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咸宁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概括咸宁红色文化形象,并结合短视频平台的优势,提出一系列建构咸宁红色文化形象的针对性策略。相关部门应通过应用内容创作策略、传播渠道策略、受众互动策略、品牌建设策略,提升咸宁红色文化形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上述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还能提升地区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也为其他具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短视频平台;咸宁红色文化形象;建构策略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凭借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送,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借助便捷的创作和分享方式、直观多样的视频内容以及强大的社交互动功能,短视频平台在推动文化传播和形象构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咸宁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众多,拥有深刻的文化内涵[1]。目前,咸宁的红色资源既没有“活”化起来,也没有红“火”起来,红色文化形象不够生动,不够典型。如何有效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咸宁独有的红色文化形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咸宁红色文化形象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可分为十个大类:红色旧址、红色器物、红色文献、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文艺、红色建筑、红色精神、红色研究、红色创作[2]。咸宁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下。
(一)红色旧址
根据《咸宁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报告》,咸宁市现存重要革命遗址125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遗址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红色人物
在咸宁这片红色土地上,有许多红色文化名人曾经在此为革命事业奔走打拼,如彭德怀、罗荣桓等革命老前辈在咸宁战斗过,无产阶级革命家钱瑛、中共鄂南特委书记何功伟、鄂南农民运动领导人聂洪钧、革命烈士陈寿昌,以及“红色教授”钱亦石等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三)红色事件
在咸宁发生的红色事件中,最著名的当属鄂南秋收暴动。同时,咸宁还发生许多不为世人所熟知的重要红色事件。例如,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在通山县大畈隐水洞成立,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在九宫山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此外,八路军南下支队与山口铺之战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咸宁抗日游击武装打响了鄂南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
除了上述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外,咸宁还有其他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器物(珍藏在与红色事件相关的博物馆内),红色文献(记录革命历史或人物的珍贵影像及文字材料),红色精神(如“湖北秋暴”精神),红色创作(如《黄袍母亲》等与红色人物相关的影视、文艺作品等)。
7Hf2ZIM7wEeq5q7UsoyLV66G5vNB5ltRotgIgtDQMQQ=咸宁的红色文化形象指与咸宁地区相关的、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往往具有鲜明的红色文化特征,用来传达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形象可以是具体的符号、标志、人物、地点或是非物质的文化表现,它们共同构成了红色文化的视觉印象。
目前,咸宁红色文化形象的建构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红色文化遗址的革命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缺乏具有地方特色且全国知名的红色景点。尽管咸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分布分散,存在“多而无名,有而不精”的情况。大多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有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才能吸引较多参观者,平时访问人数较少。此外,咸宁在讲好红色故事和传承红色精神方面,尚未形成显著的口碑和品牌效应,也未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来宣传红色文化活动。
二、基于短视频平台的咸宁红色文化形象建构策略
咸宁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魅力,但是其红色文化形象建构不够系统,品牌知名度不高,不能有效地推动红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目前咸宁红色文化形象建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短视频平台的突出特点,提出以下策略。
(一)内容创作策略
第一,挖掘特色题材。相关部门应深入挖掘咸宁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内涵,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创意短视频,将其丰富内涵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短视频作品不仅可以围绕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英雄人物等展开,还可以从平民视角出发,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在内容创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通过采用多元化的叙述手法,让观众感受到咸宁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二,创新表现形式。相关部门应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相关部门可以微电影、纪录片或者动画的形式,结合流行、时尚文化元素,如动漫、游戏等,吸引年轻受众,摒弃传统的说教模式,创作出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的短视频作品。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围绕咸宁的红色历史事件和人物,融合咸宁方言或民俗文化制作一系列短视频,再借力短视频进行传播。这不仅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红色故事,还能通过当地语言激发观众情感共鸣,从而更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
在实施内容创意策略时,相关部门应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例如,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国家重大纪念日或者节庆活动,推出相应的红色文化主题短视频,以此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二)传播渠道策略
第一,多平台布局。相关部门可以在多个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构建传播矩阵。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在国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高度活跃的用户社区,因此这些平台自然成为相关部门传播咸宁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特点和算法规则,定制个性化的内容,借助平台强大的社交属性和裂变式传播能力扩大咸宁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但相关部门仅仅依靠短视频平台并不足以实现咸宁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传播网络,将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其他渠道纳入其中,还可以与当地企业、学校等合作,共同推广咸宁红色文化。例如,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当前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合学校在提高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的同时推动咸宁红色文化进校园。
在多渠道联动的过程中,各渠道应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例如,相关部门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精彩的短视频内容,吸引受众的关注和兴趣;在社交媒体上开展相关话题讨论和互动活动,进一步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通过官方网站提供内容详尽的相关事件历史背景介绍等,满足受众的进一步探索欲望。
第二,精准推送。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实现个性化推送,优化推送策略。不同的受众群体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点可能存在差异。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定制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内容,以提高咸宁红色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针对年轻人,相关部门可以将红色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相结合,以吸引他们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形态的不断变化,未来将有更多传播渠道可供选择。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调整和完善传播渠道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
(三)受众互动策略
第一,明确受众定位。相关部门需要深入理解目标受众的心理特征、信息接收习惯以及文化需求。咸宁红色文化的目标受众不仅包括对红色文化感兴趣的中老年人,还包括广大青少年,他们是未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力量。相关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受众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行为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通过了解受众的观看时长、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数据,以及他们对不同类型红色文化内容的偏好程度,相关部门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受众需求,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内容创作和传播策略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增强用户参与。相关部门应鼓励用户拍摄、策划、分享自己与咸宁红色文化相关的短视频,开展用户原创内容(UGC)征集活动,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为咸宁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相关部门可以策划线上红色文化主题挑战赛,邀请用户创作与咸宁红色文化相关的短视频作品;还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的社交属性,积极引导话题讨论。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功能,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线上讲座、访谈等活动,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咸宁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第三,建立社群。相关部门在短视频平台和其他社交平台上建立粉丝社群,定期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能够增强用户黏性。同时,相关部门开发与咸宁红色文化相关的周边产品,如咸宁市博物馆文创商品、纪念品等,能够实现粉丝经济的转化。
在实施以上策略时,相关部门还应注重增强传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不断优化内容创意和传播渠道,以及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逐步建立起一个稳定且活跃的咸宁红色文化传播生态圈,推动咸宁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四)品牌建设策略
第一,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相关部门应以咸宁红色文化为核心,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标识和口号,统一品牌风格,并塑造鲜明的品牌个性,传递独特的价值观念。
第二,加强品牌推广与维护。相关部门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及时收集用户反馈,维护品牌形象。
红色文化的宣传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基于短视频平台的咸宁红色文化传播与形象建构项目,设立专项基金,为短视频创作、传播和推广提供资金保障。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持续开展相关培训和讲座,提升创作者的红色文化素养和创作能力。
短视频平台为咸宁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在内容制作、受众互动、品牌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咸宁红色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得到有效传播。
三、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实践分析,提出了基于短视频平台的咸宁红色文化形象建构策略,主要包括内容创作、传播渠道、受众互动、品牌建设等策略。在未来的研究中,相关研究者可以进一步关注短视频平台的技术发展和创新应用。随着5G、AI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短视频平台在内容制作、传播方式、用户互动等方面将不断优化,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或者通过智能推荐算法更精准地将咸宁红色文化内容推送给感兴趣的用户。这些技术有望为咸宁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相关部门应关注咸宁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融与互鉴成为趋势,相关部门将咸宁红色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及世界文化融合,是提升咸宁红色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相关部门可以探索咸宁红色文化与各类文化的融合点,创作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短视频作品,推动咸宁红色文化走向世界。基于短视频平台的咸宁红色文化形象建构策略研究在未来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丰富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贾勇.百年党史视域下咸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2(05):1-5.
[2]张泰城.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04):13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