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泉,科技金融又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就目前而言,科技型企业培育是广东省产业发展突破的核心关键。本文以广东肇庆市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地科技型企业在传统融资方面面临的具体问题及原因,总结案例成功的经验,提出基于数字金融背景下优化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具体路径,从而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促进其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实现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数字金融;科技型企业;融资路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0(a)--04
1 背景
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增大企业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而科技型企业是创新活动中最富有活力和潜力的主体,对实施我国创新发展战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有超过7.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市场存量大且活跃,对经济增长贡献逐年增加。这些企业大多处于成长阶段,融资需求大,但因资产规模小且缺乏优质抵押品等先天劣势,在融资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广东省在推动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探索利用科技金融平台的构建等方式来打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助力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显示,到2023年一季度末,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942亿元,同比增长25%,比各项贷款增速快13.4%,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融资困境。但目前,如何利用数字金融、科技金融更好的服务科技企业,实现各方资源集聚和供需的对接,国家还处在探索阶段。对于广东省地区科技型企业来讲,融资问题依旧是困扰其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主要存在如机构融资可持续能力弱,资源配置较为分散、缺乏信用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未能精准有效的解决科技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调查显示,当前肇庆市科技型企业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和外源融资,而外源融资仍旧以银行借贷等传统融资方式为主。再加上自身原因和外部融资环境的不完善,可以获取的资金十分有限。因受疫情影响,肇庆各企业在用工、生产、销售和现金流等环节几乎都受到极大冲击,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利润同比下滑,融资能力进一步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以及研发创新。所以,在数字金融大力发展的当下,探索科技型企业新的融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2 数字金融对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
金融数字化是金融领域的一大创新,它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具有与生俱来的普惠性质。早在2017年,Hau等通过研究蚂蚁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的问题发现,该金融服务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数字金融改善企业融资困境,学者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进行了数据的检验和分析。邢雅菲,王秋璇(202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机制,发现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呈现显著的负效应,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降低融资成本、降低杠杆水平和延长债务期限。李和芊(2023)将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论指出数字金融发展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民营企业。高巍,王婧(2023)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降低中小农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各项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在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地域和时空的灵活性,能帮助企业实现最优的交易匹配效率,减少企业融资费用,改善融资结构。
3 肇庆市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发展的现状
数字金融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地区资源禀赋会影响数字金融的发展(杜楠楠,2023)。数字金融的发展依托于当地数字经济的覆盖程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金融促进企业融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些年的努力,肇庆市数字经济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7%以上,未来数字经济产业还将不断创新引领和满足市场需求。但肇庆地处广东中西部经济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地区金融资源匮乏。数字经济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依据当地数据的可获得性,邓宁君(2022)选取移动电话用户数、5G用户数量、固定宽带用户和光纤接入用户数量4个指标反映了当地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情况。从数据来看,肇庆市目前数字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广州、佛山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大数据技术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建设需继续加强。未来,肇庆市还要继续完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型升级,以推动数字金融更深更广的发展,提高数字金融服务能力。
4 肇庆市科技型企业融资的现状
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大体分为种子期、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它的融资需求表现为向上凸起的曲线。从种子期到衰退期,因其各阶段特征的变动,资金的需求由小到大再缩小,在成长期和成熟期时因业务扩大和多元化经营的需要,资金需求量达到顶峰状态。
调查显示,截至2023年7月底,肇庆市共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68家。目前,多数企业处于创立初期或成长期。从内部融资角度来讲,企业在初创期的研发阶段资金需求量极大,因没有利润支撑点,内源融资几乎很难。大多依靠银行借贷或寻找风险资本,但融资限制多,贷款成本也高,而进入成长期的企业面临市场化需求,急需资金开拓市场,但盈利情况不明朗,不确定性大风险高,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融资意愿较低。同时,科技型公司重科技轻资产,抵押物不足,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内部缺乏稳定的现金流的企业,存在较高的技术风险和商业化风险,融资需求就更难以满足。另外,肇庆科技型企业多属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资产规模等硬性指标难以达到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难以通过中小板、创业板及新三板融取资金,且融资活动中广泛且客观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企业创新项目的价值和风险难以被有效识别和评估。近年来,肇庆市政府积极践行新金融理念,研究并结合科技企业成长特点,持续推出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各银行体系采取一系列举措,力图以新金融力量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目前的融资机制不够便捷和完善,需积极构建科技型企业融资新路径,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选择,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进入市场,以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5 肇庆市科技型企业数字金融融资的案例分析
5.1 银行系统——肇庆人行“数信贷”
肇庆人行推出的“数信贷”是一种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贷款方式,以“信用+科技+普惠金融”为特色的金融产品,旨在助力产业招商、促进投产达产。这一金融产品是基于肇庆高新区政商服务平台以及肇庆高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系统,通过采集、分析和利用大数据,让银行可以透过这些信息对企业的法律地位和基本面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也可以让银行了解到企业在制造业中的综合表现,同时透过一些关键经济指标包括经济贡献、税收贡献、能源利用效率和市场前景等,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银行能依据大数据对企业进行精准刻画,提供个性化的授信服务,打破“信息孤岛”。
融资成功案例:某环保公司因绿色环保需要升级设备生产基地,通过“数信贷”的信贷支持,获得比原贷款利率低30BP的贷款,顺利完成环保智能生产基地的升级改造,与传统的环保设施相比,该公司建成的生产基地能以更节约的费用,实现更快捷、更智慧的污水处理效能,有效满足城镇化建设污水处理要求,推动绿美城市建设。
5.2 “知识产权+收益权”融资模式
为有效促进知识产权转化为资本,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人民银行肇庆市中支与肇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共同创新了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机制,该融资模式以“三机制三优先”为主要内容。“三机制”强调以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中的未来收益作为授信的重要依据,突显专利的内在经济价值。在此过程中,贷款银行会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办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确保其优先受偿。此外,为了保证专利许可交易的真实性,贷款客户必须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三机制”的构建,通过强化信用评估、质押登记和备案机制,提高了融资交易的透明度、可靠性,降低了各方的不确定性,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可能性。而“三优先”政策旨在多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业务企业。首先,优先提供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资金支持,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次,在专利成果转化和专利奖评选中,优先给予技术支持和服务指导,助力专利创造更大价值。最后,对于专利许可收益质押融资业务,优先提供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激励,提高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 “三优先”进一步强调了对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充分认可和保障,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专利成果的转化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融资成功案例:广东高登铝业有限公司与下游公司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基于此,广发银行肇庆分行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考虑企业信用、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应用情况,基于预期的每年400万元专利许可收益,对高登铝业发放了1000万元的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
5.3 碳账户+大数据
2022年,肇庆市推出了以碳账户为核心的“1+N”碳金融服务体系。该体系通过云端自动化采集数据和模块化管理碳排放指标,形成碳账户评价体系,统一归集并评价企业碳排放,并根据碳积分形成不同碳积分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深绿、浅绿、黄色、红色),据此进行贴标管理,并将碳账户评级与企业评价、贷款额度和利率挂钩,推出多系列金融产品。这种做法将碳减排绩效纳入了企业整体评价和金融服务的考量范围,直接反映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的绩效水平,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全面的风险评估指标,也为企业提供了激励,是企业获取低成本融资、享受利率增信的途径。
融资成功案例:肇庆高新区某科技公司因扩大生产需要融资。根据企业碳账户等级及得分,该公司获得了6000万元的“云碳贷”,且利率降低了25个基点,企业节省了融资成本达35万元。
6 基于数字金融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约束的新路径
6.1 政府方面:重视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一是继续推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肇庆市需继续增加对5G通信、窄带物联网和云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改进通信基础设施,提高可用性,并通过扩大服务范围,如继续推进肇庆新区数字金融发展聚集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相关工作,促进肇庆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二是进一步完善数字金融配套支持。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较分散,价值密度低,政府部门需将其掌握的企业政务、工商、司法等数据和央行征信系统进行结合,通过线上大数据搭建科技型企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用来评价企业的信用能力和履约能力。银行业可以通过平台对提供的企业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进行风险测评和画像,建立贷款评分模型,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征信体系,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以缓解融资约束。
三是深度融合大数据与区块链,搭建科技型企业信贷资金监测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动态跟进企业的融资状况,对已放贷的资金规模、利率和期限等信息进行及时跟踪,以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同时有利于快速识别风险。
6.2 金融机构层面:加快数字化升级,开发符合科技型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积极发展数字金融。金融机构需要引入前沿技术和理念,培养数字金融人才。研究开发应用大数据等科技成果到重点领域,如资金信贷流程、企业信用评级、信贷风险防控,以破除不同金融业态的数据壁垒,化解信息孤岛,提高银行精准识别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与适度竞争,增强金融体系活力。金融机构可以借助科技企业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的优势创新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产品的丰富度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
三是根据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的特征及融资需求,量身定制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加大力度开展科技创新企业云上融资对接,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开展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业务等。另外,多元化企业信用评估标准,扩充科技型企业增信范畴,增加企业获取融资的机会。
6.3 企业层面: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拓展融资渠道
科技企业融资难,多半原因是源于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彼此难以建立互信关系。所以,企业数字化应用直接关系到企业信用风险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关系到其融资的可得性和规模。企业需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多维度记录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留存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客户关系、资金活动等,以提高企业财务和管理系统的可视化,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信度。一方面,需加强企业内部人员在数字应用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财务人员要重视和熟练操作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积极主动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积极转变思维,培养数字素养,利用新兴的数字金融技术为企业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如科技型企业多拥有知识产权、专利权等,可以权益质押的形式化“知本”为“资本”。通过不同的融资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字金融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加强自身风险意识,避免因平台暴雷导致数据泄露而带来的财务危机。
参考文献
邢雅菲,王秋璇.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3(35):24-36.
李和芊.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J].商展经济,2023(6):66-68.
高巍,王婧.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农业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研究 [J].中国农业会计,2023(6):85-88.
杜楠楠.数字金融、融资效率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D].太原: 山西财经大学,2023.
邓宁君.数字经济赋能肇庆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3(23):107-112.
崔钟月.数字金融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D].成都: 西南科技大学,2020.
文学舟.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J].统计与决策,2024(8): 168-173.
李志辉.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24(4):59-69.
袁继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识别及融资能力评价[J].财会学习,2022(5): 127-129.
温毓敏.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对策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2,33(8): 1-3.
崔志丽.“互联网+”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路径分析[J].中国商论,2023(4):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