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中年,离乡愈远,对故乡的思念犹如陈酿,愈醇,愈烈。梦乡中常朦胧地泛起故乡的亲知故旧、一草一木、人情诸事,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亲切,却又都有着那么一丝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疏离。
家乡人,家乡胃。在对故乡的思念中,那些特色的美食长期占据着主要位置。孟子云:“食色,性也。”这无疑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现代科学表明,来自味蕾的刺激体验会渗透在人类的基因里。现实中,这基因也许会因远离,因求之不得而受到压制,但在寂寞无人处,在遥远的他乡,那种难耐的渴念便常常会在内心深处潜滋暗长,萌出根芽,长成参天大树。
不知道别的游子如何,我对故乡的思怀,确实如此,或者是从一碗喷香的糊粥而起,或者是由一张香掉下巴的壮馍而生,又抑或是由一盘带着焦糖色皮冻的红烧羊肉而引发。大雪已至,北方已进入寒冬季节,出行不便,龟缩在异乡的酒店里,听着陌生的乡俗俚语,食着他乡味道,不由得忆起了家乡的美味——羊血汤。
顾名思义,羊血汤是以新鲜羊血、羊油为主要食材,佐以辣椒、花椒、大茴香等材料炖煮的羹汤,在我老家,它是一道地地道道的百姓美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以血代肉,极大地满足了家乡百姓的口腹之欲。
我出生的小村子位于县城东郊,距离县城东关约三华里的样子。小时候,爷爷常带我去县城“赶会”——在老家的方言中,“会”是“市集”的意思。百姓常在每月固定的日子(通常是阴历的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集中在县城的北关,买卖生活日用品、瓜果菜蔬、猪牛羊鸡肉等;很多老人家也借着赶会的机会,买上几个包子、一把瓜子花生等,来表达对孙辈们的关心疼爱。当年,这些对我而言,显然是一种极好的待遇。从村子到县城东关,坐在地排车或自行车上的那三华里的路程,在我的童年时代,是最为美好的记忆之一。那条通往县城的道路,对于年幼的我而言,不啻一条通往美好愿景的道路。
记忆中,常常是冬日的清晨,我跟随爷爷一起去县城赶会。半个小时的路程,爷孙两个一问一答,伴随着地排车的“吱呀”声,当时并不觉得太远。那个时节的冬天,特别地冷,时而扭转过身子来同我讲话的爷爷,胡子和眉毛上常挂着一层白霜,看上去更加慈眉善目。我人到中年以后,已仙故二十余年的爷爷,每每走进我梦中时,大多还保持着那个形象。
过了西庄、莱河桥、李桥、苏桥,又过了老奶奶的茶水铺子、史俊山的羊肉汤饭馆,再走过东关的香油铺子,到了东关桥头,就算是到了城里了。
东关桥头,是我童年记忆里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地方。外焦里嫩的马蹄烧饼,在打烧饼的中年大叔手里犹如玩杂耍一般拿进拿出,空气中洋溢着芝麻特有的焦香。桥头的糊粥店永远是满当当的人,扎白布围裙、戴白布卫生帽的盛粥老板卖力地扬着勺子,让糊粥飞出一条袖珍的瀑布,伴随着一声吆喝“来了,粥一碗”,瞬间便会让人爱上这美好的冬季清晨。水煎包在宽敞的平底锅里被油煎得“吱吱”作响,那时节没有塑料袋,白白胖胖带着油汪汪焦底的水煎包都被包在荷叶里,被一一送上吃客们的小矮桌子。从桥的西头向下走,便是金贵浴池了,三三两两的刚被热水泡得脸色发红的人们,也走上桥头,点一份自己中意的美味,有滋有味地吃喝起来。
纯朴的乡人,亲切的乡音,再加上那熟悉的饭食味道,我想,这便是人间烟火气了吧。县城风俗画,莫非如此,不然,那令人魂牵梦绕的故乡为何总是如此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过了东关桥头,路南物资局一排平房前的空地上,又是另一番景象。汽油桶制作的简易锅灶上支着一口大锅,木柈子在灶堂里熊熊地燃烧着,锅里切成块的羊血咕嘟着,红艳艳的整个的辣椒也在沸水和气泡中翻滚和跳跃着。三三两两的乡人,手里端着粗瓷碗,趷蹴在几摞青砖支起的水泥台子前,手上的一双竹筷舞得飞快。人人都大口地吞咽着,间或啃上几口自家带来的干粮,吃相之粗犷豪放,估计会让今日城市里的精致饮食主义者们汗颜,然而,这便是当时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
新鲜的羊血块从屠户的铺子里运来,在凌晨三点多就下了锅,加上大大的辣椒和各种香料,通过三五个小时的熬煮,终于造就了这一乡野美味。中国的普通劳动人民,在饮食方面有着天然的创造能力。比如,重庆火锅是码头工人的创造,山东潍坊的朝天锅也是乡野人民的发明——他们用最简便、最原始的烹饪方法,做出了最接地气、最实惠的美食。我想,这也是万万千千劳动人民的可贵和可爱之处吧,处变不惊,处困不屈,隐忍而低调,坚韧而倔强,永远都自得其时、自得其乐地活着。
80年代末,羊血汤才卖到一毛钱一碗,热,辣,鲜,香,食之者无不大汗淋漓,感觉酣畅至极。血制品有一个难得之处,那便是炖煮的时间愈长,就愈加鲜香入味。在肉食颇为珍贵的年代,进城的庄稼人,吃上一碗羊血汤,那就是莫大的享受了。而且,特别可贵和亲民的地方是,加汤是不限量的,常见我的那些乡邻们,一碗接一碗地续汤,摊主不仅不会拒绝,还主动为主顾们在汤碗里撒上一撮儿葱花香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真是“好吃不贵又实惠”。
我至今也不认为羊血汤是人间至味,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间至味的评价标准是历史性的、阶段性的。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对于那个时代的乡下人和庄稼汉们而言,羊血汤绝对是至上的美味。前年或者去年,我有一次回老家,闲聊时跟我的老同学说到了羊血汤。他告诉我说,现在当地还有一家做羊血汤的,只不过生意不太好了。现代人讲究清淡饮食健康饮食,像羊血汤这种高油、高盐、辛辣的食物,人们早已敬而远之了。老同学非常热情地约我一起再去品尝一下,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也许,记忆里的那种美味,今天尝来已是大为不同。也许,对于背井离乡的我们来说,那只是怀乡之情的一种寄托罢了,只适合在梦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