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域中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探赜

2024-10-31 00:00:00朱永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4年10期

继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教基厅函〔2021〕5号),延续专项治理行动的密度,近日,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强调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对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1],再次表达我国政府治理校园欺凌的决心。

鉴于体育活动具有竞争性、以结果为中心和基于团队的性质,体育场域中的欺凌行为往往比一般科目中的欺凌行为更加微妙。在体育课上,学生会因为体型和体重、运动技能薄弱以及缺乏社交技能,更容易成为欺凌受害者。有研究显示,18.3% 的学生在体育课上遭受过身体欺凌,23.7% 的学生遭受过言语欺凌,20.4% 的学生遭受过关系欺凌。[2]在遭受欺凌的学生中,有 48.6% 的学生运动技能低于平均水平。[3]体育课堂是鼓励反对欺凌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环境,在体育课程中添加干预计划和创造适当的环境有助于有效防治学生欺凌,体育教师可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面对当下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的政策要求,探究体育场域中校园欺凌防治的具体路径,是深入解决具体场景中的校园欺凌问题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防治逻辑:在体育场域创建无欺凌环境

体育活动通常发生在有竞争意识和获胜意识的环境中,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团体性和肢体对抗性。一方面,在体育课、竞赛活动和对抗性的比赛活动中,学生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欺凌行为;另一方面,体育活动又能为学生创造以某种方式释放的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极端欺凌事件的发生。在体育课上遭受欺凌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一般具有超重、太瘦、太高或太矮等突出的身体特征,而且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遭受欺凌。

为了防止课堂上出现学生欺凌,体育老师会在课前向学生发出警告,并在课堂上和活动中控制秩序,通过不让欺凌者参加活动、追究欺凌者的责任等方式来防治欺凌行为。体育老师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交谈、与学生的关系、为学生树立的行为榜样,都是导致欺凌行为增加或减少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由于一些学生在体育课上遭遇欺凌行为,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4]在此过程中,一些体育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注意到被欺凌学生在体育课参与和疏离方面存在的问题,且在一般的欺凌行为未演变成严重欺凌事件之前,学校和老师较少予以重视。

体育对于鼓励情绪外化和提高社交技能具有积极作用,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积极氛围有利于在充分赋权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社会同理心的发展。[5]参与学校体育的社会和教育过程,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此意义上,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练不仅应该帮助学生改善身体状况,还应该帮助学生发展社交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性情感能力。[6]尽管学界已对体育在反欺凌行动中的作用进行过探讨,一些研究明确指出欺凌受害与较少参与体育运动和较低水平的日常体育活动有关,但体育场域中校园欺凌防治的具体路径仍需结合域外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二、域外经验:来自波士顿对抗欺凌项目的启示

波士顿对抗欺凌项目(Boston vs.Bullies program)是一项以研究为基础的项目,由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非营利教育机构体育博物馆于2011年至2013年开发。该项目利用职业体育榜样的力量吸引和激励学生参与欺凌预防工作,增加学生对欺凌预防的了解,改善学生对欺凌行为的态度,并通过多种方法减少欺凌行为,包括教育视频、互动活动、课程计划和课堂材料(例如海报、腕带),旨在解决现有欺凌预防计划中的许多问题。[7]该项目对体育场域中校园欺凌防治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保证对抗欺凌项目资料的可获得性

波士顿对抗欺凌项目是免费向学校提供的。所有材料均可从体育博物馆的网站上免费获取,体育博物馆可根据要求向学校工作人员提供免费培训和印刷材料。项目中的运动员包括来自波士顿主要运动队的球员以及当地的奥林匹克运动员。

(二)重视教师在反欺凌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波士顿对抗欺凌项目具有灵活的实施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他们想要实施的课程数量并选择内容组件。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师在选择欺凌预防活动方面的自主权。在该课程中,工作人员会向学校老师提出一些预观看问题(例如,您见过欺凌行为吗?),然后播放波士顿对抗欺凌项目教育视频中的相关视频片段。在这段视频中,名人运动员使用疾病控制中心对欺凌行为给出的定义以及研究人员常用的定义。接下来,工作人员使用图表引导有关欺凌和非欺凌行为示例的对话。[8]教师可通过此练习来获得欺凌判别的认知,提升在冲突升级之前应对冲突的能力。

(三)波士顿对抗欺凌项目课程以发展年轻人的社会性情感能力为重点

项目内容专门为那些通常不参与社交情感学习课程的年轻人而设计,由有关预防欺凌的互动课程组成,包括“三步游戏计划”、教育视频、互动活动和特定技能培养的内容,旨在教会学生坚强地反抗欺凌。体育博物馆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实施干预小组计划的培训和材料,包括四个详细的课程计划、课堂活动、促进讨论的问题和视频剪辑。这些视频剪辑由专业运动员分享故事并为学生提供应对欺凌的策略。

三、策略路径:以体育为切入点防治校园欺凌

(一)开发定向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互动能力

体育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理宣泄情绪途径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共识性与荣誉感。[9]充分定向的体育运动可以提供心理益处,并可促进欺凌情况下情绪的释放。经研究证实,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改善同伴关系和提升社会情感能力等多路径降低青少年受欺凌的概率,其中社会情感能力的作用最大。[10]同时有数据显示,随着体育锻炼量的增加,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程度显著降低,且中等锻炼量和大锻炼量在遭受欺凌方面显著低于小锻炼量。[11]为此,应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互动能力为导向,开发适度锻炼量的定向体育活动项目,在增加体育锻炼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同理心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在学校体育中,应重视对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引导,着力在体育场域创建无欺凌环境,以从源头上防治校园欺凌。

(二)增加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欺凌防治专业知能

体育教师应努力在课堂上创造尊重和宽容的环境,尽可能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调整和设置个性化的任务内容。在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团结、尊重、纪律和对待他人的同理心等价值观的培养。为此,在体育教师教育相关培训项目中,应增加关于社会正义、平等、公平、包容等的内容安排,强化教师的角色认知与自我身份塑造,从而提升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防治欺凌的专业知能。

(三)实施体育对抗欺凌项目,将体育精神内化为反欺凌教育的重要方式

借鉴波士顿对抗欺凌项目的经验,鼓励学校与体育俱乐部协会合作设计并实施基于体育的反欺凌课程项目,以体育活动或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规则意识、平等竞争意识与体育伦理观念。遵循如下步骤:(1)初步测量体育课中欺凌的类型及其频率(例如通过调查收集学生和教师的看法);(2)设计和实施支持主动行动的课程(例如整合需要更多合作和协作而不是竞争的活动);(3)评估(例如询问学生、教师和家长在欺凌经历中感受到的变化),逐步推进体育场域中无欺凌环境的创建。[12]此外,课程项目还可设置“体育运动员进校园”“我与体育运动员面对面”等模块,辅以优秀运动员精神事迹、体育比赛规则的讲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时代体育精神的内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反欺凌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闻办.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EB/OL].http://www.moe.gov.cn/jyb_zzjg/h-uodong/202404/t20240426_1127812.html.

[2]Hurley,V.Bully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Its prevalence & impact on the intention to continue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M].St.Catharines,Ontario:Brock University,2009.

[3]Bejerot,S.,Plenty,S.,Humble,A.,&Humble,M.B.Poor motor skills:A risk marker for bully victimization[J].Aggressive Behavior,2013(6):453-461.

[4]Ahmet Enes Sain,Sinan Ura,Mehmet Güllü.Bully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Awaren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J].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2022(95):40-53.

[5]Gano-Overway.Explor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aring and Social Behaviors in Physical Education[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13(1):104-114.

[6]Fraser-Thomas,J.Ct,J.Deakin.Youth Sport Programs:An Avenue to Foster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J].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2005(1):19-40.

[7][8]Jennifer Greif Green,Melissa K.Holt,Rachel Oblath,Ellery Robinson,Kim Storey & Gabriel J.Merrin.Engaging Professional Sports to Reduce Bullying:An Evaluation of the Boston vs.Bullies Program[J].Journal of School Violence,2020(3):389-405.

[9]乔晓阳.体育运动防治校园霸凌的内在价值与实现路径[J].青少年体育,2022(5):49-52.

[10]钱佳,郝以谱.体育锻炼能否有效减少青少年受欺凌[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3(5):95-104.

[11]王龙洋.体育锻炼对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40.

[12]Hand,K.E.Creating a Bully-Free Environ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2016(7):55-57.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体育精神教育的内涵体系与推进路径研究” (项目号:202419047)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