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德育渗透策略

2024-10-31 00:00岳月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8期

在立德树人思想指引下,音乐教育与德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德育有效融入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够赋予音乐以灵魂,还能够使学生在享受音乐带来的幸福感与审美体验的同时,促进其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这与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要求高度契合。为此,音乐教师应充分挖掘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德育资源,通过精心挑选的音乐素材与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其审美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过程不仅是基础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整体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

1 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与德育密不可分,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关系。通过音乐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审美情趣,还能够提升自身的情感认知、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音乐能够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独立思考能力。音乐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媒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和情绪调节能力。通过音乐学习和表演,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不同的情感状态,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形成坦诚、真实、有同理心的品质。音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2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2.1 顺应音乐课程改革趋势

对小学音乐学科来说,将德育渗入其中,顺应了音乐课程改革趋势[1]。首先,将德育渗入音乐教学当中,能够让教师教学作出改变,由以往的重视音乐基础知识过渡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也对教师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通过落实德育工作,更能保证教学质量,也是推动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关键。其次,在音乐课程中科学地融入德育,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成效,在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能够真正明白音乐课程存在的价值意义,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改革中,对于音乐学科的考核,除了要求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还特别强调学生应具备相应的音乐素养。这一要求不仅体现了对音乐学科本身的重视,也顺应了德育的要求,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 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学习和演唱富有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能够直接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例如,当学生演唱爱国歌曲时,那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让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情感的激发和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和态度。

2.3 强烈的音乐美感侧重对学生情感的调动

音乐作为一门非应试型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其课业负担和考核压力较轻,因此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欣赏、感悟、演绎等能力。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美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不会感到压力,一般会沉浸于美好与愉悦的氛围之中,深刻体会并领悟到音乐所传达的真善美。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也接受着艺术的熏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能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为愉悦的心情体会音乐的内涵、思想、情感,对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如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音乐教学在德育方面的优势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3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小学音乐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任务,更被视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音乐德育渗透的现状加以分析。

其一,教学理念的融合度不足。虽然教育大纲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可能过于侧重技能训练,忽视了通过音乐传递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这导致德育在音乐课堂上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

其二,教材内容选择需优化。目前的音乐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德育元素,如爱国歌曲、道德故事等,但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仍有待提升。部分教材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使得德育内容的传递效果大打折扣。

其三,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需加强。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有深厚的德育理论基础和教育技巧,才能有效地将德育融入音乐教学。然而,部分教师可能在德育方法上存在不足,影响了德育渗透的效果。

其四,教学方法需创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影响德育的渗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等,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其五,学校和家庭应协同推进。学校应与家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和推动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工作。然而,现实中,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期望可能更多停留在技能层面,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4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策略

4.1 烘托人文意识,树立价值观念

音乐学科的道德教育作用不容忽视,它能够深刻表达作曲家和填词人的情感和体验,并真实反映时代的思潮和精神面貌,因而教师要重视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并对音乐作品进行诠释,从而指导学生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对道德情操的培养[2]。例如,在学习民歌《茉莉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着装以及道具等方式,创设乡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感受乡村生活的简朴和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通过学习民歌,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正确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4.2 创设德育情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环境和教学设施,创设与德育内容相关的情境。例如,在教室中悬挂与德育主题相关的图片、标语,布置音乐角或展示区,展示学生的音乐作品和德育成果,使学生在进入教室时就能感受到德育的熏陶。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与德育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如爱国歌曲、感恩歌曲等,进行播放和演唱,以此创设德育情境[3],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过程中直接感受到德育的内涵。

4.3 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渗透德育

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在思维能力、学习理解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同时由于其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更加喜爱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各种音乐活动的组织是必不可少的。如音乐比赛、音乐节、文艺汇演、音乐剧表演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实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4.4 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以教科书为主体,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演唱技巧、人物故事等均来源于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与品质将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注重对教科书中道德教育资源的利用,在教育过程中自觉地发掘出教科书中的道德教育材料,再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引入,让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内容有所了解,提高道德教育的渗透效果。比如,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首歌的产生和发展,引导他们去了解抗日战争的历程,感受到它所包含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绪。另外,还有《国旗国旗真美丽》《我们多么幸福》《我的祖国》《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曲,这些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另外,《军民大生产》《船工号子》等反映了广大农民辛勤劳作的热情和艰辛的劳动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歌曲将道德教育融入音乐教育之中,进一步提升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4.5 选取具有德育意义的音乐作品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情感表达和意义传递,深刻影响学生的心灵。选取具有德育意义的音乐作品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作品主题应与德育目标相契合。关于友谊、助人为乐、团队合作等主题的音乐作品能够加深学生对友善、合作和尊重他人的理解。音乐作品的歌词和旋律要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动,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并表达出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也是一种德育意义的选择。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能够传递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帮助学生认识并尊重自己的文化身份。传统民歌、民族乐器演奏等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选取具有德育意义的音乐作品是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融合的重要一环,教师应精心挑选那些主题与德育目标相契合、情感表达积极向上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4.6 体验乐器演奏,培养继承与发扬传统意识

我国的民族乐器十分丰富,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四大类,古筝属于弹拨乐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希望学生能通过学习、了解古筝,开启对民族乐器的兴趣之门,聆听更多的民族乐曲,进而了解和传播不同种类的民间音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于是,笔者在课堂中引入“古筝练指器”,以模仿古筝演奏技法为重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乐器演奏非常感兴趣,古筝练习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实体验到“弹古筝”的感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进而培育出热爱、继承、发扬优秀民族音乐的意识。

4.7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道德发展水平,以便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方案。对于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音乐作品的内涵,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感;对于音乐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基础入手,通过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道德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相应的音乐作品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为他们提供展示和发挥的平台,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5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新体系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主要依据和发展方向,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注重对多元化教学形式的应用,这样才能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不断增强。

引用

[1] 刘娟.刍议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4(1):38-39.

[2] 王霄月.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策略[J].辽宁教育,2023(23):82-84.

[3] 陶业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求知导刊,2023(30):101-103.

作者简介:岳月(1985—),女,山东邹平人,本科,一级教师,就职于山东省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