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威士忌的“眼泪”其实并不神秘,当我们品酒时,转动酒杯,有一部分威士忌就会附着在酒杯上,然后沿着酒杯流下来,由于流下来时的形状非常像眼泪,因此威士忌行业就形象地将其称为威士忌的“眼泪”(这个名称在葡萄酒行业也有使用)。
“眼泪”在白酒品鉴中有一个更直白的叫法——挂杯,即转动酒杯时,酒体会“挂”在酒杯上。“挂杯”虽然没有“眼泪”文艺,但更直白、更容易理解。
威士忌为什么会流“眼泪”呢?首先,威士忌虽然是液体,但因为含有各种微量成分,而且从橡木桶上萃取了一部分糖分,所以威士忌这种液体的性状并不完全等同于水,而是有一定的黏性。正因为有黏性,才能在转动酒杯时附着在酒杯上。其次,液体是有表面张力的,附着在酒杯上的液体向下流动时,并不能均匀地向下流动,而是会集中在某些区域向下流动,于是就出现了“眼泪”。
坊间将加水是否变浑浊、酒线长短和挂杯情况作为判断白酒品质好坏的三大手法之一。挂杯情况就是酒体挂杯越多,向下流动的速度越慢,酒的品质就越好。
威士忌行业有一个认识——“眼泪”的流速越慢,酒精度越高。橡木桶里的桶强酒酒精度比较高,萃取了微量成分和糖类,黏度就比较大,“眼泪”的流速就慢一些。成品酒的酒精度低一些,需要给原酒加水降度,这就相当于对原酒进行了稀释,酒体的黏度就降低了,黏度降低,流速就变快了。所以,同一批酒,酒精HMGMTV53kFdhfbma2Qrj15hqqe5oHf38k9LkgdxNwIU=度越高,“眼泪”的流速就越慢。不同的威士忌,因为使用的橡木桶不同,其中的微量成分和糖类含量不同,就不能直接对比。
威士忌在橡木桶里熟陈时间越长,萃取的微量成分、糖类就越多,酒体的黏度就越大,自然“眼泪”就多一些,流速就慢一些。熟陈时间是判断威士忌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来说熟陈时间越久,酒质越好(当然熟陈时间对酒质的影响不能绝对化)。从熟陈时间这个角度来讲,好的威士忌“眼泪”就多一些,流速就慢一些(当然这个也不绝对)。
以“眼泪”来判断威士忌品质的好坏和以“挂杯”情况判断白酒的品质一样,都不能绝对化,因为这些是可以通过人为添加实现的。在排除人为添加的情况后,“眼泪”的多少和流速的快慢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威士忌的品质的。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