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对独立学院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影响研讨

2024-10-31 00:00郑昱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8期

独立学院是现代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的建筑风格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而且对学生的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独立学院的建筑风格多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建筑空间布局中传达特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环境,建筑风格对学生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究建筑风格对独立学院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作用,并为未来校园规划与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这也是当前社会的热议课题之一。

1 独立学院建筑风格分类

1.1 传统建筑风格

传统建筑风格在独立学院建筑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独立学院建筑的特点是充分利用本土建筑材料和传统建筑技术,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传统建筑风格以尊重和传承历史文化为特征,多采用自然材料如砖、石、木等,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气息。如中国南方一些独立学院,其传统建筑形式多为徽派建筑,采用青砖灰瓦、马头墙、雕花窗等,既体现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又与周边环境相融。另外,传统建筑风格注重对称与比例,建筑布局多以中轴对称为主,既美观又有效利用了空间。且传统建筑注重细部的处理,如檐下斗栱、花窗雕花等,不但增添了建筑的美感,更显出工匠技艺的精湛。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功能建筑中,将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功能相统一,可为师生提供现代化、便捷的学习、工作环境,彰显独立学院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底蕴,使得独立学院成为一处充满人文气息的学习场所。

1.2 现代建筑风格

独立学院建筑设计注重体现简约、实用、创新的特征,它追求功能至上、结构简约、形式多样,同时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现代独立学院建筑多采用新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玻璃、金属等,既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又可实现大面积开放,营造空间透明的感觉。如部分独立学院在教学建筑中大量使用玻璃幕墙,这样既可以提高建筑的透光度,又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在建筑布局方面,现代建筑空间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自由组合与调整,这一设计思想为学院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现代建筑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绿色屋顶、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建筑技术在减少建筑能耗的同时,也能改善、美化校园生态环境。如一些独立学院的图书馆在设计中就利用了绿化屋面及自然通风系统,使整栋建筑既能节约能源,又能为师生提供更为舒适的场所体验。现代建筑风格以其新颖的设计理念与先进的施工工艺,为独立学院创造了一个高效率、绿色环保、灵活多变的教学环境。

1.3 混合建筑风格

混合式建筑是指独立学院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把传统和现代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建筑风格。在保持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筑的创新思想与技术手段,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混合型建筑将传统建筑元素进行再诠释、再创造,从而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如有些独立学院的大礼堂,其外形多为传统的砖石结构与木材料,内部则多采用现代钢结构与玻璃幕墙,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厚重与历史气息,又突显了现代建筑通透与开阔的特点。从建筑布局上看,混合型建筑强调功能与人文性的结合,建筑空间应满足现代化教育、科研需要,同时也要体现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如部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设计,把传统的书院式布局和现代图书馆的开放空间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有文化内涵,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学习环境。同时,它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创造性地运用传统园林元素,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如部分独立学院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将假山、池塘、廊桥等传统园林元素融入现代绿色建筑技术,既有历史韵味,又有利于现代环境保护。这种混合型建筑风格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在一起,可创造出一种既有文化传承又有现代活力的独特建筑风格。

1.4 其他特色风格

独立学院除具有传统、现代及混合型建筑风格之外,亦有其独特之处,往往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建筑形态,成为学院的亮点。如部分独立学院已大量采用生态建筑风格,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利用可再生资源、节能技术、绿色建材等,创造一个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校园环境。如部分独立学院的科研大楼在设计中采用了竖向绿化、太阳能电池板及雨水收集系统等,既可减少建筑能耗,又可为师生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工作、学习环境。再如,部分独立学院的科技楼、创新中心采用未来主义的建筑风格,以其前卫的设计理念与独特的建筑形态,展现出学院科技创新与未来发展的雄心。如部分独立学院的科技大楼采用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与智能建造技术,不仅外形时尚前卫,而且具备智能照明、智能通风、智能安防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利用率和舒适性。另外,有些独立学院也采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在深入挖掘地方建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元素进行创造性运用。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独立学院,创造性地运用地方民族建筑元素,如图腾、绘画、民俗装饰等,打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使之成为富有创造力与活力的学习与生活空间。

2 建筑风格对独立学院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影响

2.1 历史传承与文化认同

建筑风格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对学生的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独立学院的历史建筑都保持着创建初期的风貌,成为学校文化遗产的载体。它们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存在,也是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的综合体。通过这些建筑物,学生可以感受到学校的悠久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对校园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例如,一些独立学院的主建筑可能采用有历史沧桑感的建筑风格,其中有复杂的雕刻和装饰元素。这些建筑物不只是教学、管理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学生们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校园历史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认同。同时,校园内历史建筑风貌的保护与恢复,也是学校重视文化遗产的体现,通过定期的维修与保养,不但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更让学生懂得尊重与珍惜历史。这种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文化认同,让他们更加珍惜、认同学校的文化传统。但是,历史继承并非完全拒绝现代元素,许多独立学院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将现代设计理念引入校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这既丰富校园建筑的风格,又给学生提供了多元的文化体验,让他们对校园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同。

2.2 现代设计与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中,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精神的载体,许多独立学院将现代设计理念引入校园,不仅使其功能与美感得到提升,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开放性。现代设计思想强调简约、功能、可持续发展,将这些设计理念运用到校园建筑设计中,既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又能给学生创造出富有创造性、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如一些独立学院的新教学楼,其布局开放,空间设计灵活,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需要,自由安排学习与讨论的空间。这样的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造力。同时,独立学院的建筑风格也体现出现代设计理念的可持续性,通过使用绿色建材及节能科技,学校不仅能够营造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更将环保与永续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这种环境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注重环保的社会责任。同时,现代设计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美感。如有些独立学院将前卫的设计理念引入校园,采用独特的造型、鲜艳的颜色、新颖的材质等,这些建筑不仅带给人视觉享受,也激发了学生对设计与艺术方面的兴趣,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

2.3 校园环境与归属感

校园环境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建筑风格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对校园有归属感。一个好的校园环境,除了能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外,还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学院校园环境的总体规划与设计是影响学生归属感的重要因素。经过科学、合理规划,学校能为学生提供功能完善、美观的学习、生活空间。如一些独立的高校,通过绿化设计、景观规划等手段,使校园环境变得更加宜人、舒适,在提升学生生活品质的同时,也透过自然之美,加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校园建筑风格统一、协调一致,对学生的归属感也有很大影响。风格统一、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增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与归属感。如一些独立学院在校园建筑设计上使用统一的颜色、材料和形状,使整个校园显得整齐而有秩序。这种统一、协调,不但提高了校园的美感,而且在视觉上达到和谐,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另外,学院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是影响学生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学校营造开放舒适的公共空间,为学生提供交流与互动的平台,能增强其社会性,强化归属感。如部分独立学院在校园内设置开放休闲区、讨论区等,为学生提供交流与讨论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除了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外,更可借由社会互动增加归属感。

2.4 多元文化与包容性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筑风格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包容意识。校园建筑设计体现了多元文化,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并加强其文化认同。如一些独立学院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建筑设计中,如中式庭院、日式简式、西式古典等,这种多样化的建筑风格,能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理解多元文化,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如部分独立学院将多元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建筑设计中,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能在同一校园内找到自己所熟悉的文化元素,感受校园的包容与开放。在多元文化氛围中,学生不仅能提升生活品质,更能通过文化交融,培养学生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此外,多元文化建筑风格亦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学生对文化的包容。如部分独立学院在校园内建立了多种文化交流中心,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了交流与互动的场所。这些文化交流中心及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增进了学生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与包容意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与历史的载体。具有独特文化符号与审美特征的建筑,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促进其学业发展与身心健康。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建筑风格认知上的差异及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与交流,提升教育空间的育人价值,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为社会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本文系2024年汉口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校园建筑环境育人价值研究”(2024KXYJ03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昱(1984—),女,湖北武汉人,研究生,就职于汉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