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有效需求不足。首先是消费需求不足,整体消费水平在5%左右,这一消费水平相较于2019年以前接近8%的增长率,以及剔除物价影响的实际消费增长率6%明显偏低。其次是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使中国经济摆脱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最后是出口,下半年的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不如上半年显著,因为贸易摩擦的问题依然存在。
第二,通货紧缩。需求不足,产能相对过剩,通货紧缩的压力仍然存在。目前十年期国债的利率已经降至2.25%至2.3%之间,而一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仍为2.5%。这种利率倒挂现象反映了市场对未来中国经济以及通货紧缩的担忧。
第三,贸易摩擦。预计2024下半年世界总体经济环境对我国影响比上半年更为严峻。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有可能在底部徘徊,甚至低于上半年。
在此背景下,提出以下三点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以经济发展本身为重。我们不能仅仅为了防范风险而采取行动,而应更加注重推动发展。第二,关注内部经济均衡比关注外部经济均衡更为重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密切关注物价水平,确保物价稳定,这需要关注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稳定。第三,既要发展新动能,也要稳住传统经济动能。不能因为一时的号召而盲目跟风,大规模地发展新动能,导致产能过剩。如果企业因此而过度竞争,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就会导致经济发展模式出现问题。
具体说,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即便部分银行出现一些风险,可以通过发行财政专项债券注资的方式来解决,而不应将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三是着力扩大需求。期待接下来的改革能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进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有效刺激消费,例如解决农民工的退休问题、幼儿园教育问题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等。
在投资方面,某些领域应当放宽限制,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应鼓励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包括房地产行业。同时,建议地方政府减少大规模投资基金的设立,避免一哄而上的投资行为。在鼓励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应避免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避免滥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企业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投资,政府的投资基金应主要集中在解决关键领域的瓶颈问题。对于新能源、光伏等领域,如果民营企业有能力投资,则应避免不必要的干预。
在出口方面,处理贸易摩擦是关键。在当前处理中国的“新三样”及其他商品出口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上世纪9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时期的经验,即实施配额制度,规定每年向特定市场供应的数量,但前提是对方必须鼓励我们的企业利用比较优势到其国家进行投资。
在房地产方面,首先,保交楼任务要切实完成。其次,研究援助房地产企业的政策,包括房地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存量房盘活问题,例如政策性住宅金融工具。通过公积金或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事业部设立住宅金融机构,以应对中国未来的房地产问题。最后,关于房地产需求的政策。进一步研究按贷款利息纳入抵扣个人所得税政策,从而鼓励房地产需求。
对于部分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在鼓励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的同时,要清理过度鼓励甚至带有补贴性质的政策,以促进行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健康发展。还应提供产业引导政策,避免采取限购或限制准入等措施。
(摘自“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