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从全球格局来看,上有发达国家的“小院高墙”,下有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竞争产业链转移,他们的生产成本更低、招商引资力度更大,中国夹在中间;从内部看,中国的生产成本在提高,市场成本也上升了。劳动力大家都贵,土地也贵,并且核心是中国的体制成本的重新上升。那么,中国经济该如何突围呢?
这个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就两句话,你要么产品成本比人家厉害,要么手里有独到的东西。比如美国苹果手机卖到全世界,以前人们通宵排队买,因为他有你没有。我们40多年改革开放高速成长取得伟大成就,但是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看夹在中间了,前面有发达工业化国家走在前列,后面有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在紧紧追赶,而且它们的劳动力比你还廉价,招商引资的力度比我们当年还强,招商引资的各种本领也都学会了。
在这个情况下,就无可避免地导致了我国整个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现在要继续我们的成本优势,关键是降低成本当中的那块体制成本,这就需要改革,光靠民间解决不了。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主动地发起一轮一轮的深化改革,这个成本很难降下来。比如社保基金,我们现在很多的法定保障率交得比美国高。当初交那么多是没办法,当时是国企大面积亏损,所以社保交费率定得比较高。但当时就有一句话,以后要把大型的、赚钱的国有企业的资产划到社保去,用那个收益来充抵社会保障。我们的经验已经证明,体制成本降下来,经济就会很好地发展;体制成本上升,发展就会被拖住。
渐进改革的好处就是震荡频度低,不是靠大刀阔斧地一次性解决问题。但是渐进改革的难处是你要“维持渐进”,就必须将体制改革要改到把体制成本尽可能地降下来。如果这个成本降不下来,那么能不能延长它的上升时间,就是说要尽量地把成本曲线往右推,尽可能延长它持续的时间。因为,这条成本曲线一定会上去的,从人均GDP200美元到8000美元变成深圳的好几万美元,这个成本肯定会上去,但我们可以把整个成本曲线往右移,延长成本优势持续的时间。比如说人工费很贵,我们就改换生产附加值高的东西。如果还生产袜子,如果还是这套工艺、这样的生产率,它当然是很贵的。所以,要真正地对付成本压力就是不断地右移我们的成本曲线,形成一条长期来看持续有竞争力的成本变动曲线。这是商业世界斗法的不二法门,也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系和经济体系竞争当中的不二法门。
降低成本的第一个突围方向,是刚才说的体制改革。而第二个突围方向是创新,通过创新来突破当前全球形成的新僵局。
这个突围的创新包括:引进新的产品生产技术,改变现有产品的品质,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拓展原料和半成品新的来源,创立新的经济组织,总而言之,只有创新才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创新确实很重要、很伟大,但创新不是一定会发生的。成本曲线也不一定会右移,否则哪来这么多的过剩产能、僵尸企业、鸡肋企业,还有病危停滞的企业?
创新是有条件的。举例说,以色列800万人有3500家初创公司,并且特拉维夫主导了美国硅谷的高精尖研发,美国没有一家大公司不在特拉维夫设创他们的研发中心,他们靠的是人,是人的想法、发明创造,靠的是对教育的重视。
总之,中国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摘自“财经会议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