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是广受喜爱的乐器之一,演奏者可以通过钢琴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其音乐魅力不仅在于演奏技巧的精湛,更在于演奏者所传达出的深厚乐感。在中职学校钢琴课堂上,为使学生能够通过钢琴演奏准确地表达音乐意境,教师应创新教学思路,为学生普及乐感的概念及内涵,设立专项听力训练引导学生聆听、赏析各类名曲,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以乐感的概念内涵切入,简述钢琴教学中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并从重视听力训练等方面讨论具体培养策略。
一、乐感
乐感作为音乐艺术的核心要素,是演奏者在接触音乐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情感共鸣,不仅涵盖了音乐本身所要传递的情感信息,还融入了演奏者个人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表达。乐感的形成既依赖于音乐作品的内在品质,也离不开演奏者的个人修养,其内容较为多样,涉及音乐的方方面面,如在曲调力度的结合上,乐感表现为对乐曲中强弱、明暗、起伏变化的敏锐把握,在演奏一首乐曲时,演奏者可以通过控制演奏强度的方式为听众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使得音乐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准确传达出乐曲中的情感变化内容。
与此同时,不同的演奏速度能够赋予乐曲各样的气质和风格,在演奏乐曲时,演奏者需要根据乐曲的主题灵活调整演奏速度,使得音乐更加流畅与自然,逐步增强演奏过程的戏剧性,给予听众更为强烈的感官刺激。
除此之外,音速的转折和音调的过度处理同样能够体现演奏者对于乐曲的乐感。音乐的转折往往能够给听众带来意外之喜,使得乐曲更具有张力和冲击力,而音调的过渡则需要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确保音乐在曲调变化的过程中保持和谐与统一,逐步增强演奏过程的艺术价值。例如,在演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演奏者为了给听众创设一个月光下宁静而深沉的情感氛围,可以从乐器细节把握、音速动态转折以及音调的力速过渡等多个角度进行创新,增强音乐演奏的调性感,让音乐充满魅力,感染听众。
二、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的重要性
钢琴教学不同于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因此,对于学生乐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刚接触钢琴演奏的学生而言,过度的技巧训练会使学生丧失对于钢琴这一门音乐课程的学习自信心,扼杀其演奏创造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枯燥、乏味的不良观感,而培养学生的乐感,则能够引导学生重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使学生能够深入感知和理解音乐的情感主题,真正爱上音乐,享受钢琴演奏所带来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增进学习效果的目标。
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提升,在中职钢琴课堂上,通过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钢琴演奏的途径表达自身的音乐观点,经由持之以恒的训练,能够弹奏出优美的乐曲,获得学习自信,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提供帮助。
除此之外,任何知识领域的学习都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而通过对于学生乐感的培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更为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以轻松愉悦的方式与其他人进行钢琴音乐知识的交流,夯实学生的钢琴学习基础,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中职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的策略
中职学校钢琴课程的开展旨在提升学生的钢琴技巧和乐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逐步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逐步感受钢琴音乐的精髓和美好,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学习自信心的形成。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点与钢琴实践弹奏进行有效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拉近师生间的交流距离,达到巩固教学成果的目的。
(一)重视听力训练,夯实乐理知识基础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于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传授,没有夯实他们的乐器学习基础,导致课堂上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在中职钢琴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听力训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敏锐地感知钢琴演奏中的细微变化,进而了解钢琴乐曲的内涵,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听音辨音、听旋律跟唱等课堂学习环节,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引导学生多听不同风格与不同作曲家的钢琴作品,通过对比与分析,增强音乐鉴赏水平,在不断总结与调整中,增进钢琴乐感。
与此同时,乐理知识是学生学习钢琴的必备基础,丰富的乐理知识储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琴乐曲的构成和规律。因此,在中职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乐理知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乐理知识体系,通过学习和掌握钢琴音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乐曲节奏组成的单元知识,夯实课程的学习根基,感悟钢琴乐曲的精髓与美好。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肖邦的《夜曲》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乐感,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介绍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设置听力训练,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一钢琴乐曲的节拍以及曲调风格,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分析夜曲的和声运用特点,思考如何通过控制钢琴弹奏力度,对演奏音色进行优化处理,深化情感表达,使学生能够获得乐感的提升。
(二)创设和谐氛围,拉近师生交流距离
钢琴教学要求学生有基本的读谱识谱能力,在钢琴训练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读谱,培养学生的乐感,允许学生利用不同节奏、不同速度展开演奏,以各样的触键方式感知乐曲的内涵与本质,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放松自己的心情。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探寻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钢琴学习之路。由于钢琴乐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中职钢琴教学时应该关注细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感知与对比方式了解不同时代乐曲的设计风格,再与学生一同开展钢琴作品的分析与解读,使学生能够从情感的视角出发进行钢琴学习实践,形成良性的课堂教学循环。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贝多芬的《致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时,为了提升学生的乐感,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为学生播放《致爱丽丝》钢琴曲的演奏录音和视频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探寻这首曲子的旋律线索以及情感表达方式,设计专项训练增强学生手指的灵活性,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音色演绎曲目中的情感和意境,创设和谐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节奏中提升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拉近师生间的交流距离,倾听学生的学习心声,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钢琴学习需求,并且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最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结合实践活动,优化乐感培养细节
钢琴乐感的养成需要特殊的训练环境,因此,教师在开展中职钢琴课程时,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总结课堂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卡农》这首钢琴乐曲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钢琴进行演奏,同时播放使用小提琴拉奏的《卡农》乐曲,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钢琴与小提琴这两种乐器在演绎同一首作品时的异同,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锻炼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最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与此同时,在中职钢琴课堂上,教师还应该优化对于学生乐感的培养细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优化学生的乐理认识,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合唱团所举办的钢琴演出活动,将所学习到的钢琴理论知识用到实际中,加深学生对于钢琴乐谱的结构化认知。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钢琴乐曲之后,为了增强学生的乐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体验钢琴乐曲的现场演奏氛围,指导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注意乐曲的情绪变化以及钢琴踏板的运用规则,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反思,加强学生的肌肉记忆,为学生之后钢琴乐感的提升提供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乐感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应从多个层面对学生的钢琴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注重钢琴技巧的传授,加强学生对于钢琴乐曲内在情感的感知与理解,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优化措施,打造更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了解钢琴乐谱中每个音符的音调与音色,达到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思维的发散,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时刻关注个体学习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为我国音乐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