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寻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旅游服饰产品中的创新设计方法,助推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播。文章以徽派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马头墙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法,对马头墙建筑特点和徽州地区旅游产品市场现状进行整理和归纳。综合观察法、图文互证法以及设计学和美学理论对马头墙元素的纹样、造型、色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出马头墙元素在旅游服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和创新设计方法。结果表明,马头墙中“马头”元素造型丰富多样,不仅富有动态的英气与挺拔之美,也包含着追求理想这一积极意义。色彩雅致朴素,表现出了质朴恬淡的处事观,极具美学价值,十分符合当下简洁的审美需求,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具有优势。该设计实践在丰富徽州旅游服饰设计创作题材的同时,也将推动以马头墙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美学更好地得到传播发扬。
关键词:马头墙;旅游服饰;建筑元素;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TS94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14X(2024)05-0041-06
0引言
近年来“国潮”和“国风”概念日益流行,使得服饰在文旅产品中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1]。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在国内外旅游景区广泛出现,各民族变装视频在网络上广受欢迎。这一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产生了显著影响。然而,市场调研显示,除了某些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多数旅游服饰产品普遍忽视了对地域特色的深入研究和创新设计,导致了产品出现同质化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师们开始从传统服饰中提取图案、纹样、廓形和色彩等元素进行创新设计[2-5],同时研究人员也探索了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中提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的方法,如建筑艺术[6-7]。
徽派建筑日益受到关注,吸引了众多国内学者的兴趣。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徽派建筑艺术融入服饰设计中。王晔提取了徽派建筑的元素,分析其特征和装饰风格,探究了这些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美学和文化内涵,并成功将其融入服装图案中,实现创新设计。范紫薇成功将徽派建筑中的木雕纹样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8]。余琴等研究者将徽派建筑的纹样运用于毛衫图案的设计中[9]。王召军将徽派建筑的纹样特征提取并应用于女装设计,实现了两者的结合[10]。卜凡研究了徽州窗棂纹样和现代女包的设计,论证了窗棂纹样在女包设计中的应用可行性[11]。然而,目前关于将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元素应用于服饰设计的研究案例十分罕见,尤其是在旅游服饰产品设计领域。
马头墙不仅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刻寓意,其对称之美体现了徽商秉持中庸之道的地域文化特点,对当地建筑的审美产生深远影响,并流传至今形成独特的风景[12]。将马头墙元素融合进旅游服饰设计,实现了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促进了徽州文化的传承。此设计不仅彰显了地方文化特色,还为国内旅游服饰设计开辟了新思路。本文认为,地方文化融入旅游服饰能促进文化传承,提升产品价值,并丰富市场多样性,既满足游客拍照打卡的需求,又具备实用性,符合个性化趋势。强调旅游服饰应8auHRqHX6MmiWaxIfo72xK30rbg2k0DKuZtX1Ma+Dg0=有纪念性,融入马头墙元素不仅增强文化意义,也为市场带来新的创意。本文指出,应避免同质化设计,将旅游服饰作为地域文化新载体,融入文化艺术元素,以促进市场创新。最后,融入马头墙元素不仅提升了徽州旅游服饰的辨识度和品牌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吸引了更多游客,也通过设计创新促进了销售增长,持续宣传和推广地方文化,形成了一个创新驱动的良性循环。
基于以上,本文以马头墙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徽派建筑元素为灵感,运用综合观察法、图文互证法及设计学和美学理论,分析马头墙元素的分类与特性,探究马头墙元素与旅游服饰设计的结合,重点研究其创新设计方法及具体应用,最终目标是利用旅游服饰作为载体,推广和传承徽州文化。
1马头墙的文化与艺术魅力
马头墙,一种坠落式风火墙,是徽派建筑的标志性元素,被普遍视为徽州传统建筑的象征,马头墙结构短而高,位于两侧山墙的屋面之上,得名于其马头状的形状,马头墙展现了多样的设计风格,其墙脊檐口和马头雕刻尤其吸引人眼球。
1.1艺术价值
马头墙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和情感两个方面。在审美层面,马头墙形制多样,采用青砖建造,其阶梯状设计展现了层次分明的美感。马头墙的颜色则以黑白为主,其洁净的白色与肃穆的黑色与徽派建筑色调相协调,反映了古徽州人的朴素而淡雅的审美偏好。从情感层面看,马头墙不仅形似马头眺望远方,马头墙这一名称,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寓意与物”的美好寄托,表达了徽州人民对外出亲人的无限牵挂和对家族延绵的希冀之情,以及对村落和未来的美好向往。
1.2元素特征解析
1.2.1造型特征
马头墙的形态线条可分为方直型和圆翘型两种类型。其直线和曲线搭配排列的造型特征,使它具有了层次分明的动态美。而马头墙内各种象征性的“座头”设计,体现了徽州工匠们的智慧和创意。如表1所示,“鹊尾式”座头采用形似喜鹊尾巴的砖雕琢而成,蕴含着喜庆和吉祥的寓意;“坐吻式”则在座头上使用窑烧制的“吻兽”构件,如鳌鱼、哺鸡、天狗等是常见的图案;“印头式”以窑烧制的带有“田”字纹样的方形砖制成,该样式在印斗托的细节处理上包括“坐斗”和“挑斗”两种不同方式。除了上述样式,马头墙的座头还包括“金印式”和“朝笏式”的墙体形式,这些座头主要突出了屋主对于学业成功和官职晋升的期望和追求[13]。
1.2.2色彩搭配
马头墙的主要色调为黑白,这种色彩搭配形成了一幅水墨画的效果,就像水和墨相互交融一般。黑色点缀在大片白色之上,增添了稳重感,而白色的大量运用则类似国画中的留白之美。这种色彩组合在徽州山水的背景下,传达出宁静和祥和、清新而淡雅的整体视觉感受,使马头墙成为徽派建筑的独特元素[14]。
2马头墙元素中的服装设计语言
文化发展需不断创新,这意味着要顺应时代趋势,对传统文化形式进行重新塑造,使之更贴合现代生活方式。例如,融合马头墙元素于现代设计中,不仅展示了地域文化的美学,也为现代设计注入新的灵感和元素,彰显时代活力。在艺术表现方面,结合现代设计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图案的意向提取、直接应用和解构重组等方法来进行文化形式的转化设计。
2.1图案的意象提取
在探讨图案设计的领域中,意向提取是一种关键的技术,它涉及从设计作品中解读和提炼出设计者的初衷和主题。这个过程不仅依赖于图像或设计本身的视觉元素,如颜色、形状、布局和风格,还涉及对这些元素所蕴含的深层意义的理解。在这个框架下,每一个视觉元素都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图形或颜色块,而是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以及特定的意象和象征意义[15]。传统图案,尤其是那些深植于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图案,是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灵感源泉。例如,马头墙的图案元素,这种常见于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元素,不仅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和民俗性,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16]。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服装的视觉吸引力,而且可以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和地域特征,为设计作品增添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2.1.1图案的抽象和简化
图案的抽象和简化设计是将复杂或具象的形象转换为更加基本和几何化的形式。这种设计方法强调了形式的本质特征,去除了不必要的细节。例如,通过加强马头墙的特征细节,同时在线条设计上简化,可以在保持其本质特征的同时提升具象性。图1(a)取材于中国书法印章的红色中心部分,不仅增色了整体图案,也保留了马头墙的标志性特征。相比于图1(a),图1(b)就更加抽象,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强调了徽州古镇建筑的分层感,同时留白技巧的运用则在画面中营造出动静对比。在两种设计中,屋顶部分的加粗处理不仅突出了其形状,还反映了设计者试图将马头墙元素与中国书法艺术相结合的创意。
2.1.2图案的直接应用
直接应用法,是一种将设计元素以其原始形式或略作修改后直接融入到产品或空间中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非常普遍,在各种设计领域都有应用,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再到室内装饰等。在本研究中,直接应用法即将马头墙的图案元素直接运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将纹样和形态规范化制图,如表2。然后直接运用于服装或饰品等产品之中。这种方法遵循纹样平衡和对称的美学原则,确保产品在不改变纹样构图的前提下既具有吸引力,又增添了视觉的舒适感[17]。有时候,可以选择部分图案作为辅助纹样,有时则可将其作为主要纹样。在使用时,需考虑全图铺满和点缀的效果,以满足人们对美感的心理需求。
2.1.3图案的解构重组
解构主义,又被称为“结构分解”,是一种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它熟练地将整体分解为碎片,通过非线性或几何的处理方式,以夸张或独特的外观来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单个图案的出现代表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而当图案有目的地排列、组织在一起时就可以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视觉感受[18],通过运用解构技巧,最基本的方块构件可以被转化成各种复杂的几何形状,这种转变否定了传统的设计美学和结构原则,强调了打破、分解、叠加和重构,突出表达事物的个体部分,创造了不等级、无序、不稳定的形象和构图效果,如表3所示。因此,解构主义的思维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马头墙,打破他们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固有认知。现代设计思维的引入使马头墙元素能够在创造性的转化中避免风格的单一性,同时也为现代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2色彩意象的提取
在服装设计领域,色彩的选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服装的整体视觉效果,还承载着情感和文化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徽州传统民居的色彩体系提供了独特而有价值的灵感。徽州传统民居以黑、白、灰为主要色调,这一色彩搭配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黑色象征着尊严与庄重,它赋予服装设计深厚的内涵,使人在穿着时展现出一种高贵和端庄的氛围。白色代表纯净与清新,它赋予服装一种清爽和纯粹的感觉,使人感到舒适与愉悦。而灰色则传达出文雅与克制,它为服装增添了一份优雅和典雅。这种色彩搭配不仅在视觉上具有吸引力,还能够传递出一种内在的品味和精神。这种色彩体系与徽州建筑的“粉墙黛瓦”风格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美感[19]。这种和谐感体现在色彩对比上,黑、白、灰与粉墙黛瓦相互映衬,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空间感。除了色彩的选择,天然质朴的面料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服装设计中,选择天然质朴的面料与徽州文化中程朱理学的精神相契合,体现了内敛、谦逊、中和与简约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风格既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符合现代人对舒适与自然的追求,使服装更具吸引力。
2.3线条意象的提取
单一和连排的“马头墙”在设计中展现了不同的线条美学。单一马头墙采用了简洁的阶梯式线条,而多个连排马头墙则形成了连续的阶梯图案,带来了动感和视觉韵律的变化。这些线条的交错与流动包含了多种线条美学的元素,可以成功应用于服装设计,突显服装的动感美。通过将马头墙的形态进行抽象化处理,并结合对称与非对称的设计手法,可以创造出融合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设计感的服装。马头墙的水平阶梯形态可以转化为服饰上的直线条或不对称图案,可应用于领口、肩部、袖口、前襟、衣服下摆以及裤侧缝线等细节部分,将传统建筑元素引入时尚设计的语言中。
3马头墙在旅游服饰产品中的设计应用实例
3.1设计原则
在设计以徽派建筑风格为灵感的旅游服饰时,应当不仅捕捉到徽派的独有特征,还要传达设计师对于社会的深层关怀。创新应贯穿于设计的各个方面:首先,风格上的创新应考虑时尚的周期性,顺应复古趋势的同时,融合徽派建筑的经典元素,以满足时尚潮流和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平衡。其次,款式上的创新要结合当前流行趋势,并且与徽派的纹饰图案巧妙结合,创造独特的服装设计以吸引消费者。最后,包装的创新应利用徽州丰富的文化元素,无论是作为商标设计还是购物袋的创意,都应充分利用这些元素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同时为安徽的地域文化提供更广泛的传播。
3.2应用思考
3.2.1色彩
在色彩设计方面,马头墙元素在旅游服饰产品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出对传统和现代色彩的融合。选择一种主色调作为设计的基准,例如,可以采用深灰、土黄、墨绿等色彩,这些颜色既体现了徽州建筑的古典美感,又能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保持整体协调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搭配来强调服饰设计中的马头墙元素,利用明暗对比来增强纹样的视觉效果,如使用明亮的红色或蓝色来突出细节,增强视觉冲击力和创新感。
3.2.2造型
马头墙的独特造型可以被创造性地应用于服饰设计中,例如,马头墙的弧线和屋脊形状可以转化为衣服上的装饰线条或图案。在衣物的边缘处(如领口、袖口、下摆)应用马头墙的纹样,使得服饰的边缘处形成独特的视觉焦点。例如,在女装设计中,这些元素可以被应用于裙摆的波浪形边缘或衣领的设计。对于男装,马头墙的线条可以用于夹克或衬衫的领口和袖口设计,增添独特的文化气息。此外,也可在服装的某一特定部位(如胸前、背部或袖子)应用一个显著的马头墙纹样,作为设计的重点。或者,在服装上多个位置散布马头墙纹样,如在衣身和袖子上交替排列,创造一种轻松自在且具有视觉趣味的效果。
3.2.3工艺
在工艺方面,结合徽州地区传统手工艺,如木雕和石刻技艺,可以在服饰产品中创造独特的纹理和图案。使用现代印花技术,将马头墙的图案印制在面料上,既保留了传统元素的精髓,又适应了现代服饰生产的需求。此外,通过提花或嵌花技术将马头墙元素以凸显或细腻的方式呈现在面料上,增添服饰的质感和立体感,又或者,利用刺绣技术在服装上精细描绘马头墙的细节,增添手工艺术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3.3设计实践及说明
3.3.1服装设计
徽州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蓝天白云下的徽派建筑更体现出了江南人家小桥流水的婉约秀丽。如图2所示在基于马头墙元素的服装的设计中,将远观呈现的马头墙形态提取重组后运用到服装结构或的印花中,突出马头墙的外形特征。例如三款设计中最右侧这套,在款式方面将马头墙的形状运用在服装肩部的廓形上,呈现出立体的着装效果,结合斗篷式的短上衣,在强调肩部线条彰显比例突出女性腰部曲线,并结合腰封的设计进一步突出女性的线条之美,半裙采用不规则的裙摆缝合而成,体现了当代女性自立自强特立独行的生活态度,将马头墙的外形与服装充分融合,帽子上的印花也和整体造型相互呼应,图3为这套服装的实物图。在该设计中摈弃了传统旅游服饰产品的设计特征,强调了服装的时尚性。在色彩的设计中则应用了更适合日常穿着的蓝色、黑色和白色,提高整套服饰的实用价值,增加游客购买后的穿着频率和搭配选择,同时这些颜色也呼应了徽州景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整体色调,让游客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回忆起旅游过程中的美好回忆,提升旅游服饰产品的持续应用价值,发挥旅游服饰产品为景区持续宣传的职能。
3.3.2配饰设计
(1)发簪。发簪是中国古代人民用来装饰和固定长发的传统佩饰。此部分以发簪为设计载体进行设计,将马头墙元素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重构,使马头墙和发簪这一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饰品得以有效结合,该设计灵感来源如图1所示。在色彩方面,图1中黄昏下的马头墙因染上暮色而更具年代感,从图4中提取出马头墙的黑色和夕阳的金色,应用到发簪的色彩设计中。在发簪的外形设计时,仍保留马头墙的基本形态,基于形式美法则前提下进行变形,强调了时尚感与美观,迎合当代审美从而提高旅游服饰产品的实用性。基于马头墙元素的发簪设计传达了徽州景区古典婉约的特点,造型上既保留了马头墙元素的复古风韵也体现出当代美学的极简时尚,以金色作为点缀,从色彩上为古典庄严的马头墙元素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2)项链。项链吊坠作为日常搭配的常用配饰,同样是旅游服饰产品设计的有效载体。正如图5所示,以马头墙座首微微上翘的半圆弧形为灵感,提取出马头墙的外形特征并进行抽象化概括等二次加工创作,最后呈现出兼具马头墙外形特征和审美价值的项链吊坠设计。在项链吊坠的设计中融入马头墙的造型特点和徽州窗雕的造型特点,整个吊坠的部分宛如一座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楼宇缩影,顶部微微翘起的弧形融合了徽派建筑屋顶和马头墙的造型特点,复古的回型纹路呈长方形,如同徽州地区十分常见的窗雕,以圆形连接,融入了徽州人民期盼家人早日团圆的美好寓意,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寄情于物的表现手法。同时,悬垂的流苏设计更凸显女性优美的肩颈部线条,也使整个项链吊坠设计方案融入了徽州地区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之意。此外,在色彩上选用配饰中较为常见的银色,简单基础的色彩应用增加项链的搭配性,使其可以应用到日常的穿搭中,以增加旅游服饰产品的实用价值。
3.3.3包装设计
在包装袋的设计中,马头墙的轮廓被巧妙地演绎为优雅的曲线和几何形状,这些线条沿袋子的边缘流畅延伸,恰似屋脊的飞檐。如图6所示,设计师选择了低调的灰白色调,不仅符合现代审美的简约风格,同时也使得这个传统元素更加适合现代消费者的品味。包装袋顶部的装饰图案模仿了马头墙砖雕的风格,而包身的逐渐变浅的灰度条纹,则象征着徽州建筑墙面的质感。整体设计旨在营造一种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美感,同时保持实用性。包袋的尺寸和形状考虑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不仅适用于装载各种物品,也作为一种时尚配件补充日常装束。通过这种设计,消费者不仅能够获得一种实用的产品,更是得到一件兼具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收藏品。
4结语
本文以徽派建筑元素中极具代表性的马头墙元素作为切入点,将地域性特征和文化融合到旅游服饰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元素分析后发现,马头墙造型遵循简洁规律的构成方式且极具寓意,于现代设计而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元素转化设计,完成了包括服装、配饰、包装在内的四组旅游服饰产品的设计实践,并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母体特征为创新主旨进行设计创作。本文形成了一套对马头墙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及在旅游服饰中进行应用的设计理论体系,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婧,杨建平.振兴后疫情时代旅游业举措之导游服务改革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3(5):88-92.
[2]王蔓,李奇菊,邓云.黔西北白苗女子服饰纹样解析与转化设计[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3,36(2):14-19.
[3]王宁宁.民族文化元素在云南织物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3,52(5):174-176.
[4]张金滨.蒙古族哈木尔纹样创新设计及在男士毛衫中的应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3,36(2):20-26.
[5]张益翡.中国江南传统建筑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D].天津美术学院,2022.
[6]J.Huang and X.Li,"Research on Virtual Clothing Design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Huizhou Traditional Cloth⁃ing Culture,"20215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Science and Business Analytics(ICDSBA),Chang⁃sha,China,2021:95-98.
[7]朱茜.徽派建筑“马头墙”的元素在服装设计上的创新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8]范紫薇.徽派建筑“木雕纹样”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5.
[9]余琴,梁勇.徽派建筑纹样在毛衫图案设计中的应用[J].针织工业,2022(4):67-70.
[10]王召军.徽派建筑纹样在女装设计中的研究应用[D].青岛大学,2022.
[11]卜凡.徽州窗棂纹样在现代女包设计中的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23.
[12]王君.徽州建筑演变历程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8
[13]席景霞,章程.徽派建筑马头墙元素解读[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35(6):71-74.
[14]吴艾怡.探究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的风格特征[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6):32-33.
[15]高原.传统图案中寓意性图形的提炼与应用[J].包装世界,2013(2):6-7.
[16]张勇,武松梅.徽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0,33(6):39-43.
[17]郑余.徽派建筑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3):69-72.
[18]周建,于芳.现代图案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9]沈子高,沈晋.论皖南徽派建筑的色彩构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4):245.
Exploring the Methods of Designing Huizhou Tourist Costume Products
——Taking the Ma Tau Wall as an Example SUNYulan1,2,YU Lin2
(1.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China;2.Anyang University,Anyang-si 14028,Republic of Korea)
Abstract:To explore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s for incorpo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to tourism clothing products,this study aims to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culture.Focusing on the highly representative Ma Tau Wall of Hui-style architecture,this paper employ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to collate and summarize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Ma Tau Wall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tourism product market in the Huizhou area.The patterns,shapes,and colors of the Ma Tau Wall ele-ments are analyz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graphic and textual corroboration,and design and aesthetics theories.Building on this,the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nd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s of Ma Tau Wall elements in tourism clothing product de-sign.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Ma Tau"element in the Ma Tau Wall is rich and varied in design,exuding dynamic,heroic,and upright beauty,while also embodying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pursuing ideals.The colors are elegant and simple,conveying aserene and com-posed worldview,which holds significant aesthetic value.This aligns well with the current aesthetic preference for simplicity and offers ad-vantages in modern product design.This design practice will not only enhance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Hui-styl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rep-resented by the Ma Tau Wall but also enrich the thematic variety of Huizhou tourism clothing design.
Keywords:Ma Tau wall;Hui style architecture;tourism clothing products;design application
(责任编辑: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