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力资本与产业升级作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支柱,对于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6—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2016—2021年,人力资本、产业升级及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2)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度处于0.4~0.6,总体呈稳定向好趋势;(3)在样本考察期间,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的协调度在空间上呈正向空间自相关,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的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人力资本;产业升级;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空间自相关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0(a)--04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制造强国发展道路,搭载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发展的快车,依托新型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行适度的人岗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人才红利和创新引领作用,开辟新的发展领域,塑造新的发展动能(赖德胜、苏丽锋SMzDcOufyd5IhS83awVsq3tmelNZRqvO2HjljSkNojc=,2020)。“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指出,要促进地区人力资本提升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并聚焦于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搭载新时代的发展红利和利好政策,促使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发展。
产业升级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其必然趋势是产业结构的服务化,第一产业占比优势逐渐向二、三产业倾斜,尤其是在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上进行大力扩展,主要突出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为生产特征。同时,大数据、物联网、量子计算和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蓬勃崛起,市场需求结构快速迭代,新场景新应用持续扩展。在这种生产场景下,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张骞、李长英,2019)。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进一步部署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坚持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以人才引领、人才驱动、人力资本提升为重要抓手。并且,随着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不断增强,大数据、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型服务业和制造业蓬勃发展,其带动的物流交通业也朝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方向发展。区域内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类人力、技术、资本要素双向流动畅通,空间关联要素更是使得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相互影响,呈现出多种效应并存的复杂特征。
总之,不管是人力资本与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还是人力资本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在驱动机制、影响机制、治理机制上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关于这三者的结合探讨,具体到其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却并不丰富,结合区位的异质性分析也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在构建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得出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之后做出时空演变分析,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情况。本文试图建立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循环生态链,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2.1 指标设计
当前,人力资本水平的测算方法已较为成熟,本文借鉴芦婷婷、祝志勇(2023)的做法,以教育资本、健康资本、文化资本作为最主要的测量标准,具体测算指标中包括教育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科技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教师数量、亿元卫生院数量、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医生数量和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产业升级则借鉴王芳等(2022)的做法,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方面来度量,具体测度指标包括泰尔指数、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第二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算,本文直接使用郝希彬(2023)的做法来构建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流通业生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流通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比、流通业就业弹性系数、流通业从业人员数、流通业劳动生产率、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网络购物使用比率、流通企业新增数、物流业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流通企业利润、流通企业百强企业数量。最后,本文采用熵值法分别计算得出具体的人力资本水平、产业升级程度和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本文测算2016—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块的人力资本水平、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数据来源于历年的国家统计局。另外,对其中的个别缺失数据,本文主要采用插值法进行补齐。
2.2 研究设计
2.2.1 耦合协调模型
为判断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本文参考李光勤等(2024)的方法,构建了如下模型:
式中,Cxse表示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UX、US、、Ue分别表示人力资本水平、产业升级程度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为深入研究这三个系统间的协调程度,本文参考杨剑等(2024)的方法,特构建以下模型来进行分析: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α、β和γ为待定系数,使用熵值法测算得出α=0.423,β=0.471,γ=0.106。在耦合度划分中,C值达到(0.8,1.0]代表呈高水平耦合,(0.6,0.8]代表呈磨合耦合,(0.3,0.6]代表呈拮抗耦合,(0,0.3]代表呈低水平耦合;在协调度划分中,D值达到(0.8,1.0]说明呈高度协调,(0.6,0.8]是在基本协调阶段,(0.4,0.6]为过渡协调,(0.2,0.4]处于濒临失调,(0,0.2]已经是失调衰退阶段。
2.2.2 空间统计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的时空差异,其中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是某一研究单位与其邻近空间区域的属性值是否存在空间关系,突出其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
(1)全局自相关。本文参考吉富星等(2024)的方法,构建莫兰指数来测度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特征,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为研究数量,当莫兰指数为负值时,代表三系统间存在空间负相关;n为正值时,则相反。
(2)局部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能够弥补全局自相关反映整体研究区域的相关关系,忽略局部状况和小范围的不稳定性问题,能够有效度量研究区域与其周边地区的局部空间差异和空间关联程度,参考吉富星等(2024)的方法,局部自相关Moran'I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3 实证分析
3.1 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首先,从人力资本发展水平来看,近年来其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人力资本水平平均值从2016年的0.3777增至2021年的0.4722,并在2018年达到最高,这与中国现实的人口增长状况和人才就业情况是相符合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用人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膨胀,劳动力供给结构矛盾严重,造成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较为波折。其次,从产业升级水平来看,产业升级平均水平从2016年的0.5676到2021年的0.6179,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出现下降,这很有可能是由中国各省域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部分省域产业结构单一落后,阻碍了整体的产业升级水平提升。最后,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来看,其平均水平从2016年的0.5171到2021年的0.5351,整体增长较为缓慢,细看其变化趋势,是与疫情管控时间线紧密相关的。总之,中国的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为一致,其平均水平在0.4~0.6,整体呈上升态势,而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充足导致整体增长较为缓慢。
3.2 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图1显示了我国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序变化,从中可以看出:2016—2021年,我国的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度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变化阶段。具体来说,2016年中国省级层面的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平均水平为0.93,至2021年上升到0.96,一直在0.8~1.0的高耦合水平区间变化,且稳定上升。这说明近年来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度都有了较大提升,人力资本、产业升18d65c18b764c688fd248b97d4896f258482fdbaf376773b57dd32a6545d74e9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三者间的联系紧密,相互影响。但因为出现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三低的情况,也可能会使三者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避免这种情况,本文着重分析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度变化规律。从协调度变化视角来看,2016—2021年,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度从最初的0.47到0.58,协调度一直处于过渡协调区间,且有明显提升,说明近年来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确是相互联系,紧密依靠的,且有稳定向好的协调发展趋势。
为进一步探索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本文做出以下区位分析。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发展趋势相似,在曲折发展中不断增长。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历年平均发展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从变化幅度来看,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相对于中部地区变化幅度最大,在0.05左右,这主要与中部地区后发潜力充沛,产业承接协调带动作用相关,而这同时有利于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转型升级和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3.3 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空间集聚态势
3.3.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的全局莫兰检验结果具体如下:2016年莫兰指数为0.336,P值为0.020;2017年莫兰指数为0.327,P值为0.017;2018年莫兰指数为0.402,P值为0.009;2019年莫兰指数为0.445,P值为0.010;2020年莫兰指数为0.468,P值为0.007;2021年莫兰指数为0.489,P值为0.007。从中可以看出,在样本期间内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正向集聚态势。
3.3.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本研究设置了四种分类,分别为双低型(L-L)、低高型(L-H)、高低型(H-L)和高高型(H-H)(见表1)。从L-L型来看,2016年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甘肃、云南、陕西和贵州八个省市区,至2021年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和内蒙古四个省市区。这表明,与2016年相比,2021年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度较低的省份大幅减少,协调度得以提高。从L-H型来看,2016年有四川、重庆、山西、河北、江西、宁夏、黑龙江和安徽8个省市区,至2021年变化为四川、山西、河北、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宁夏、云南和贵州10个省市区。这表明,人力资本和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度较低,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度提高的省份增加。与H-L型相同,聚区内的城市分布虽有所不同但整体数量没有太大变动,这表明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两极分化趋势逐步增强。从H-H型来看,2016年集聚区则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至2021年,H-H集聚区内集中的省市区数量由2016年的7个增至9个,L-L集聚区内的数量则减少了4个。
4 结语
人力资本与产业升级作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支柱,对于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6—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2016—2021年,人力资本、产业升级及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2)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度处于0.4~0.6,总体呈稳定向好趋势;(3)在样本考察期间,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的协调度在空间上呈正向空间自相关。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注重提升区域整体人力资本水平,改善虹吸效应,保障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双向流动机制正常运行。建立区域内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认定体系等,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效益。促进地区产业升级转型,推动地区间产业的错位发展,打造差异化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围绕地区产业发展特色和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建设人力资本。提升管理、 研发、营销等多个层面的水平,创造区域大市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底蕴,助力地区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根据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大力促进区域间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人才利用效率的提高和人才晋升通道的完善,人才培养要与产业升级通道相吻合,人才流动与产业升级共同作用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一批新的企业和就业岗位等,带动区域人力资本承载提升和新型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根据人力资本、产业升Xo+xCBFepauu1SzNAxHptWO6KUX+bVWzKG9VbXBuf3c=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态势,要积极发挥区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打破空间壁垒,形成对口帮扶,加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与产业承接,搭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同时,地方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更好地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赖德胜,苏丽锋.人力资本理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的贡献[J].北京9JiItkdDCRmE/4gernHvzQgV8DjY4lpG0ALvLwsTcAQ=大学教育评论2020,18(1): 80-89+190.
张骞,李长英.信息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兼论人力资本非线性中介作用[J].现代经济探讨,2019(2):113-121.
芦婷婷,祝志勇.八大综合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测度、差距分解及时空演变[J].统计与决策,2023,39(3):67-72.
王芳,黄莉芳.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22,41(11):144-150.
郝希彬.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的影响: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J].商业经济研究, 2023(7): 166-169.
李光勤,李梦娇,王江姣.中国省域数字经济与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24(8): 1-18.
杨剑,程云龙.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24,40(5):154-163.
吉富星,阮小丫,潘攀,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边界研究[J].财贸经济,2024(8): 1-16.
闫景林,徐扬.人力资本红利与产业结构升级: 基于中国1997-2018年30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分析[J].时代经贸,2020(12):26-27.
刘建华.空间溢出视角下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24,46(2):10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