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省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社团是主要的思政育人阵地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吉林省职业院校在信息化经济形势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有效地将思政育人的目标融入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中。
关键词:信息化经济;吉林省;职业院校;思政育人;学生社团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9.041
0引言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信息化经济时代呈现多样化、高质量、数量化的特征。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其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学生社团是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研究如何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学生社团建设实践,对于提升吉林省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化经济形势下吉林省职业院校思政育人现状分析
吉林省职业院校思政育人工作在信息化经济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手段和途径进行思政教育;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思政育人的工作,也受到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较高要求。然而,目前吉林省职业院校在思政育人方面仍存在问题,如思政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等。同时,学生社团作为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其建设和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社团活动缺乏思政元素,指导教师配备不足,社团管理不规范等。
2把思政育人的目标融入学生社团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必要性分析
适应社会需求变化:随着信息化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把思政育人的目标融入学生的社团建设中,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提高思政教育质量:作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学生社团是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在学生社团建设中融入思政育人的目标,能够使思政教育的形式、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性、实效性得到提升,促进学生思政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社团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可以让学生展现个人魅力,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素养。在学生社团建设中融入思政育人的目标,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可行性分析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为职业院校在学生社团建设中融入思政育人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实践经验:一些职业院校在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学生社团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师资力量:吉林省职业院校拥有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思政教育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精湛的教师队伍,为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学生社团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学生社团建设的策略与实践路径
3.1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人的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吉林省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明确思政育人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中,应明确社团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等,确保社团活动与思政育人目标相契合。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机制,规范社团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价等环节,确保思政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
3.2创新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
学生社团应结合自身特点,创新社团活动内容与形式,增强思政育人效果。如开展演讲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思政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与职业素养相关的社团活动,如模拟职场、职业生涯规划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3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增强协会的育人能力
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学生社团的重要力量。吉林省职业院校应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思政育人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为社团活动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加大对辅导教师的培训考核力度,促进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其育人的本领。
3.4健全管理机制,规范育人行为
完善社团管理机制是确保思政育人目标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吉林省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社团管理制度,明确社团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配,确保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各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社团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社团活动的监管和考核,确保社团育人行为符合思政育人目标的要求。
4实践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了吉林省内几所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学生社团建设实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案例一:技术实践与思政结合的“智慧公益”社团
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信息化的快速进步而不断攀升。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某职业院校创建了“智慧公益”社团,将技术实践与思政育人相结合。
技术实践项目:社团成员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公益性质的信息技术项目,如为残障人士开发的辅助软件、为农村学校建立的在线教育平台等。
思政元素融入:在每个技术实践项目中,社团都强调其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成员们在开发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技术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技术为社会服务的意义。
志愿服务活动:社团定期组织成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为社区提供免费的IT技术支持、为老年人提供技术培训等。成员们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在认识社会责任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
成效与影响:该社团成立以来,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技术服务,还培养了一批既具备技术能力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继续发挥他们的技术和思政优势,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案例二:“红色基因”传承社团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某职业院校创建了“红色基因”传承社团。
红色主题活动: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等,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如讲述革命故事观看红色电影等。
文化传承项目:社团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传承项目,如整理校史校情、挖掘地方红色文化等。通过这些项目,学生不仅了解了学校和地方的红色历史,还增强了文化自信。
社会实践活动:社团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为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宣讲、为青少年提供爱国主义教育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培养和加强。
成效与影响:该社团成立以来,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培养了一批具有红色基因和爱国情怀的优秀学生,这些学子将继续传承红色文化,发扬光大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两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学生社团建设实践的具体做法和成效。通过创新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一些职业院校在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学生社团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思政育人目标紧密结合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团管理不规范、指导教师配备不足等。
5结论与展望
在信息化经济形势下,吉林省职业院校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学生社团建设实践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社团管理机制,通过明确思政育人的目标,创新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推动学生社团教育效果的有效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今后,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提供坚实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社团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优化。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共同推动职业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佳.试论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以无锡开放大学学生社团为例[J].科技视界,2017,(24):2021.
[2]仝艳丽.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与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20,(03):3538.
[3]黄书琳.“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建设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23,36(02):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