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档案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演变出发,探讨了档案工作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承担新角色、发挥新作用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作者认为,档案工作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服务支撑体系。档案工作从过去的“记录者”角色逐渐转变为“管理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等多重角色,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社会治理;档案工作;记录者;管理者;参与者;引导者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档案工作是指对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档案实施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等管理活动。档案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服务支撑体系。档案工作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信息和证据,保障社会治理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正性。档案工作也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历史经验、文化传承、科学创新等资源,促进社会治理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社会治理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不仅涉及政府部门,还涉及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多方参与者。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治理环境中,档案工作如何适应社会治理的变化和需求,担当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成为档案学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工作在传统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档案工作在传统社会治理中承担“记录者”角色的历史
档案工作在传统社会治理中承担“记录者”角色,主要是指档案工作以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各种档案为主要职能,为社会治理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信息和证据,保障社会治理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正性。这一角色在我国档案工作发展史上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渊源。
从古代到近代,我国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档案制度和机构,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在封建社会,档案是维护皇权和封建秩序的重要工具,是制定法律政策和处理政务的重要依据,是评定功过罪责和奖惩赏罚的重要凭证;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档案是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解放的重要武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证据,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革命的重要资源。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档案工作以收集、整理、保存各类革命历史档案和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各类现行档案为主要任务,以满足党政机关内部管理和决策需要为主要导向,以实体档案管理为主要形式。这一时期,档案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改革开放以后到新时代开启之前,我国档案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发展为主要动力,以完善法规制度和管理体制为主要手段,以加强资源建设和利用开放为主要内容,以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方向。这一时期,档案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益和推动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档案工作在传统社会治理中承担“记录者”角色的局限性
(1)被动性。档案工作在传统社会治理中承担“记录者”角色,主要是对社会活动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实行记录和管理,而不是对社会活动中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实施预测和引导。档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适应和响应社会治理的需求和变化,而不是主动参与和影响社会治理的过程和结果。
(2)封闭性。档案工作在传统社会治理中承担“记录者”角色,主要是为政府部门内部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而不是为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多方参与者提供服务。档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封闭地实施自身管理和利用,而不是开放地实施资源共享和利用。
(3)单一性。档案工作在传统社会治理中承担“记录者”角色,主要是以实体档案为管理对象,以纸质文本为表现形式,以文字数据为内容载体,而不是以电子档案为管理对象,以多媒体形式为表现形式,以多维数据为内容载体。档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一地实施信息收集和存储,而不是多元地实施信息处理和分析。
(4)滞后性。档案工作在传统社会治理中承担“记录者”角色,主要是以历史经验为依据,以现有规范为标准,以固定模式为方法,而不是以未来发展为目标,以创新思维为导向,以灵活机制为手段。档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滞后地实施知识积累和传承,而不是前瞻地实施知识创新和应用。
二、档案工作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承担多重角色的必要性
1.档案工作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承担“管理者”角色的必要性
(1)社会治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治理中涉及的信息量、信息类型、信息渠道和信息载体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必须跟上社会治理信息化的步伐,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满足社会治理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2)随着社会治理模式逐渐朝向法治化深化,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也逐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逐步推进,社会治理中的法律规范、法律责任、法律监督等环节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信息和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及时性的要求亦在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档案作为信息和证据的关键载体,必须紧随法治的步伐,不断完善档案法律体系,增强档案管理的责任制和监督机制,推动档案管理法治化进程。(3)随着社会治理创新化的趋势日渐明朗,对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至上、数据驱动、科技引领的理念逐渐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主导方向。作为关键的数据和科技资源,档案必须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步伐保持一致,不断创新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步伐,推动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档案工作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承担“参与者”角色的必要性
(1)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对档案工作提出了广泛参与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非政府部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档案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治理的各方参与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性、协同性和服务性。(2)社会治理问题复杂化程度不断加深,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深入解决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和期待,涉及民生、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治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档案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体系,必须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在社会治理中的历史性、文化性、科学性,为社会治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历史经验、文化传承和科学创新等资源。(3)社会治理价值多元化程度不断提升,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建设,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人权尊重等方面的社会治理价值有了更高的认同和追求,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诉求和期待。档案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必须充分体现档案资源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性、公益性和教育性,为社会治理价值的实现提供价值引领、价值传播、价值教育等服务。
3.档案工作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承担“引导者”角色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它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达,是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力量推动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保障人民幸福安康、促进人类进步与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档案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增强档案资源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引领、价值传播、价值教育等服务。(2)档案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档案资源是记录和反映社会活动的客观记录,其中包含了丰富而多样的价值信息和价值判断。记录了我们的历史,揭示了我们过去的成就和错误,显示了我们的进步和挑战。其中包含的不仅是数据和事实,还有价值观、信仰和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3)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宣传者和实践者。档案工作是以档案资源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的专业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宣传者和实践者。档案工作的目标是使档案资源最大化地为社会服务,其中就包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档案工作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承担多重角色的具体措施
1.承担管理者角色
(1)完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精神,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权限、程序和责任,保障档案的合法权益和安全利用,为档案管理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和指导。同时,应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档案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法律落地生效,为档案管理提供具体的法律指引。(2)建设智慧档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档案管理平台,推进电子政务档案的在线收集、存储、检索和利用等功能,提高电子政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电子政务档案资源的共享化、开放化和服务化,为政府部门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要进一步完善技术系统,确保档案数字化、电子化的高效运作,包括提供更先进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各级档案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并提供便捷的在线档案检索和利用服务,满足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3)拓展档案利用渠道和对象。创新“互联网+档案”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将档案资源与社会公众实施有效连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与便捷化的档案服务,打破时空限制和对象限制,满足公众对档案的多元需求。还要通过建立档案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与相关行业和学术界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档案资源在科研、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加强档案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档案的认知和利用能力,并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档案保护和利用,形成多元化的档案服务网络。
2.承担参与者角色
(1)加强信息共享与透明度建设。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参与者,档案工作要通过信息共享与透明度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的各方参与。应积极开放档案资源,将档案中所记录的历史经验、政策实施过程和决策依据等信息广泛共享,为公众、社区和利益相关方提供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知识和参考依据。还要规范档案管理和公开工作,增加社会成员的参与感和信任度,促进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社会治理的协调性和包容性。(2)传承社会记忆与文化认同。档案工作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扮演参与者角色的另一个方面是其对社会记忆和文化认同的传承。应保护、整理和利用好档案资源,深入挖掘档案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价值,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并通过档案的研究与展示,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共识。还要激发社会成员的参与热情,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社会治理的决策和实践,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3)推动合作与创新发展。档案工作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参与者,要通过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与创新推动社会治理的发展。应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支持作用,与学界、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开展档案资源的开放共享、数据挖掘与分析以及应用档案资源开展政策评估和社会问题研究等工作。这种合作与创新推动有助于拓展社会治理的思路与方法,提高治理效能,促进社会治理的全面参与和共同建设。
3.承担引导者角色
(1)优化信息管理和传播策略。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类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信息传播策略和渠道,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档案信息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中,为社会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加强对档案资源的保护、整理和利用,深入挖掘档案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通过对各类档案开展研究与展示项目,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共识。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3)提供治理决策支持服务。加强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与分析,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演变规律,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档案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向决策者反映档案利用情况和社会反馈情况,为决策者提供价值指导。通过建立档案评价体系,对社会治理的效果和影响实施评估和监督,为决策者提供改进建议。
四、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档案工作在社会治理中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演变。档案工作从过去的“记录者”角色逐渐转变为“管理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等多重角色,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笔者从档案学的视角,对档案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开展探索和反思,为档案工作如何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 芸.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构建现代化浙江档案治理新体系[J].中国档案,2019(12):24-25.
[2]蓝剑平.我国社会协同治理的主体障碍及解决路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12):71-75.
[3]张庆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解与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7(S2):48-50.
[4]朱小慧,丁华东.面向善治的乡村档案治理机制探论[J].山西档案,2022(05):83-91.
[5]林进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理论特质[J].理论导报,2019(10):35-36.
[6]宁友金,王永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价值、困境与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1):34-39.
[7]张 华.三全育人视域下红色档案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J].档案天地,2023(02):40-43.
[8]王思婕.协同式智慧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以丽水市智慧档案建设为例[J].浙江档案,2019(11):29-31.
[9]徐拥军,龙家庆.档案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3(01):20-27.
作者简介:杨洋(1988—),男,回族,宁夏中卫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