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音乐教学中的文化理解

2024-11-01 00:00董佰艳
音乐世界 2024年5期

〔摘 要〕文化理解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学科当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具有由情及理、潜移默化等特点。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也备受关注。通过优化教学形式和过程,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传授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音乐中提升核心素养水平。本文就核心素养下音乐教学中的文化理解,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音乐;文化理解;核心素养;音乐教学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已成为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历史背景使得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文化理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兴趣培养、音乐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深化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文化理解,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学中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喜爱。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文化理解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长期学习形成的一种关键能力。教师通过课程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品质、综合能力和学识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和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综合性。音乐核心素养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和知识的综合体现。它涵盖了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创造、音乐评价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全面发展这些能力。

实践性。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参与演唱、演奏、创作等实践活动,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进而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情感性。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力。音乐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来感知和表达内心的情感,丰富情感生活。

创新性。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尝试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音乐作品。

跨文化性。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音乐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跨文化的视野和理解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养。

二、文化理解的具体内涵

首先,文化理解强调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下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音乐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各种文化和传统。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风格、流派和地域的音乐作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从而拓宽文化视野,加深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文化理解还涉及对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关联性的理解。音乐与文学、绘画、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通过对这些关联性的探索和理解,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音乐在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如何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此外,文化理解还要求学生具备对音乐作品背后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音乐作品往往反映了特定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这些背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其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最后,文化理解还强调以包容的心态和开阔的胸襟学习并接纳音乐文化。在多元化的音乐世界中,学生需要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避免用单一的审美标准来评判音乐作品。同时,他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音乐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为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文化理解在音乐核心素养中的内涵丰富而多元,它要求学生具备跨文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能够深入理解和欣赏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为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音乐文化理解的教育现状

音乐文化理解的教育现状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和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多元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认识到音乐文化理解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尝试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引入课堂,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各种风格的音乐。这有助于学生拓宽音乐视野,增强对不同音乐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然而,尽管有这样的趋势,但音乐文化理解的教育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一些地区的音乐教育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西方古典音乐,对于其他文化的音乐作品涉及较少。这导致学生在音乐文化理解方面的视野仍然相对狭窄。另一方面,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往往更侧重于技巧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音乐作品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理解。这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领略到音乐的魅力和深度。此外,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也是影响音乐文化理解教育的重要因素。一些音乐教师可能缺乏对不同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因此,提高教师的音乐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也是推动音乐文化理解教育发展的关键。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教师开始尝试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改进音乐文化理解的教育。例如,引入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理解音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和音乐教育APP,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学习不同音乐文化的机会;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音乐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总之,虽然音乐文化理解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和改进,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创新来推动其发展。通过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等措施,拒绝让学生成为“门外汉”。

四、核心素养下音乐文化理解的途径

(一)歌曲学习,夯实文化理解基础

歌曲学习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纵观音乐课本,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学期的歌曲学习都有科学合理的安排,且篇幅所占比例极大。由于歌唱本身是一种独有魅力的艺术形式,通过歌曲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旋律和声音的训练,包括音准、节奏、速度、情绪等各种音乐要素的训练。同时,从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中,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领会音乐情感,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文化的理解中,并通过音乐文化理解更深刻地表现歌曲。

例如在学习《唱支最美的歌》时,本首歌曲是一首节奏优美、蕴含民歌韵味的儿童歌曲,借助抒情的旋律描绘出边疆山寨芭蕉林的美好景色,在结尾处表达了对解放军叔叔的崇敬之情。在进行这部分的音乐学习时,教师首先应该丰富课堂形式,不再采用单一的“教师一句学生一句”的教学方式,而是将这首歌曲进行声部划分,引导男生和女生分声部演唱,并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不同的情绪。同时,通过设计前奏、分组演唱,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相互配合学习相关的演唱技能。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作品播放,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感受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塑造,感受歌曲当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体会解放军同志无畏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创新,提高学生文化理解程度

依然以小学为例,小学音乐是加深学生文化理解的有效途径。与其他学科相似,在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小学音乐课程也一直保持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讲解得足够细致,那么学生就会理解,忽视了学生听课的感受,按照这样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没有机会进行思维的锻炼,失去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能否有兴趣进行文化吸收和知识学习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名好的音乐教师不是呆板的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发展、兴趣特长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案,打造课堂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让音乐课达到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与老师进行愉悦的沟通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文化的学习吸收。以往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大多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依据,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课堂只重视概念,对于学生的感受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校对音乐课也不予以重视,常常还出现其他学科教师“抢课”“占课”的情况,违背了对学生进行艺术培养的教育原则。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和推进,目前小学音乐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从单一的唯技巧偏颇的做法,转向对学生进行心理和思维上的训练,强调学生去看、去听、去感受,打造欣赏教学,从视觉、听觉和感觉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提升,避免产生“东施效颦”的结果。

以《快乐的小木匠》为例,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小熊猫跟着爷爷学习做木匠活的过程,同时伴随着轻快的主题歌《快乐的小木匠》,去感受木匠的工作氛围和姿态,使用了哪些工具,同时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随后通过播放第二段教学短片,了解小熊猫学艺未成就急着出去展示,结果碰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让学生去感悟学习的过程,必须有一颗可以沉淀的心,不可以好高骛远的道理。接下来再次通过观看短片,让学生了解小熊猫在知道自己学艺不精后,需要多加练习,并认真学习本领的故事背景,让学生模仿小熊猫在练习木匠活时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在观看的过程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和领悟。诸如此类,从视觉和听觉上整体并多次感受歌曲,学生在潜意识中对歌曲和歌曲所表达的故事产生了印象和记忆,借此向学生进行拓展:平凡的工作也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去锻炼,不能像小熊猫一样,沉不住气,学艺尚浅就开始骄傲,结果不但没有给他人带去帮助,反而造成了一些困扰,让学生于音乐中感悟人生哲理,在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情境教学,加强文化理解程度

情境在不同研究范围有着不同的定义,在教育学中,情境即所衍生课堂教学情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各种教学设备、校风班风、师生关系等等,这种课堂教学情境进一步可细分为情感情境、交往情境、问题情境、应用情境、思辨情境等等。由此可见,情境是一种具体的环境,情境教学的萌发正是来源于这种带着情感的具体环境。最早提出情境教学这一概念是在《情境教学认知与学习文化》一书中,书中指出“情境对知识具有重要作用,知识需要在情境中才能发挥作用,知识不能脱离情境,最好的学习方式应是在情境中学习”。

音乐学科是一门属于情感性的教育学科,情境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情境的定义,音乐教育教学范围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包含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在小学音乐的教学工作当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要善于打造适合的情境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创造力的训练和提升,对“教”的过程要保持重视,同时也要强调学生“学”的过程。音乐课堂是教师教学的平台,更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提升认知能力的平台,更是学生知情知意的心理活动过程。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不能做到完全遵守。一节45分钟的音乐课程,最多只能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在保证教学工作应有质量的同时,必须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做出相应调整。让学生在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的活动当中,去感受音乐的节奏,伴随着音乐律动。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天性好动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让音乐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音乐知识,在“动”中学,在“动”中感悟,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以《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为例,在课程教学前,设计几个简单的手部动作,例如模仿小动物,或双手连接在一起拼出简易图形等。在课程进行中,教会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可以通过音乐的律动、节拍做出相应的动作,去感受手部的百变灵巧;也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手语,让学生了解到手部还可以用来交流情感,进而可以达到课堂拓展,让学生感受聋哑人的世界,通过手语才能进行交流,在感受手部灵活多变的同时,去体会聋哑人交流方式的特殊性,并理解其中的辛酸和不易。另外,可以结合学习经典手语歌曲《感恩的心》进行额外的扩展,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关爱这些需要被关爱、包容的特殊群体,通过情境再现的教学手法,让学生于音乐学习中感悟人生,于音乐学习中提升人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在小学课堂中融入各个地方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全面审美认知,以及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感官欣赏的表面,要让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细致,进而使学习的视野更加开阔。此外,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实现音乐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课程,促进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①罗琛:《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②李涓:《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摭谈》,《新课程》,2021年,第28期。

③王梅霞:《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学的提升策略》,《中外交流》,2020年,第3期。

④郑学智:《中小学音乐教学渗透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究》,《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1年,第5期。

作者简介

董佰艳,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学。

责任编辑:任丽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