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碳”战略目标的深入实施,正有力推动ESG理念在中国日益普及,并逐渐成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全球市场竞争激烈、贸易形势严峻,积极践行ESG理念不仅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可能成为企业重塑出口竞争优势、开辟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双碳目标下企业ESG表现对其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扩大,但是对企业的出口倾向以及出口强度并没有显著影响;ESG表现对企业出口规模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存在,而在国有企业中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重塑企业战略认知,重视ESG理念的实践,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双碳目标;ESG表现;企业出口行为;出口规模;出口强度;出口倾向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0(a)--04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气候变化、新冠疫情以及收入差距等问题的频繁出现,国际社会越来越强调可持续性和低碳发展。为主动顺应可持续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这一战略目标的推动下,与其高度契合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理念在我国进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22年,超过30%的A股上市公司开始披露独立的CSR或ESG报告。ESG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角度来量化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及其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被视为企业信誉品质的衡量尺度, 成为企业产品和服务对外宣传的一大机遇,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日益接近塑造企业独特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当前,受“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承压明显。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企业ESG表现对其出口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我国企业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这一研究不仅是对双碳战略目标的积极响应,还有助于中国出口企业打破贸易壁垒,提升出口竞争力。
1 文献综述
在双碳背景下,ESG报告作为相关非财务信息的整合也为企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现有ESG研究中,ESG与“信息披露”“绿色金融”“公司治理”“融资约束”“企业价值”等的研究热度较高。但关于企业ESG表现与企业出口的研究鲜少。大多数学者主要聚焦于ESG的三个子维度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
在环境方面,中国的环境规制与出口贸易的互动僵硬且不平衡,环境规制对污染品出口影响微弱,但受污染品出口地位制约严重。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可以达到节能减排和促进企业出口的“双赢”。通过异质性分析表明,节能低碳政策能够通过增加出口规模、升级出口产品质量和降低出口产品价格显著改善企业出口绩效。企业可以通过注cc2992ed41aff9a98e41b2cf37a11ed3重环境因素,加强ESG表现,突破绿色技术壁垒,获得国际前沿环保技术溢出,满足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要求,探寻实现环境保护和提示出口竞争力的双赢路径。
在社会责任方面,认为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帮助企业避免一定的贸易壁垒,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出口。从长远来看较高且合理的社会责任标准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持续出口。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其实施的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形象,企业从中获取的无形效益有助于出口绩效的提升。本文调查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履行社会责任能很大提升企业的形象,进而会增加消费者的跨境购买意愿,更有利于企业产品出口。通过出口企业的来源国效应,分析得出企业在母国市场进行的特定社会责任实践,有利于通过合法一致性和战略差异化的补充协调机制助推企业出口。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使其在国际化生产运营过程中获取成本优势,企业有形成本的减少为推动企业出口绩效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公司治理方面,ESG表现的企业会将重心放在公司治理之上,注重完善董事会结构、商业道德及提高透明度等问题,进而减少腐败活动对出口行为所产生的挤出效应。随着ESG发展成为一种制度理念,其为公司治理、企业管理架构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及转型挑战,企业ESG治理得以更加严谨规范,这有助于一个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的形成,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能够鼓舞企业出口。
也有少量研究了ESG整体对企业出口的影响。ESG绩效对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强度有很强且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分析发现良好的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通过促进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了企业的出口强度。企业ESG表现与出口绩效呈U型关系,ESG表现的提升在短期内会抑制出口绩效,但长期会促进出口绩效的提升,企业环境责任改善与出口绩效正相关。
综上,现有文献主要集中考察ESG的子维度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直接探究ESG与企业出口的文献较少,并且在少量的文献中,只考察了ESG对企业单一出口行为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ESG评分为切入点,从企业出口规模、出口倾向以及出口强度三个层面,探讨ESG表现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本文既丰富了ESG表现与企业出口的相关文献,又为企业实现更大规模的、高质量的出口提供了实践借鉴。
2 机理分析
2.1 缓解融资约束
一方面,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往往展现了更好的绩效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更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和青睐,这使得这些企业的融资门槛降低,更容易获得贷款。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更加可持续和有潜力。ESG带来的投资偏好为企业提供了额外的融资机会,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融资约束得到缓解的企业可以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2.2 提高品牌价值
当前,品牌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信誉、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而通过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良好的ESG表现有助于构建企业的正面形象和声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在国际贸易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品牌价值高的企业能够更为轻松地渗透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与国际客户建立长期关系,从而促进出口规模的增长。
2.3 提升信息透明度
良好的ESG表现通常需要企业更积极地披露与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这意味着企业愿意向利益相关者提供详细的数据和见解,从而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信息的透明度。较高的信息透明度意味着较低的交易风险,这类企业更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吸引国际客户,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了以下清理:(1)由于金融行业的会计准则与其他行业不同,剔除金融行业样本;(2)剔除在样本区间内出现过ST、*ST、PT、*PT状态的样本;(3)为消除异常值影响,对所有企业层面的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本文的数据从三个方面选取:上市公司ESG评级数据来自国泰安和wind数据库,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地区宏观层面数据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选取。
3.2 变量选取
3.2.1 被解释变量:企业出口行为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衡量企业的出口行为,包括:企业出口规模(Sale)、企业出口倾向(Tend)以及企业出口强度(Intens)。企业出口规模以企业海外销售收入的自然对数衡量、企业出口倾向以企业是否出口衡量、企业出口强度以企业海外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衡量。
3.2.2 解释变量:企业ESG评级
本文主要基于上海华证指数信息服务公司推出的华证ESG评级体系中显示的得分,将华证ESG评级中的九个等级(从AAA到C)分别从高到低赋值为9到1,从而作为本文解释变量ESG表现的代理变量。
3.2.3 控制变量
本文参考既有文献,纳入了两个层面的控制变量。一是反映企业特征的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lnage)、企业流动性(Flow)、资产负债率(Lev);二是反映地区宏观经济特征的控制变量:地区发展水平(lngdp)以及地区人口密度(lnpop)。
3.3 基准回归模型
为降低内生性问题带来的偏误,本文主要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作为基准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控制不随省份、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模型设定如下:
Saleit=1+β1ESGit+γXit+μi+μt+μj+εit(1)
Tendit=1+β1ESGit+γXit+μi+μt+μj+εit(2)
Intensit=1+β1ESGit+γXit+μi+μt+μj+εit(3)
式中,i、t、j分别代表企业、年份和行业。被解释变量Saleit表示企业i在t年的出口规模,Tendit为企业i在t年的出口倾向,Intensit为企业i在t年的出口强度。ESG为企业的ESG表现。Xit为本文选取的一系列控制变量,以降低遗漏变量偏误。μi为企业固定效应、μt为年份固定效应、μj为行业固定效应,以控制不随企业、时间、行业变化的影响因素。εit为误差项。本文感兴趣的参数是ESG的系数β1,其数值捕捉了企业出口行为对ESG评分变化的反应。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基准回归结果
表1报告了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分别从企业出口规模、企业出口倾向以及企业出口强度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企业ESG对出口规模的回归结果如表1第(1)列所示。ESG的估计系数为0.0839,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企业ESG表现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张。具体来说,企业ESG表现每增加1%,企业出口规模将扩大8.39%。表1第(2)-(3)列为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出口倾向和企业出口强度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ESG的估计系数均不显著,这意味着企业ESG表现并未提升企业的出口倾向、激励企业增加出口强度。这可能是因为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能力是企业实力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企业ESG表现对出口倾向的当期影响较小。并且,ESG表现可能同时对国外和国内市场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导致海外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并未得到提升。
4.2 异质性分析:企业所有权差异
前文的研究证实了企业ESG表现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出口规模。国有企业在我国地位超然,与非国有企业间存在诸多差异,可能会造成ESG表现对企业出口规模影响的差异。据此,本文按照企业所有权性质将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个子样本,并对每个子样本进行分样本回归。回归结果见表1第(4)、(5)列。结果显示,在国有企业样本中,ESG的系数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ESG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了检验。这意味着ESG表现对企业出口规模的促进效应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存在,而在国有企业中并不存在。这可能是由于中外评级机构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国有企业普遍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如保障就业和民生等,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对于这些社会责任,国内的评级机构将会考虑影响ESG评价中的社会影响。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境外的ESG评级机构可能对这些“隐性”社会责任的认可度较低,ESG表现对国有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
5 结语
本文采用我国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企业ESG表现对其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但是并未提升企业的出口倾向、激励企业增加出口强度。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表现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企业应积极践行ESG理念,提升对ESG评分的重视程度
ESG理念不仅契合我国节能减排目标,还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了提高海外出口竞争力的新途径。上市企业应加强对自身ESG评分的重视,加快建立健全ESG管理体系,明确ESG管理目标、责任,确保企业ESG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需要加强ESG信息披露,向利益相关者透明公开企业的ESG表现。以高ESG评分体现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足够的信息透明度,更好吸引投资,提升产品海外竞争力,打造企业出口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出口可持续发展。
第二,ESG评级机构应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打造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特色评级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国内外评分标准的差异,国有企业的ESG评分很难得到国外市场投资者的认可,从而不利于国有企业出口规模的提升。我国ESG起步慢,标准不一,对标国际尚有一定距离。需借鉴国外ESG评分标准建设经验,参考国外成熟的ESG评分体系,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实际,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推动ESG评级体系的接轨互认,提升我国在ESG投资领域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第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政府应为ESG发展提供助力
随着“十四五”重点任务的稳步落实、“双碳”目标实践路径及体系建设的逐渐明确,普及深化ESG理念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中,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考虑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性质及管理模式的差异,政府应因地制宜,分别采取措施。对于非国有企业,政府应以引导为主,提供财政激励如减税、补贴和低息贷款等,以帮助企业采用更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技术。对于国有企业,政府在进行扶持的同时,还应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对国有企业中评分低的企业,降低贷款额度,对相关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绩效处罚等,拉动低评分企业向高评分发展,展现更好的中国出口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李宗泽,李志斌.企业ESG信息披露同群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3,26(5):126-138.
姬潇涵,周定根,刘东华.环境规制与中国制造企业出口升级: 基于节能低碳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证据[J].生态经济,2022,38(4): 137-144.
佟家栋,赵思佳,冯祥玉.外部市场需求与企业环境绩效: 基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3,43(2):16-30.
王友春,王益民.最优区分和制度逻辑视角下母国社会责任与企业出口绩效[J].管理学报, 2021,18(8):1195-1203.
王领,隋欣怡.企业社会责任对出口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有调节中介效应与异质性分析[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34 (5):95-109.
刘锦,王学军.寻租腐败与中国企业出口:促进还是抑制[J].国际经贸探索,2015,31(3):42-53.
郭雳,武鸿儒.ESG趋向下的公司治理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0(4):149-157.
安然,陈艺毛.企业ESG表现、研发投入与出口绩效提升[J].经济纵横,2023(8):98-106.
闵志慧,何艳敏.企业社会责任、股权质押与非效率投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3(4):115-128.
杨皖苏,叶明丹.ESG信息披露会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J].财会通讯,2023(18):42-47.
张炳辉,张凯旋.捐赠行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J].财会通讯,2022(14):69-73.
方文彬,王晨,徐筱.企业ESG会降低融资约束吗: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介效应[J].贵州商学院学报,2022,35(3):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