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智慧物流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

2024-10-31 00:00:00余真翰刘科胡春黄天春黄宗杰
中国商论 2024年19期

摘 要: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以四川凉山州为研究样本,选取2014—2023年智慧物流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利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地区智慧物流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出,凉山州在智慧物流与旅游业的发展中所进行的持续投入已产生正向效用,但同时也存在全州范围内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目前两者处于良性耦合区间,中级耦合协调阶段,符合在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推进融合发展中的客观要求,并且针对该推论,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物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耦合协调模型;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8;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0(a)--06

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当前在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智慧物流体系的建设与有效运行,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具有有力的支撑与极大促进作用。因为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发展以及经济基础和现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智慧物流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并不均衡,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地区开展个案分析。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作为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在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中,充分利用地处川滇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瞄准连接东盟的“南向大通道”,主动融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大格局,这使凉山州智慧物流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具备客观需求和前提条件。因此,本文以凉山州为样本,结合其2014—2023年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就乡村振兴视阈下该地区智慧物流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程度与趋势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智慧物流的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并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社会经济各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提升产生了显著影响。王凤红(2024)指出,智慧物流通过供应链智能化、自动化和可视化等变革,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增强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灵活性,为数字化时代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崔健(2024)进一步探讨了智慧物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智慧物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2]。

在智慧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外关于“智慧物流+旅游”的研究从理论构建到实践应用逐步深入。陈楚玲(2022)关于当前旅游物流研究需要聚焦于其系统的构建与优化、旅游物流服务的创新、旅游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等方面的论述,丰富了旅游物流的理论体系,也为具体实践提供了指导[3]。汪先丽和刘桐(2023)认为,智慧物流数字化、集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融合效用为旅游供应链的资源整合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使旅游供应链各环节间的协同效率显著提升,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推动了数字经济时代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

具体到“智慧物流+旅游”体系的协调联动研究,张前(2023)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与物流之间的联动策略,指出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乡村旅游的繁荣又能带动物流需求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5]。张卫卫(2023)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绿色发展理念下区域物流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指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强调了协调发展的重要性[6]。这些成果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关注“智慧物流+旅游”协调联动体系的打造与运行提供了有效解释。

对民族地区发展而言,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智慧物流与当地旅游经济的融合问题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四郎央吉和刘飞(2022)以四川甘孜藏区为例,指出民族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物流体系的完善对于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7]。刘冰霜和刘飞(2022)以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为例,分析了物流业在民族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8]。徐丽等(2023)的研究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村物流和农村经济的互动关系[9]。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民族地区推进“智慧物流+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物流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量化研究中,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是两种主要方法。张凯(2023)、彭伟峰和韩瑞玲(2023)等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浙江省绿色旅游经济与区域物流、阿坝州区域交通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10-11]。而贺盛瑜和吴珊珊(2022)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凉山州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12]。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关于“智慧物流+旅游”的研究在理论体系构建、管理模式创新以及模型分析工具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乡村振兴的宏观背景下,民族地区智慧物流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更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实践方向。通过引入现代智慧物流管理理念、加强民族地区旅游业与智慧物流发展之间的协调联动,可以有效推动民族地区物流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及增长,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2 四川凉山州物流业与旅游业发展分析

2.1 凉山州概况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总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通往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境内山地、高原占全州辖区面积90%以上,丘陵、盆地、平原不到10%。全州辖15县2市,州府西昌市是著名的航天城、月亮城。从民族构成上看,全州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户籍人口548.49万人、其中彝族占55.47%,是四川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2023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261.1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3.4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79.40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978.30亿元,增长8.5%[13]。

凉山旅游资源丰富,涵盖了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3大类。截至2023年,全州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160多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7个、3A级景区56个、2A级景区3个,另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个。

2.2 凉山州2014—2023年物流业与旅游业发展分析

根据2014—2023年的《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凉山州统计局所发布《统计年鉴》以及有关文件[14],对反映该州旅游业和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后,得到如表1所示的“凉山州2014—2023年旅游业及物流业发展数据分类统计表”。

表1共有12个指标项,数据跨度从2014—2023年共10年,其中带“*”的数据为统计口径中没有直接体现,而通过测算得到。表1反映凉山州旅游业发展部分共5项指标,根据指标性质将其分别纳入“旅游经济效益模块”和“旅游服务能力模块”之中。反映凉山州物流业发展共有7项指标,分别归入“物流规模模块”“物流数字化基础模块”和“物流潜力模块”。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物流数字化基础模块”作为一个重要的物流指标类别,在于其体现了智慧物流元素。智慧物流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对每一个特定区域而言,在具体实践中智慧物流的内涵与形态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但不管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信息化是智慧物流的基础,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收集、传输、处理和分析能力。所以将统计口径中反映凉山州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邮政通讯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归入“物流数字化基础模块”,用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智慧物流发展水平是必要且可行的。

本文将表1直接反映凉山州旅游业和物流业发展变化情况的“旅游经济效益模块”和“物流规模模块”中有关指标数据形成图1“凉山州2014—2023年旅游经济效益变化趋势图”和图2“凉山州2014—2023年物流规模变化趋势图”,可直观观察到2014—2023年凉山州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2020年疫情前凉山州旅游业发展一直处于上升态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总人数都有明显下降,然后从2020—2023年再逐年提升,至2023年该两项指标都已略微超过2019年的值。因此,虽然旅游业受疫情影响非常明显,凉山州在旅游业恢复方面的政策措施也非常得力和有效,说明该地区旅游业基础良好,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度较高。

从图2可以看出,凉山州物流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疫情影响,但恢复态势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在10年间得到了持续增长。

图3为凉山州2014—2023年物流数字化基础的两项指标“邮政通讯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的发展变化趋势,从总体来看,该两项指标都处于逐年上升态势,说明该地区物流数字化的发展基础在持续完善中,为智慧物流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好的环境条件。

3 四川凉山州2014—2023年智慧物流与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

3.1 指标设定及其属性

如表1所示,本文将涉及凉山州智慧物流与旅游业的共5个模块12项指标分别顺序设定为从x1到x12,且所有指标都是正向属性,即所有指标都与智慧物流与旅游业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3.2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分析从逻辑上包括耦合度分析和耦合协调度分析,其中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一种改进。耦合协调分析一般用以分析一个经济系统内不同类型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及复杂关系,其评价结果可以反映相关子系统间协同程度。然而在实践中,某些情况下当系统内相关子系统都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时,却表现出耦合度的值较高的虚高现象,所以需要在采用耦合度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耦合协调度分析,由此得出经济系统内部相关子系统耦合协调的真实水平。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耦合协调分析的逻辑和计算步骤如下:

(1)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各类指标的数据量纲不同,所以需要做标准化处理,将其值映射到(0,1)。对于正向属性的数据,在考虑避免值为0时取自然对数无意义后,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其中,i=1,2,3……12,j=1,2,3……10)

(2)计算基于熵值的各指标权重

首先,计算第j年第i项指标的比重其次,计算第i项指标的熵值(其中,ei≥0)

由于熵值是不确定性的值,第i项指标的权重结果为。在评价中,ωi的值越大,意味着在该测评体系中第i项指标的权重越大。

(3)计算凉山州智慧物流与旅游业两个子系统第j年的综合评价值U1j和U2j

其中,U1j为智慧物流第j年的综合评价值,U2j为旅游业第j年的综合评价值。

(4)计算第j年智慧物流与旅游业两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度,

(5)进行耦合协调度计算

令Tj=αU1j+βU2j,则第j年的耦合协调度(0≤ Dj≤1)

其中,α、β为智慧物流与旅游业的待定系数,α+β=1。结合相关文献[10-11],本文认为凉山州物流业和旅游业在本测评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即α=β=0.5。

3.3 测算结果

将表1数据代入3.2所列模型中,得到如表2所示各项测算结果。

4 测算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由表2数据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凉山州2014—2023年智慧物流子系统U1j与旅游业子系统U2j综合评价值变化趋势,以及如图5所示的凉山州2014—2023年智慧物流与旅游业发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图。

描述1:由表2中U1j与U2j的测算值及图4可以看出,凉山州2014—2023年智慧物流与旅游业的综合评价值除疫情开始的2020年比上一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度都比上一年有所增长,且2021年后两者的增长趋势都较疫情前更为明显。

推论1:凉山州多年来在物流领域和旅游业发展中进行的各项投入都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物流业与旅游业的增长产生了正向效用。

建议1:继续高度重视物流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持续加大对该两个产业的基础性投入,特别是要重视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与提升,从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方面进一步增强智慧物流与旅游的发展潜力,推进包括物流与旅游产业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

描述2:如图4显示,凉山州2014—2023年智慧物流与旅游业的综合评价值保持了U1j>U2j态势,即智慧物流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一直高于旅游业子系统综合评价值;且由表2数据可知,U1j与U2j的比值除2018年和2019年接近1外,其余各年差距都比较明显。

推论2:凉山州智慧物流发展水平持续高于旅游业发展水平,从全州范围看,相较物流而言旅游业发展的加快提升更为迫切。在产业协调联动发展方面,将旅游业与物流业的发展进行综合协调考虑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建议2:大量实践证明,鉴于物流业与旅游业在产业基础、业务范畴及运行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交叉与重叠,因此政府在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推进中要更加关注物流业与旅游业基础资源共享与运行效能互补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州府西昌以外地区,需要充分发挥物流业现有的相对优势在旅游开发中的拉动作用。

描述3:结合表2历年Cj测算值和图5可以看出,凉山州10年间智慧物流与旅游业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指标值都高于0.9,且有6年都高于0.96。根据表3“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区间类型划分”得知,该数值位于良性耦合区间。

推论3:凉山州智慧物流与旅游两大产业在发展中已形成明显且密切的相互依赖态势,采取融合发展的策略是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建议3:政府在下一步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具体的实施推进中要更加重视和遵循这一客观态势,结合现实深入研究物流与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技术配套、供求市场扩容、营商环境优化、业务开展联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断提升协作水平,促进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

描述4:观察表2耦合协调度指标值Dj,结合图5所示,凉山州10年间智慧物流和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从0.24逐年持续上升至0.64。对应到表3所列分类,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从2014年的“中度失调”阶段,“低级耦合协调”类型,发展到2019年的“濒临失调”阶段,“初级耦合协调”类型,在2020年因疫情原因回落到“轻度失调”阶段,“低级耦合协调”类型,最后到2023年发展到“初级协调”阶段,“中级耦合协调”类型。

本文分析凉山州的经济发展数据,以近5年为例,如图6所示凉州府西昌的经济体量在全州17个市县中所占比例巨大,其GDP占到全州的1/3左右,因此物流和旅游领域的资源大量集中在西昌及其附近区域,进而导致从全州整体来测算物流和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值还处于中等水平。

图6 2019—2023年西昌市GDP与凉山州GDP对比

推论4:排除疫情影响原因,凉山州智慧物流和旅游业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效应在10年间都处于不断提升之中,两者的融合发展已具备中级耦合协调水平,下一步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区域内各市县产业发展的不均衡,优势资源集中于州府所在地是导致从全州范围内观测耦合协调度还处于中级水平的重要原因。

建议4:下一步需要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配套为着力点,在继续扩大州府西昌的区位优势的同时,针对州内其余市县的经济发展定位与规划,把握当前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全州范围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物流业与旅游业的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逐步从整体上提升到“高级耦合协调”的更高层面。

5 结语

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以四川凉山州为研究样本,针对其2014—2023年智慧物流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利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地区智慧物流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得出,凉山州在智慧物流与旅游业的发展中所进行的持续投入已产生正向效用,但同时存在全州范围内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目前两者处于良性耦合区间,中级耦合协调阶段,具备在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推进中考虑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且针对该推论,本文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王凤红.数字化时代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变革[J].物流科技,2024(12):140-146.

崔健.智慧物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4(9): 5-7.

陈楚玲.国内外旅游物流研究现状及展望[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8): 24-30.

汪先丽,刘桐.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旅游产业供应链资源融合研究[J].物流科技,2023(22): 145-150.

张前.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及物流的联动策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11): 73-74.

张卫卫.绿色发展理念下江苏省区域物流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5): 58-60.

四郎央吉,刘飞.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以四川甘孜藏区为例[J].四川农业与农机,2022(12): 18-20.

刘冰霜,刘飞.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以凉山州普格县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22(3): 5-7+11.

徐丽.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村物流和农村经济的互动关系分析[J].对外经贸,2023(5): 22-26.

张凯.浙江省绿色旅游经济与区域物流耦合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中国商论,2023(3): 81-83.

彭伟峰,韩瑞玲.阿坝州区域交通与旅游经济耦合关联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4): 82-87.

贺盛瑜,吴珊珊.凉山州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5): 55-56.

凉山州人民政府.凉山州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2023-5-6.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R].202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