监,便首先将高师内部有志革命的学生集合起来,这其中包括刘弄潮等人所成立的读书会的成员,并以其为基础,1921年春在成都高师重组读书会,即后来的成都马克思读书会。王右木在给施存统的信中提到“当时木曾于高师设一读书会”[2]108,这里显然指的是由王右木主持设立的,以成都高师学生为主的高师内部读书会,即成都马克思读书会,与刘弄潮提到的读书会有一定区别,所以不能把两个读书会完全等同起来。团成都地委所提及的读书会应是指整改重组后的读书会,故成都马克思读书会有1921年成立之说。
二、成都马克思读书会的发展
一是成都高师读书会阶段。读书会成立之时,王右木正处于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转化的过渡阶段。“当时状况,只以读日本森户辰男著《克鲁泡特金研究》为主,及其他各新杂志。社会主义派别,全不明瞭,此为前年正月事信件时间为1923年。。后读《新青年》杂志及《社会问题总览概观》等书,始于派别鲜然。当时木曾于高师设一读书会,集合好读新书报者,合而一之,木以心得暗中指导,似有头绪。”[2]108可见这一阶段是王右木和读书会成员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阶段。王右木指导读书会成员阅读《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等书籍,增进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
二是报社附设机构阶段。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王右木积极在青年群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成都马克思读书会作为他领导下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其活动范围很快就冲破了高师一校。王右木在给施存统的信中提到:“中间曾将高师校内部读书会,改为各校共通的读书会,取名为《人声报》附设者。”[2]1081922年《人声》杂志创刊后,成都马克思读书会便成为它的附设机构。同年10月,在王右木上报给团中央的读书会成员名单中,其成员来自于西南公学校、高等蚕业讲习所、农业专门学校、外国语专门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华西大学校、蓉城女子学校等多所学校。可见,此时的读书会已经从高师校内交流学习的社团转变为成都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组织,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播平台的作用,在成都地区播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
三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团执行委员会下属机构阶段。1922年10月1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团执行委员会成立。在团成都地委向团中央汇报成立经过的信中提及:“另设一种学会,以便吸收团员。议决由宣传部主任担任,与马克思学会结合,相谋进行。”[2]431923年7月,团成都地委给团中央的信件中将马克思读书会列入团成都地委所属重要机关,并有相关名册和图记。可见团成都地委成立后,马克思读书会便改隶团成都地委,是其宣传、吸纳团员的重要组织。
四是社会科学读书会阶段。1924年,张霁帆在给团中央的信中提到:“马克思读书会现改为社会科学读书会,每周开会一次,成立已两年,取公开态度,以为吸收新同志及训练同志之用”[2]174,可见1924年成都马克思读书会进行了更名,进入到社会科学读书会发展阶段,仍然担负宣传和吸纳新同志的任务。
五是后读书会阶段。1924年,读书会的指导者王右木离开成都前往上海,后于当年中秋前夕,在贵州土城附近失踪。同年秋,团成都地委某同志给恽代英的信中提道:“社会科学读书会为五一节后竟迫着停止了”[2]196。之后在四川方面给团中央的信件中便鲜少提及社会科学读书会。
可见随着王右木的失踪以及其他各种复杂原因,成都马克思读书会一度停止了活动。直到1925年4月,团成都地委向中央的报告中提到:“宣传部组织成立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会’,意在向青年方面宣传,并于其中吸收同志(现已更名成都平民学社)”[2]235。1925年7月,弓车甫向团中央的报告信中提到平民学社仍每周开读书会。从隶属关系、主要活动和担负的任务来看,成都平民学社应该是社会科学读书会的延续。这意味着社会科学研究会完成其历史任务,之后以平民学社的形式继续参与成都地区的革命活动。
三、成都马克思读书会对四川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一是提升青年理论水平,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五四运动前后,成都地区思想极为活跃,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纷至沓来,极大丰富人们思想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青年人迷失于眼花缭乱的理论中找不到方向。据阳翰笙回忆:“(众多新思想)如潮似水,纷至沓来,弄得学生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传统的秩序打乱了,传统的思想受到挑战。一时间,又觉得这新的东西什么都好,又仿佛不知道该信奉什么。思想搅乱了,产生了苦恼。”[4]
如何于众多思想中结合国情找到一条救国道路?青年学生需要引导,需要有人为他们指点迷津。成都马克思读书会的成立,正是应此种需要而生。读书会组织成员阅读进步书籍和报刊,每周定期组织集会讨论。王右木以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体会从旁加以指导。通过这样的学习,读书会的成员们逐渐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1923年王右木给施存统的信中提到,成都马克思读书会“已培养出四五人能读书者,以不易读之马氏经济学说,每期分担部分”[2]114,可见读书会确实提高了成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同时,读书会利用一些公开活动招收会员,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五月五号为马克思诞生纪念日,由本团同志王右木、恽代英假西南公学开马克思诞生一百零五周年纪念会,到会人数将近四百人,自愿加入读书会人数约五十人。”[2]92到1923年,“读书会员已发展到90余人,流动听讲的达百余人”[3]105。足见成都马克思读书会在为青年人指明道路,提升思想理论水平,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四川地区群众运动的结合。成都马克思读书会不仅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而且积极参与成都的群众运动,在运动中实践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春,在四川教育经费独立运动中,读书会组织学生参与请愿活动[3]99。1924年2月23日,王右木主持召开会议,讨论了召开列宁追悼大会的问题,决定读书会会同民权运动大同盟发起活动[3]107。“王右木还领导读书会声援长沙工人的罢工斗争,并举行悼念黄爱、庞人铨烈士的活动。”[5]在读书会的领导组织之下,其成员广泛活跃于四川地区的各个群众运动中。一方面,帮助读书会成员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1922年王右木致团中央负责人的信中提到:“四川经过前次学潮(四川教育经费独立运动),一般学生脑中,颇将马克思三字印入。”[2]8另一方面,通过运动在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四川地区群众运动的结合。
三是促进四川地区党团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成都马克思读书会为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据刘弄潮回忆,在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酝酿成立的阶段,就已经提出将读书会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结合起来。“他(吴玉章)赞成在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的会员中选择接受团员,不够的和不愿意的让其退出。”[1]这个建议在后来得到了实践,“一九二一年上半年,我们渐次把那些动摇的,坚持自由主义不改变态度的读书会的人清退出去,组成了‘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1]。
蒋雪邨写给团中央的信中也将成都马克思读书会作为成都地方团组织成立的基础:“首由王右木、钟善辅、蒋雪邨、傅双梧(无)等组织马克思读书会,后王右木出省,由钟善辅、郭祖颉等组织青年团”[2]90。1922年10月,选举产生的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执委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共8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成都马克思读书会成员,读书会骨干童庸生被选举为书记部主任。可见,成都马克思读书会为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成都马克思读书会的影响下,一批青年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并成为四川党团组织各项事业的骨干。童庸生从成都高师毕业后赴重庆开展革命工作,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涪陵支部,后当选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主持团重庆地委工作。1925年12月,共产主义青年团成都特别支部成立,读书会成员刘愿庵任书记,刘亚雄任工科主任,廖恩波任学生自治会主任[6]。1923年10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成都独立小组成立,读书会成员刘亚雄、钟善辅、黄钦等先后加入,成为成都最早的共产党员。
1926年1月,读书会成员邹进贤任中共綦江支部书记。2月,杨闇公任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同年,刘愿庵任中共成都特别支部委员会书记,刘亚雄、钟善辅任工运委员,廖恩波任中共自流井特别支部书记[6]。同时,读书会成员还活跃在各个工农群众运动的组织当中,蒋雪邨、谢国儒在成都高师组织工人学校,钟善辅在监狱设平民教育,康明惠在外东农校设平民教育。在成都农工商学联合会筹备处、民权运动大同盟、成都劳工联合会等组织中,读书会成员都是骨干成员。
四是为四川地区党团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工作积累了经验。成都马克思主义读书会是团成都地委重要的宣传阵地。王右木要求读书会成员积极介绍亲朋入会,“为了扩大团的组织,他动员读书会里的团员每人负责三个青年入会,再从这些会员中,选择和考验入团的对象”[3]94。这种以读书会作为公开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教育吸收团员的做法逐渐扩展到了四川其他地区。读书会成员廖恩波仿照成都马克思读书会的样式在老家内江组织读书会,组织成员阅读马克思主义报刊文章,进行思想的宣传教育。该读书会的优秀成员后加入了内江社会主义青年团[7]。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也下设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3年1月,泸县地方团组织写给高君宇的信中附有《泸县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简章》,其活动亦主要是搜集、阅读马克思主义学说、文章、报刊并定期集会演讲讨论。童庸生到达重庆后,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进行宣传。可见,成都马克思主义读书会所探索的宣传模式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经验在四川其他地区推广。
至少从1922年开始,王右木和团成都地委在写给团中央的信中就多次提及成都马克思读书会,并详细介绍了读书会的情况。对于读书会的作用,团中央在回信中表达了认可:“函悉,能在研究会中吸收同志,告以团体训练,为以后各活动之主干,甚为重要”[2]283。
之后党中央将这种宣传组织形式写入党的文件向全国推广。1923年10月,中共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制定了《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要求“各地方至少当组织读书会性质的马克思研究会(表面上可取任何名目),同时可以吸收非同志”。同年11月,中共中央颁布《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明确要求:“各地有可能时,设社会科学的研究会”[8]208。该决议案规定研究会的活动内容大致为,“新青年,社会科学讲义,译著的关于主义之书籍为材料;每月召集会员几次,预指材料及问题,或请人讲演或共同问答……再则可令会员从事实际调查各种中国现实问题如劳动状况等”[8]208。中共中央相关宣传教育法案中所规定的读书会活动内容和要求与成都马克思读书会的情况大致相当。可见,成都马克思读书会不仅为四川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也为党在全国的宣传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从成都社会主义读书会到社会主义青年团:刘弄潮同志谈话纪要[J].四川现代革命史研究资料,1980(2):2-8.
[2]中央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四川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2—1925)[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4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4]阳翰笙.阳翰笙选集:第5卷[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50.
[5]孙志智.成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的成立[J].先锋,2021(2):50-52.
[6]赵青,凌冬梅.从成都马克思读书会说起[J].红岩春秋,2020(4):48-51.
[7]赵青,凌冬梅.四川党团组织成立初期的红色读书会研究[J].图书馆,2021(11):87-93.
[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路丹(1989—)女,四川成都人,汉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朱希良)2024年10月上半月刊(总第220期)西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