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当前,中职教育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双重挑战,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此,“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强调将岗位实践、课程学习、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然而,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是实现这一教育模式的关键。
台山培英职业技术学校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深入贯彻,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背景下,深化教学改革评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以该校现代制造部模具专业的学生为例,对此进行论述。
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是指“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它以就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就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通过技能大赛所体现的行业发展趋势,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改革。根据职业技能证书,如普通车工、CAD、数控铣、“1+X”证书等考核要求设置渐进式课程体系。
(一)以岗定课
“岗”,就业岗位,指根据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和调整课程内容。这种方法强调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确保所教授的技能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对于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来说,培养的目标为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工业生产领域从事模具设计、制造、维修和技术管理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应职业岗位为模具制造工、机械零件设计绘图员、模具生产技术管理员、模具零件产品测绘及质量验收员等等。各职业岗位进行了详细划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知识要求,这些岗位的具体要求,对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具体的规定性。
(二)以赛促课
“赛”,技能竞赛,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是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展示。模具专业的学生技能竞赛主要包括现代模具制造技术、零部件测绘等等,职业技能竞赛分为市赛、省赛、国赛,不同级别的竞赛也对应不同的专业能力,重点考核学生模具制造、数控编程与加工、质量检测等能力。例如2023-2024学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赛项对于课程的核心能力进行了相应规定(表1)。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通过竞赛了解最新模具专业发展知识以及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不断优化课堂资源,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及覆盖。
(三)以证融课
“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是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唯一能参与的行业考核,真正能检验到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本校模具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考取的证书有普通车工、CAD、数控铣工等,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出,每一个教育时间段,学生都需要考取相应技能证书,将技能证书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证书相应的考核内容融入教学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将模具行业中的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融入主要课程中,增强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三、“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下的教学评价——CIPP模式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已不适用于技能人才的评价。传统评价通常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和标准化测试,忽略了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强调的是实践技能的培养、工作过程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相对应其要求的评价体系能够综合反映学生的职业技能、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且能及时调整,以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为了适应“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我们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采用CIPP 评价模式(CIPP Evaluation Model)。这种评价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内容的筛选,从以学生的成果为中心,转化为以过程为中心。
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背景(Contex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和结果(Product)评价。
首先,背景评价,这是评价过程的起点,主要目的是判断需要做什么,在这一阶段,评价者需要根据岗位实际、职业技能竞赛方向、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教学环境,确保专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及先进性。
其次,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判断教学内容的可靠性,评价者需要对专业内外资源进行分析与投入评价,评估教学资源,确定如何有效使用现有资源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再次,过程评价,目的是为了给评价者提供信息反馈,以便及时地修正或改进教学过程,通过将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需求、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证书融合一起,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企业岗位实践、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证书等考核项目的比重,给在这三项中取得不同等级或成绩的学生转换为相对应的课程分数成绩。
最后,结果评价,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对整个“岗课赛证”的过程进行评价和教学反馈,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
另外,“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下,教学评价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下,教学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技能掌握进度、工作态度、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在教学中,融入技能竞赛的模式,设置项目教学法。竞赛的每个项目内容代表着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小组合作式,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项目内容、方案,对难点进行分析、解决、交流,提升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将技能竞赛的评价,这种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标准引入教学中,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背景下,专业课程例如模具制造技术、普通车工、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等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都由传统的一个科目一张试卷来完成的课程考核,转换为依照企业考核员工职业素养的方式,在满足5S/6S/7S规范的条件下完成考核,考核的内容不止有最终完成的结果,更有职业素养的分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语言表达、操作规范与标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数,这样的评价内容体现了多元化的要求。同样,这种评价方式则要求师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自己的物品,检查实训设备及耗材,下课前对自己的工位、实训场室进行清洁、打扫、整理,上课过程中,保持实训场室干净整洁。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背景下,教学评价的主体也将多元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有教师,更有学生、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单独完成学生的考核,但在评价改革后,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这种评价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证书的评级,是衡量一个人在专业领域能力水平的重要方式。训练题库、考核内容都围绕行业最新的改革发展方向,所以其评价的主体必然是多元化的,可以是行业专家,也可以是教师、学生。同时,学生在高二下学期开始参加企业的顶岗见习和实习,每一位学生都配备相应的企业师傅,这样评价的主体自然就转换为其带领的企业师傅。
四、教学评价的反馈促进“岗课赛证”模式的完善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还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通过教学评价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在“岗课赛证”模式下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因此,应重视教学评价反馈的作用,充分利用这一机制推动模式的改进和发展。
近几年,本校模具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等次不断提升,屡次有学生在广东省现代模具制造技术、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等赛项中荣获一等奖。在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上,普通车工、数控铣工、“1+X”证书的考证优秀率、通过率也大大提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学评价改革对“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效果。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