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重要论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内涵,指明了我们党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格。“三个务必”重要论断对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历史使命、面临的风险挑战进行了深刻分析,是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的精神指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务必”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提出自觉落实“三个务必”到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任务中去,明确思政课教师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导向,以期为思政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个务必;思政课;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9.062
1全面理解“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
在“三个务必”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根本,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告诫我们越是接近胜利越是不能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赓续不断的精神品格,当外部形势复杂、自身任务艰巨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总是能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1.1“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努力的根本动力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也是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向前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史。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最高标准,以人民的需求和期待为奋斗目标,以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为前进动力。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仍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但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新征程更要务必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根本归宿。
1.2“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孕育涵养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全党同志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强调,“全党同志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继续前进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增强自我革命的意识和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直面矛盾,敢于自我批评,敢于改正错误,敢于战胜困难。我们要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懈努力,不畏艰险,不惧挑战,不怕牺牲,以实干的精神和担当的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正是由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才得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跨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在当代中国,我们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丰富,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应当时刻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能够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1.3“务必敢于斗、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赓续不断的精神品格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斗争精神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的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探索都有赖于他们的斗争精神。另一方面,斗争精神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种斗争中形成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一精神品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品格,不断提高斗争能力和水平,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方法,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愈发严峻,历史和实践深刻证明,越是外部形势复杂、自身任务艰巨的时候,越是要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困难险阻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错误逆流敢于斗争。
2深刻领会“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是基于对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历史使命、面临的风险挑战进行深刻分析后提出的重要论断,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需要将“三个务必”作为精神指南,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长期执政、致力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需要践行“三个务必”的重要要求,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中国共产党主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用“三个务必”洞察人类发展大势,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向前进。
2.1“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的精神指南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赶考路”上接续奋斗,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踏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党面临的“考卷”越来越难,“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的精神指南。它们既是对过去百年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未来奋斗目标的指引和激励。高度重视和发挥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特点。“三个务必”作为党的最新理论总结之一,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指南。“三个务必”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优良传统、精神品格等多个方面指引了前进方向。在今后一段时期,只有时刻牢记“三个务必”,才能正确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只有时刻牢记“三个务必”,我们党才能在新的前进道路上面临各种挑战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天地。
2.2“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长期执政致力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三个务必”中体现的自我革命精神体现了中o6Yd8yuWqHdLakKtqz9gDQ==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好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完成艰巨繁重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身健康、自身强大、自身纯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不能松懈。要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就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就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就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只有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才能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只有始终牢记“三个务必”,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提高党的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建设一个长期执政马克思主义政党。
2.3“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主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洞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发生空前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社会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凸显。
“三个务必”中指明的“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对斗争的认识不断深化。斗争并不会凭空消失,而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充满艰辛,不会一帆风顺。应当在斗争中寻求发展,在挑战中追求复兴。为此,广大党员同志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斗争本领。将斗争视为提高自身能力的必修课。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坚持斗争的长期性。这要求我们牢记“三个务必”,增强斗争意志,锤炼斗争本领,在更加复杂困难地处境下,继续把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向前进。
3坚决落实“三个务必”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
“三个务必”指明了当前开展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方向。“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思政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勤学善思、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自觉同各种错误思潮、不良习气、不正之风作斗争。
3.1“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在于,始终坚持群众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样,要办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最根本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思政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课教师做到“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意味着,要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一批又一批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可担大任之才。思政课教师做到“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意味着,在新时代继续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思政课教师自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思政课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基本要求。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思政课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实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内涵和要求。
3.2“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
要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着眼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自觉将个人与国家社会紧密联结在一起。在当代中国,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与此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在我们的社会中有所滋长。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忘了。这些不良作风在很大程度上侵蚀进入了校园,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正处于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
思政课教师要牢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厉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政课教师要牢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引导学生不断磨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具体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不怕苦。不怕苦是肯于吃苦的基础,也是青年一代应有的精神风貌。在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压力时,要坚定信念,树立不怕苦的思想。勇敢地投身到艰苦的环境和基层一线,接受锻炼,建功立业。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不断锤炼自己,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其次,要教育学生甘于吃苦。只有甘于吃苦,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作为青年人,要摆正工作心态和生活理念,继承和弘扬我国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力戒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始终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3.3“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
学校并非象牙塔、桃花源,而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党中央始终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首先自己要牢记“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思政课教师在行动上,发扬斗争精神,要自觉主动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发挥好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正本清源。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学习历史、铭记历史,自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教会学生斗争本领,自觉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进行旗帜鲜明地剖析和批判。“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首先,要教育学生勇挑重担。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青年人要坚定信念,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之时,要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其次,要教育学生勇克难关。青年人要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冲锋在前。要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最后,要教育学生勇斗风险。青年人精神坚韧。在这个充满危机与变化的时代,青年人要时刻保持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状态。要不断提高学生应对风险、化险为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斗争能力和斗争本领。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丁俊萍,李泽鑫.新时代“三个务必”的内涵、结构与进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哲学社会科学),2023,44(01).
[4]刘建军,韦玮.“三个务必”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