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靠手艺。木匠知道要不是自个儿的这门子手艺,日子很难过下去,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安稳、踏实。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别看木匠脾气不好,有时也很细腻。他时常观察儿子,也时常提醒儿子,琢磨着咋样才能将自己的本事传给他。可在观察了很久后,他发现这个娃娃心思根本不在这上头!
又到了一年一度领家长通知书的时候。木匠皱着眉头,看着儿子将一个鲜亮的红本本羞涩地攥在手里,迟迟不肯打开,便知道有问题。
在木匠的再三催促下,儿子打开家长通知书。木匠发现儿子的三门成绩加起来,也没超过九十分,气得一脚踢翻了桌子。
妻子死死抱住木匠的胳膊,让儿子赶紧跑。可儿子像被什么粘住了一样,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捂着脸颊。木匠一掌扇在了儿子脸上。
这时候,木匠激动的情绪才渐趋平静。
“羞你家先人去,不好好上学,将来有你好受的!”
骂完,又一门心思地磨起了锯子。
这是木匠的拿手活儿,也是多年的习惯。
儿子记得,父亲每次回来,吃完饭,头一件事就是打理那些破工具,要么就是讲道理。
有时候,他也会好奇地凑上去看看。父亲把一件件东西收拾得干净明亮,才称心如意。
知子莫如父。木匠也知道儿子只是为了躲避学习,消磨时间,凑凑热闹看看而已。
有时,木匠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故意给儿子出难题:一会儿让他端茶送水,一会儿让他拿个什么东西,借此考验他的耐心。
可时间长了,儿子跑来跑去,发现了父亲的用意时,很快就失去了伺候的耐心。
可木匠还是老样子:慢条斯理地继续打理那些东西,直到锯子、斧头、刨子等工具在他的打磨下,发出耀眼的光泽,才满意地离去。
木匠对自己的处境还算满意。长时间东奔西跑,走乡串户,虽说辛苦,但受人抬举,比种地强。村子十年九旱,收成不稳,但有这点手艺足以养家糊口了。幸亏他有木匠手艺,要不就得老老实实种地。而种地大概是天底下最乏味的事情,苦巴巴地和土地拴在一起,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落不下什么不说,连个远门也不能出。
木匠一直关心孩子,当然胜过操心自己做的家具。不到万不得已,他还是不想让儿子当木匠。木匠嘛,毕竟是体力活儿,哪有公家饭容易?
这些年,木匠一直跑来跑去,吃苦受累不说,也增长了见识。一听说谁家娃娃考上了大学,有了出息,他也跟着乐呵,比完成一件好家具,领上工钱,都开心。
当然,也有不顺心的事。比如遇上一些难缠的雇主,一件家具往往翻来覆去折腾好几遍,才过关。
但大多数情况下,他还是满意的。即便当时拿不到工钱,过后人家也会主动送来的。村里人毕竟还是实在。那些年,木匠被需要的人家请来请去,有些影响力。尤其在那些偏远的村子,一听到李木匠来了,好吃好住的,先尽着他安排。木匠手艺精湛,很快名声大起来,活儿更是一件接着一件。有时忙不过来,到年三十才回家。
但有一点很奇怪,那就是木匠从来不在本村干活。自家村子但凡需要木匠的,反倒都找外村的。
别看木匠的儿子小,这一点他其实早有察觉。
这天他问母亲:“我爹为啥不在村里揽活?”
母亲刚开始不说话,总是有意无意地躲避着。儿子一再追问,她才说出原因:“那是因为打了人。”
“打谁?”
“孙家老奶奶。”
“哦,就是那个斜眼老婆子啊。”
还得从一件小事说起。
那时木匠家还没分家,一大家子人就把粪堆在了老孙家的门墙下。
其实是老孙家先把木匠家的路占了,圈起了围墙,又变本加厉一点点往外移,以至于人和车子都过不去。
木匠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理论,可他们不但不收敛,还对木匠的父母破口大骂,木匠就给了孙老太太一巴掌。
“后来呢?”
“后来冲突继续升级,一旁的你叔叔抡起粪桶就泼了上去。”木匠的妻子说到这里,看了看儿子,显然不想再说下去,“想想也是,你叔叔才十六岁,年轻气盛,谁也没有防备就出了这样的事。”
孩子听着,哈哈大笑,看着母亲一脸严肃,接着问:“就这样结仇了?”
“是的。”
“难怪呢……难怪孙家一直很冷漠,就连他们的孙子——我同学,见了我也爱搭不理……”
母亲话锋一转,又说到孩子的父亲。
“现在你知道你老子的厉害了吧?好好听话,别惹他,一巴掌够你受的。”
一旁的儿子看上去不在意,心里其实还是害怕的。别看木匠不作声,一旦发起火来,真是地动山摇。
原想着给儿子的警告能生效,可接下来的一次考试,彻底击溃了木匠的信心。
这天,木匠沉着脸,拿着成绩单对妻子说:“看看,你养的乖儿子,一次比一次差,就差给你个咸鸭蛋了。”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木匠居然没有发作,反倒让人不踏实。
吃完饭,木匠一脸镇定地对妻子说,要儿子跟他学木匠。
妻子听了瞪了瞪眼,甩下一句:“那也得他情愿才行。”
木匠仰起脖子说:“不情愿咋的!”
有时,木匠冷静下来,仔细琢磨孩子的心理。思来想去,怀疑自己教育方法有问题。还得找老师。
那阵子,村小学正在翻新校舍,他二话没说,拿起工具就去了。他出人出力不说,还没要工钱。
这不像给人干活的木匠的风格。
干完活,木匠特意留下来和老师拉家常。
“娃娃他老师,孩子咋教呢?”木匠看着老师,诚恳地说。
老师笑了笑,知道他的意思。
“每次都不及格,我实在没心思让他念书了,想着小学毕业,不行跟我学木匠。”
“这都啥年代了,你咋能有这种想法呢?”
“那咋办呢?总不能啥本事没有,饿死吧。”
“呵呵,谁能保证木匠就能红火一辈子?”
老师推了推厚厚的眼镜,继续说:“社会发展这么快,说不定过阵子,人们就不兴手做的家具了,到时候谁请你?”
“对,对,对,还是你看得远哩。木匠嘛,归根结底是个下苦力的……”
“这就对喽。再想想办法,让娃娃继续念书是正理。”
“你看这样行不行……实在不行就……”
那天木匠临走时,给崔老师出了个主意,确切地说,是计划和崔老师联手演一出戏。
崔老师听了,拍着他的肩膀,哈哈一笑。“可以啊,谁说木匠只会做家具,教娃娃也懂行得很!”
这天木匠回来,哼着小曲,一身轻松。妻子觉得他有些反常。晚饭已经做好了,木匠吃得津津有味,还喝起了小酒。
酒是自泡的,很便宜,大概吸引人的是里面的东西。儿子记得,父亲第一次泡酒时就警告过他,别惦记桌子上的东西。可父亲越说,他越觉得神奇。他之所以对那瓶酒感兴趣,主要是因为里面泡着青蛙、蜈蚣、蛇头,还有枸杞、枣子之类花花绿绿的东西。
有一次,儿子偷偷尝了一口,那种味道,至今想起来让人哆嗦,比喝了猫尿、马尿还难受……
木匠说:“你到底想不想好好念书?”
“想。”
“那咋个念法呢?”
“好好念。”
“好好念是怎么个念法?”
“就是考高分呗。”
还没说完,只听“啪”的一声,一个东西砸了过来。
木匠的脸说变就变,他瞪着大大的眼睛,将一本书扔到儿子面前。
“狗日的,你把你爹当三岁的憨娃娃哄哩,你看你考了个啥样子?”父亲的声音随着语速的加快,越来越大,“收起你的书包,明天跟我学木匠活去,让你尝尝拉锯子的滋味。”
晚上,儿子有些担心,也有些后悔,这才反应过来以前小看父亲了。他围着园子转了一圈,心里不踏实,心想,父亲不会真让自己跟他当木匠吧?
他悄悄地问母亲。
母亲说:“你爹铁了心了,谁叫你不听话。”说着,指着灶台,“你看,连鸡蛋都给你煮好了。”
他看着锅里的鸡蛋,很是懊悔,觉得还是学校好。村里那么多伙伴都在学校里,他还真舍不得。“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些天,大家都跃跃欲试,准备“勺蛋竞走”的游戏呢。如果拿第一,还有奖品呢。
临睡前,孩子偷眼看父亲,只见木匠一脸严肃,握着杯子坐在那里喝酒,丝毫没有改变主意的迹象。
“人难活,屎难吃,苦难下。”这是木匠常说的一句话。
木匠把这句话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可儿子就是记不住。母亲说:“你爹其实是疼你的,别看他一天到晚不言语,心里很看重你呢,其实不想让你当木匠。”
“哄谁呢?明天他就让我跟着去!”
正如崔老师说的,真是人不可貌相,不能小瞧了木匠。事实上,任何人都不能被小瞧。
现在,对于木匠的儿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想尽办法不去当木匠。
这晚,木匠也观察儿子,发现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木匠露出满意而狡黠的微笑。
妻子有些不安地问木匠:“真带他去吗?”
“对啊。”
“能行吗?”
“当然行。”
可没想到村里死了人。
大约凌晨三四点钟的样子,木匠被人叫醒了。
村里来人请木匠。
“咋了?”木匠说。
“死人啦。”
“谁死了?”
“孙家老太太。请你做棺材。”
“不会吧?这么多年,我从来没在村里干过活儿,更何况给她做棺材……”
“死者为大嘛。我晓得你的意思。可这是亡人呢,你就别再推辞了。”那人说得十分恳切。
一旁的妻子也帮着劝说。
木匠最终还是同意了。
他们一前一后向老孙家走去。突然,那人拉住了木匠的胳膊,恐惧地说:“不对,前面有人呢,鬼……”
“谁?”
“孙家老太太……”
木匠瞪大眼睛看了看,什么也没看到,说:“你看花眼了,别疑神疑鬼的。”
按照惯例,村里死了老人要举行盛大的葬礼。老孙家是地主的后代,更不用说了,人们至今还说他们家藏着很多银圆呢。只是这家人现在比较低调,一是土改时受了惩罚,再或许就是被木匠教训了。
那天,木匠的儿子好不容易断了读书的念想,打算跟父亲出门,事情却因孙老太太的谢世出人意料地被改变了。
木匠出门前,特意来到耳房对儿子说:“拿上你的书包,滚回学校去。”
“不当木匠了?”
“等埋了人再说。”
学校里举行了运动会。儿子参加完项目,又和同学玩捉鬼的游戏。伙伴们说:“村里死人了,葬礼上有好吃的。”
木匠的儿子知道说的是孙老太太,就赶紧向孙家跑去。
在孙家大院里,他看到父亲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赶制棺材,才明白他的手艺真不是吹的。不一会儿,一口漂亮而完美的棺材做成了。人们围着它不住地打量、赞叹。
人们说,木匠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要不是他出面,人就不能按时下葬。
那天,木匠挥洒自如,一会儿打点画线,左右观瞧,一会儿刨光接榫,来回奔走。给他打下手的两个小木匠忙得气喘吁吁,差点跟不上节奏。
直到完工后,木匠才看到身后的儿子。他拉起儿子就走。出门后他从口袋里掏出钱来:“给你,拿着钱,到小卖部买你想要的东西吧。”
“为啥不在这儿吃饭?”儿子看着木匠大踏步在前,一脸疑惑。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天做完寿材,木匠没收钱,而是把钱全给了打下手的两个人。
第二天儿子问木匠:“这么说,你真是不教我做木匠啦?”
“不了,一开始就骗你的。再说了,木匠有啥好当的?”
“那你呢?”
“我还得继续当,不然吃啥呢?只是绝不再做棺材。”
后来,人们的确看到,木匠再没有做过棺材。
木匠说,这是他给人做的最后一口棺材,今后,爱找谁找谁去。
木匠还对儿子说:“往后,再也不骂你了,爱干啥干啥去。还是那句话,不念书,别怪任何人,哪怕吃屎,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