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是中国在治理模式上的创新,其出现和成功有其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乡土自治文化、国家整体治理文化是其“文化基因”的关键维度。高校可以通过从传承“文化基因”、增强大学治理智慧、提高师生文化自信、提升大学文化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更好地运用、发展和宣传好枫桥经验。
0 引言
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主要理念源自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中国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中国制度和中国治理模式的成功,是一代一代中国人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政治治理方面的成功实践。枫桥经验是我国治理的基本经验之一。近年来,党中央对枫桥经验的高度重视及其在实践层面的不断推广与创新引发了学界研究热潮。讨论最多的是公安类,其次是诉讼法与司法制度,再者是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此外,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媒等学科也对枫桥经验有着一定的讨论[1]。总的来看,既有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枫桥经验历史介绍、经验总结与推广应用、基层治理、场景化运用等方面,关注的重点是枫桥经验之于中国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的启发和意义,未特别重视文化视角的关切。研究枫桥经验的“文化基因”及其传承发扬很有必要。
1 溯源枫桥经验文化基因的现实价值
枫桥经验是有浙江特色、中国高度和世界意义的治理经验,是从发端于基层的地方性实践上升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持续实践的结晶,也是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经验[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着力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然而,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输出、文化领导权的确认等问题需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与“金德尔伯格陷阱”。枫桥经验有其文化渊源。它发源于浙江诸暨,作为社会治理实践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连接和柔性力量,对于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为域外基层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枫桥经验内的文化基因不仅可以为这一中国独特的社会治理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也为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文化力量和精神动力。一方面,溯源枫桥经验的文化基因,有助于丰富枫桥经验的理论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治理背后的文化密码。另一方面,在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发展中对枫桥经验蕴含的治理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对于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发挥世界文化影响力也具有突出的价值和意义。
2 枫桥经验的文化基因
枫桥经验的文化基因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乡土自治文化、国家整体治理文化背景四个维度。
2.1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礼法社会与儒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与枫桥经验存在内在关联。传统儒家文化重视道德教化,强调道德和法律作用的相互配合,具体体现为仁政思想、民本思想、尚和观念、克己复礼和道德教化等[3]。其中的人本主义精神被誉为中国古代法制文化的哲学基础,传统的“以德化人”理念历久弥新,散发着文明理性之光,是中国古代治理哲学的核心所在。这一治理理念蕴含着对道德教化的极高重视,强调通过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准来达到治国理民的目的,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智慧和文化追求。事实上,这种以道德教化为核心的治理思想,是串起了儒、道、佛三家哲学的。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治”“忠孝”等概念,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精神,乃至佛教强调的“慈悲为怀”“拔苦与乐”都反映了以德治国的理念,起着柔性引导作用,共同构筑起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框架。
2.2 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的地域特色文化
地理环境、群体人格特征、人文等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的地域文化与枫桥经验有内在关联。具体包括:兼具山区文化与水乡文化特质的越地群体人格特征“既强悍直爽又精明善谋”;面对社会治理问题时,既能够坚定不移,又能灵活应对;既敢于直lSo1b4pF29G8PXBpCHFNxZoXoUXPrSV2Xg2benvZ8Bw=面矛盾,又善于巧妙调解。绍兴名士“重义轻利、治平天下”的价值操守和人生理想,倡导以义利社会,以道德修身心,以文化润民生。枫桥富有地域特色的以“忠”“孝”“义”为内核的乡贤文化,强调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始终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公共事务。耕读传家、尊师重教的耕读文化倡导知识的传承和智慧的积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运用智慧和知识进行决策管理。急公好义、爱说理、为道德追求的理学文化,鼓励公正和理性,倡导通过讲理来解决矛盾和冲突,在枫桥经验中体现为通过法治和民主协商来处理社区问题。
2.3 中国绵延的乡土自治文化
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自治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早期的乡绅自治,还是现在的村民委员会,都是乡土自治文化多样化演变的体现。它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中,不仅体现了民间自治的传统智慧,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无讼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礼法合一的法律文化特征,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推崇无讼理想和德法并举的治理理念。乡土自治文化的核心,在于村民通过自组织的形式,就本土的共同事务和问题进行协商、决策和管理。这种自下而上的自治模式,不仅加强了社区成员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动,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4]。它是一种传统与现代、规范与自由、个体与集体之间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性。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洗礼后,这一文化逐渐适应了现代社会治理的需求,展现出更加活跃和灵活的面貌。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乡土自治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导向。面对法治环境、经济基础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挑战,如何在保持文化传统的同时,促进乡土自治向更加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当代中国的乡土自治文化,正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过渡。这种过渡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尤其体现在强调居民主体性、提倡合作共赢、强化法治建设与人文关怀结合等方面。在这一进程中,乡土自治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粹,也吸纳了现代治理理念,成为推动社会和谐、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枫桥经验推进着当代中国的乡土自治文化发展,其正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过渡。这种过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尤其体现在强调居民主体性、提倡合作共赢、强化法治建设与人文关怀结合等方面。枫桥经验的诞生,让乡土自治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粹,也吸纳了现代治理理念,成为推动社会和谐、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
2.4 国家整体治理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治理文化与枫桥经验内在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这一制度体系注重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性及独特的民族性,在实践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文化汇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引领了枫桥经验的正确方向。枫桥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哺育的政治实践优秀样本。现代治理文化推动枫桥经验的持续创新,在现代治理文化的影响下,枫桥经验不断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如信息化、法治化、民主化等,使得这一经验能够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继续发挥作用。
3 枫桥经验的文化基因对高校文化建设的vMqfRe7JuXn5wW1yqdNlROXPKiGbMkMl23VjRP8Xz0E=价值
3.1 传承枫桥经验中的文化基因,增强大学文化创新能力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转型升级,不仅关涉如何传承旗帜的问题,更涉及如何通过创新将经验上升为理论进而建构习近平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的理论框架问题。高校要将枫桥经验的实践和经验运用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国家治理文化的教育和研究中,通过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和社会实践等,进一步去挖掘枫桥经验的文化基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基层社会治理思想。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枫桥经验的宣传和实践,也能够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大国的责任与担当。高校要把中华文明中的活东西、西方近现代文明成果中的新东西以及社会文明中的好东西,三者熔为一炉,创造出面向新世界的文化理念,通过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等,把枫桥经验打造为国家竞争的软实力。
3.2 宣传枫桥经验中的文化魅力,增强师生文化自信
宣传枫桥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自信的建构过程。宣传枫桥经验,不仅是对一个地方治理模式的推广,更是对中华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够让师生看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更能够让世界理解中国的文化和智慧,从而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石。作为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的重要群体,师生的文化自信和自强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通过开展教育和实践,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枫桥经验的独特文化价值,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展壮大枫桥经验。在文化自信激发下,大学师生在国际化办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把枫桥经验的文化基因传播出去。
3.3 传承枫桥经验中的治理文化,增强高校治理智慧和治理能力
枫桥经验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基层治理智慧。高校要把枫桥经验引入到内部治理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德法并举”,加快形成“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治理文化。公共事务要从“单一治理”转向“系统治理”,激发学术权力的学术治理作用,发挥行政权力的公共管理功能,保障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强化问题导向,加快学生心理问题、校园安全问题从“末端治理”走向“源头治理”、从“传统治理”走向“智慧治理”,提高治理的前瞻性和精准性。建设枫桥经验数字化应用平台和场景,提高信息的精准性和集成性,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提高矛盾调解和处理能力。加强学生社区管理,发挥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作用,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引导和支持,防止大学管理“中学化”。
引用
[1] 郁建兴,任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J].学术月刊,2018,50(12):64-74.
[2] 徐汉明,邵登辉.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J].法治研究,2019(3):94-108.
[3] 梁军,周娅丽,王建峰.“枫桥经验”中的本土文化传统及其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9(5):82-87.
[4] 赵慧,高虎.由“枫桥经验”看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J].文化学刊,2019(1):48-51.
本文系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145329)成果;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145441);浙江理工大学党建思政研究项目(DS202310Y)
作者简介:罗超群(1979—),男,湖南邵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就职于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杨运姣(1984—),女,湖南湘潭人,硕士,副教授,就职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