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学生社团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搭建平台、建立机制、侧重培养、提供保障等对策构建社团指导教师培育体系,实现社团发挥“三全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社团指导教师;现状调查;培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9.045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社团育人效能,是学校坚持“三全育人”导向,深入贯彻国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本课题组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为例,对学校62名社团指导教师就中职学校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直面学校在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团指导教师培育体系。
1中职学校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
1.1社团的基本情况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目前建有在校学生社团45个,分为专业社团、志愿公益社团、美育社团、理论社团、文体社团等5大类,分布在管理专业科、机电专业科、汽车专业科、航海专业科和文化教育科5个科室。在学校的宣传和各部门的协调下,共有1000余名在校学生加入了社团组织,60多名教师加入学生社团指导与管理队伍。学校团委作为职能部门对社团进行统筹规划管理。
调查发现,在62名社团指导教师中,有45%的教师有意愿加入社团组织,低职称的年轻教师的比率居多,真正具有专业能力的社团指导教师不足。
1.2管理机制方面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推进学生社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调查发现,学校虽然大力发展社团活动,但缺乏对社团的有力支持,在社团指导教师管理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机制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在提到关于“社团指导教师的管理机制在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的问题时,高达8548的教师认为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由此可见,现有的激励机制不明显是影响社团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5484%的教师表示学校培训机制需要完善,说明现有的社团指导教师希望得到指导能力的提升。此外,约有30%的教师认为选聘和考核机制需要完善。从调查中还了解到,70%以上的教师认为社团指导教师的有效激励方式有:计算指导工作量,设置奖励绩效标准、评选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并给予表彰、优先提供培养培训机会、优先推荐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
1.3指导能力方面
社团指导教师是确保社团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但调查发现,学校社团教师的指导能力及指导成效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受激励不足的影响,社团教师队伍中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偏少;另一方面社团中年轻的教师居多,他们虽有较大热情,但由于专业不对口、管理能力不佳等原因,无法用自身知识技能有效地引导本社团的学生开展活动。
调查数据显示(见表3),只有1525%的社团教师表示自己有很强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3923%的教师表示专业技能水平不理想;仅有1034%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60%左右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对外交流能力一般或较弱。在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方面,20%的教师对自己没有信心。这表明社团教师的指导欠缺实效。从调查得知,大部分社团指导教师没有经过社团建设的相关培训,他们的社团组织形式多数以讲授型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4资源保障方面
近几年学校大力支持发展社团,但伴随着社团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对社团的投入却比较少,场地与经费不能满足学生社团提升的需要。
调查显示(见表4),在针对“你认为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所面临的困难”时,有57位教师选择“缺乏活动经费”,占比92%,排在首位,由此可见缺乏活动经费是教师社团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选择“缺乏活动场地”的教师占比69%,说明缺少活动场地也制约着社团活动的开展;选择“缺乏管理制度”以及“缺乏教师指导”的教师占比50%左右。
2中职学校社团指导教师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缺乏,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
中职学校在加强社团建设的过程中,一般会把焦点聚集在场地、资金、人员配备等方面,往往忽略社团指导教师管理的问题。根据调查,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尚未制定相应的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首先,缺乏有效的聘任机制,很大一部分社团指导教师的聘任都是学校各专业科室要求的,负责社团管理的部门只进行材料的收集和审核,导致社团指导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缺乏一套规范的指导教师聘任标准和流程;其次,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目前学校对于社团指导教师的考核形式单一,仅仅停留在对社团指导教师出勤上的考核,关于指导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成效情况,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再者,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学校在年底对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进行统计并给予发放课酬,但发放时间相对滞后,激励作用不明显,且在评优表先、职称申报等方面并没有一定的倾斜。由于社团管理在聘任、考核、激励制度上的匮乏,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状态出现两个问题: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部分指导教师没有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对社团的管理采取放任态度。
2.2师资队伍不足,指导教师能力欠缺
目前学校的社团指导教师大部分是由专业教师兼任,他们分配到社团上的精力和时间比较少,参与社团活动的次数不多,很容易造成社团指导效果不佳。调查发现,不是所有的老师有意愿去指导学生,部分是被安排的,选聘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出现指导不擅长、不到位的问题。另外,由于激励机制不明显,社团教师总体上数量偏少,有一些社团的指导教师为班主任或行政兼课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学习,缺乏实践经验,难以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指导和支持。调查了解到,虽然学校提倡教师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但对教师社团指导能力方面缺乏关注,有85%的社团指导教师表示没有接受过社团建设的相关培训,社团指导教师在思想政治、组织协调、专业技能、对外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
2.3场地经费等资源不足,指导教师缺乏物质保障
学校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除了要有精神方面的支持,还需要有物质层面的保障。无论是专业类的社团活动,还是文体类的社团活动,都需要配备相对固定的场地和合理的活动经费。但从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中得知,场地方面,现只有少数社团拥有内部固定场地,大多数的社团没有固定的场所开展活动;有些科室存在自己内部场地只提供本专业学生使用的现象,其他专业科室的社团组织必须向学校提出申请才能给予借用;资金方面,调查显示,89%的老师认为缺乏活动经费是社团活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学校除了给予社团指导教师一些课酬奖励外,没有在日常开展社团活动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导致社团活动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3中职学校社团指导教师培育体系的建议措施
3.1搭建组织引领和宣传传播“双平台”,积极营造校园社团文化的氛围
学校要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高度将社团指导教师的管理与培养纳入学校和师资管理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之中,强化组织引领作用,完善社团管理规章制度,调动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协力配合,为学校社团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为社团指导教师培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加大社团指导教师选聘宣传力度,搭建社团教育交流平台,促进社团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召开动员会、协调会、研讨会等形式,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宣传社团指导教师选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指导。
3.2建立聘任、考核、激励“三机制”,充分提高社团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
建立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制定聘任标准,保证指导教师质量,明确社团指导教师的职责和权限,保障双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设置有效又易于评价的考核指标,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指导社团工作对社团指导教师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一般性要求,又要体现对不同类型社团进行指导的特殊性要求,确保考核指标的全面性、可比性和导向性;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能极大调动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3.3侧重政治、思想、业务、管理“四培养”,着力提升教师的社团指导能力
优秀的社团指导教师对社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思想还是专业方面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职学校应制定合理的年度社团指导教师培训计划,有组织地定期进行培训,聚焦政治把关、思想引领、业务指导、管理创新等4个维度对社团指导教师进行培养,注重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专业技能指导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对外交流沟通能力等,使社团指导教师掌握专业化、系统化的社团指导知识,对社团指导更具有成效性。通过专题讲座、外出调研、学习交流、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学习,强化教师政治站位,严把意识形态责任关;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主动将学生思想政B7pZl2djuu3nGLODPy8iow==治教育与社团指导相融合;提升专业技能,助力学生专业发展;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激发学生社团参与积极性。
3.4供场地、经费、资源等“多供给”,为指导教师顺利开展社团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依托于各式各样的活动,活动的组织开展需要涉及场地、经费、资源等方面问题,需要得到学校的充分支持。第一,学校要优化校园资源配置,适当地开发新场地,或者调配各专业科室的实训场所,进行资源共享,满足社团指导教师带领大量学生开展活动的需求,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第二,学校可以将社团所需经费纳入固定经费预算,为社团指导教师提供定量指导经费,便于指导活动顺利开展。社团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在学校批准的情况下积极寻求知名企业赞助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资金来源,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共同合作、互利双赢;第三,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为指导教师提供育人载体,定期组织社团指导教师座谈和调研,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社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李翔,罗泽意.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社团育人改革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2023,(04).
[2]沈可,万东升.新时代高校社团育人功能及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5).
[3]刘文豪,高园园.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社团文化创新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3,(07).
[4]魏茵,高亚萍.探析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教育管理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9).
[5]魏竞.五年制高职社团指导教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