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

2024-10-31 00:00:00王佳冯慧敏刘璇苑彤
中国商论 2024年19期

摘 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新质生产力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型生产力形式,它的诞生无疑带来了深远影响。同时,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与环境。与传统的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突出了创新要素的核心地位,这不仅揭示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还满足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面对当前的科技革命和数字化趋势,我国需要更加关注数字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数字经济如何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0(a)--04

1 引言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称,其本质和核心是数字化创新,是数字化扩散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必然结果。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将数字经济推上了更高的浪潮。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的经济体制和发展局势,只有迎接挑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明确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才能把握住机遇,提高社会生产力,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潜在能量,促进整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引领创新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目的和意义。

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对数字经济的研究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创新、高质量发展、数字贸易等方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层面主要集中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理论逻辑以及实现路径等理论问题上。而有关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和关键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指出,数字经济是在数字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提升并更新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2 现状分析

2.1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数字经济的信息化已显著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其关键特性。这种深入的信息技术应用促使各行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与集成。文章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挖掘,不仅增强了行业的智能化水平,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效率提升,形成了新的经济模式。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极大推动了数字经济的繁荣,并显著提高了其运作效率,使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新的商业形态如网络零售、共享经济、在线教育等不断涌现,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在不断创新,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这种变革性的影响不仅推动了产业发展,还促进了数字经济社会的进步。另外,数字交易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交易活动开始在线上进行,打破了传统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丰富了产品种类,重塑了消费行为,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2 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

随着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培训逐渐普及,劳动者对于劳动对象的认识和理解也在持续提升。现代社会中的劳动者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具有自主选择能力,能进行自我设计与改造的人。他们有能力更深入地洞察劳动对象的独特性质,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巧,并能对劳动对象进行精准的管理和优化。智能时代,劳动的主体是人与机器共存的,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拥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劳动与智慧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劳动形态变化的趋势。从劳动对象的角度看,新的技术和虚拟化,如新材料、新能源和数据等新的劳动对象的涌现,已经超越了以往的物质界限,进一步拓宽了劳动对象的定义范围,在劳动对象的表现形式上,由原来简单物质形态向复杂物质形态转化,由单一物质形态向多元信息形态转变。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劳动资料的定义和范围也在持续扩大和加深。劳动资料的数字化是其主要特点。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数字化的劳动资料与传统劳动资料的特性相结合,催生了如大数据算法这种新型劳动工具,这极大地革新了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先进的劳动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促进了社会生产能力的迅猛增长。

2.3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

新质生产力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通过科技创新率先形成的,它以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价值导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数字经济的兴起不仅仅是基于传统生产力的发展,更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形态。它充分释放了信息和数据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推动了从传统生产力向新型生产力的转变,为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不断深入,数字经济对传统生产力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也让其成为新型生产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数字新质生产力可以被解释为: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和数据元素的赋能来推动生产力的变革,从而形成一种包含新技术、新元素和新方法的新型生产力。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生产力的跃升。从概念内涵来看,数字新质生产力是对以往生产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并通过数字化手段使其向更高层次转变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形态。相较传统的生产力,数字化的新型生产力为经济的高品质增长注入了新的基础要素,强调了在经济高品质发展中创新因素的重要性,并为经济的高品质增长培养了新的活力。同时,数字新质生产工具对我国现有生产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当前科技革新和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的新型生产力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品质增长的关键动力,它在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并充分利用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利用这种生产力来促进经济的高品质增长,并加速中国的现代化步伐。

3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赋能路径

3.1 数字经济赋能新兴产业与创新型企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字经济催生了众多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首的新兴行业。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为企业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取代了部分重复性人工劳动,提升了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可追溯的特性,为供应链管理等金融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这些依托于先进数字技术的行业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极强的融合性和明显的跨界性。它们不断推动技术和模式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它们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自身转型升级,提升其整体竞争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

数字经济为创新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多方面优势。基于数字经济可以为企业提供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先进的数字技术,创新型企业可以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流程。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创新型企业的创业门槛和运营成本有所降低,更多的创业者及时抓住机会,推动企业的创新与发展。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创新型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创新型企业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型企业进行技术革命,不断研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第二,数字经济促进企业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坚持用户至上原则,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体验;第三,创新型企业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风向调整战略布局;第四,数字经济赋予创新型企业开放合作的特点,企业注重合作,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生态的建设。

新兴产业与创新型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新兴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产物,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创新型企业亦是如此。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共同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与发展,还打破了传统产业壁垒,推动了不同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在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技术创新,新兴产业与创新型企业将继续发挥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在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3.2 数字经济助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传统产业在保证高效的情况下进行绿色升级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数字经济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具有虚拟化的特点,这使得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得以协同发展。数字经济通过应用智能化技术,既可以助力产业实现生产智能化和全流程自动化,优化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控制,由此降低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实现绿色生产的环保目标。通过传统产业引入新兴产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还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绿色转型进程,实现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经济除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还为其带来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鉴于数字经济有助于市场监督与监管,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通过绿色金融、绿色税收等手段,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加大在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3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

在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过程中,企业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引导。实现产业全链条、全要素的转型是数字技术促进产业数字化的核心目标,包括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及各类要素的全面升级。针对不同环节和要素的特点及需求,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如制造业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设备智能监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服务业通过云计算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用户满意度等。基于此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数字化转型案例,鼓励更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为产业数字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企业一方面要继续引入先进的数字工具作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行有效67XAsaHTmiKLGh6LuakXeQ3AET+OeL+G2NJfLtbruxw=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工作,使得产业能够实现整体效益大幅提高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要全面落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保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条件。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企业发展带来数据安全保障,为产业数字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实现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4 数字经济塑造未来经济崭新平台,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为当今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打破了传统经济的时空限制,使得资源配置愈加高效化、精准化。首先,数字经济提供的全新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为知识的传播、分享与创新提供了新平台。其次,数字经济催生的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型模式,既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和交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此外,数字经济对于扩大就业、促进消费、拉动投资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应运而生的新兴职业为劳动力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数字经济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选择。企业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4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措施

4.1 提升政府监管治理水平

数字经济以其创新与高效的独特特征,为我国资本市场重塑了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产业格局。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有力支持,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与重点,制定数字经济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融合计划,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规划与实施方案。同时,要加大对数字经济企业的政策扶持,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措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减轻企业的运营负担,激发企业活力。

其次,为保障政策的实施,政府应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密切跟踪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同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和监督各项政策实施,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为打造公平竞争的数字经济市场,政府应加快完善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数据保护制度,规范数据的处理和使用行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和侵权行为,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2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信息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行业,是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中坚力量。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规划,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路线。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既包括政府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吸引社会资本和外部投资,例如通过公司合作(PPP)的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是鼓励数字的创新和研发,既涵盖了新一代网络技术(如5G、6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各产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又包括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其对实体经济数据处理分析的影响不断拓宽与延伸。最后,还要建立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人才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培养更多的数字基础设施人才。

4.3 建立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安全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应加快推进政府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明确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数据管理职责,推动公共数据在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有序流通,提升政府一体化政务系统的服务效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数字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举措,应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基础。优化网络服务与应用的性能、提升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等方面的支撑能力,构建高覆盖、高运行、高效能的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我国为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力,需要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我研发能力,打造自主可靠的数字产业,加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市场。推动数据要素有序流通,建立全覆盖的数据流通准入标准体系,保证数据流通各环节都有法可依,明确可流通数据要素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加强数据产品的合规审查,确保流通数据来源合法、产权明晰,在交易的过程中要确保个人隐私不被侵犯。

4.4 培养和引进数字领域人才

数字经济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格外旺盛,政府和企业都应积极培养和引进尖端人才。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来确保数字领域的高级人才能够持续供给和高效利用。加大对数字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发展平台。同时,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数字领域人才引进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高薪福利待遇,解决住房及子女教育等问题,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级技术人才在国内各地的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为了培养和引进数字领域人才,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设立明确的招聘选拔措施,确保招聘到的人才具备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素质。同时,为员工提供公平的晋升渠道、科学的职业规划指导等,这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也有助于企业吸引并留住优秀的数字领域人才。第二,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投入,建立企业内部培训机制,根据员工的需求量身定制培养方式,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进行授课,为员工提供与顶尖人才交流的机会,以提升员工的数字素养和专业技能。企业也可以设立激励机制,对员工的创新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使其不断研制出新型成果。

参考文献

孟庆时,余江,陈凤.深度数字化条件下的突破性创新机遇与挑战[J].科学学研究,2022,40(7):1294-1302.

喻袁崛,喻坚.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与展望[J].时代经贸,2023,20(3):148-152.

姚树洁,王洁菲.数字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现路径[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7(2):1-12.

任保平,王子月.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7(6):23-30.

何瑞琴.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探析[J].质量与市场,2023(12):46-48.

刘中正,张巍巍.江苏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关键举措[J].中国科技信息,2022(9):122-124.

王鑫丽.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功能向度和实践进路[J].活力,2023,41(11):149-151.

韩永军.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通信企业[N].人民邮电,2022-11-22(001).

蔺欣.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J].数字经济,2024(Z1):32-35.

葛志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企业培训管理分析[J].中国商论,2022(1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