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融入园林景观意境构建的实践设计路径

2024-10-31 00:00袁磊韩文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8期

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在城市空间内打造兼具美感与生态特色的绿色空间,以打造更为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融入中国传统美学,能更好地呈现园林景观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提升园林景观品质的同时,带给人们良好的观赏体验。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彰显民族特色、传承传统文化有促进作用。因此,联系实际情况分析中国传统美学在园林景观意境构建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1 中国传统美学融入园林景观意境构建的意义

基于中国传统美学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能够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和谐统一,最大程度上发挥城市空间与生态优势,营造园林意境。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凸显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美学本身就是基于传统文化、伦理思想形成的,其在园林景观意境构建中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展现文化内涵与魅力,实现民族文化复兴。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有差异的美学思想与文化,因此将地域特色美学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重新唤醒当代社会大众对传统美学追求的有效途径,对于美学与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第二,优化生态环境。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适中、均匀、协调等是较为主流的美学思想,而返璞归真更是揭示了“美”的本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实现意境交融、情景交融,打造专属于中国的特色园林景观。在这种追求和谐美、真善美的思想指导下,园林景观意境构建会更加注重以“原生态”植物、景观为核心,辅以建筑、植物、景观小品等元素进行空间划分和意境营造,因地制宜地构建园林景观。这样不仅能降低园林景观建设成本,还能提高园林的生态性,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同步进行。

2 中国传统美学融入园林景观意境构建的实践设计

2.1 意境交融设计

“意境”主要是指创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景境相融合从而形成的艺术境界,需要设计师自身对园林景观设计最终想要呈现出的效果与意境有着清晰认知,实现人文主体思想与客观景物的有机融合。如图1所示的“古窑遗韵”长沙窑园林木桥荷塘特色景观,是该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古窑遗韵”长沙窑园林,主要是提取了中国唐代古窑址——长沙铜官窑的地域元素与特点。丘陵地带、湖光山色给人浪漫的乡野田园色彩,生产的罐、壶、盘、碗、水注等日用瓷品、器物造型丰富,花鸟诗文等装饰性元素也能够充分展现出唐朝的历史民俗与审美特点。

图1中的园林景观水景区的设计,主要包含白鹤泉、古诸湖、木桥荷塘等小景观,提炼地域元素的同时也将古窑遗址原本湖光山色的风景特点充分展现出来,设计中主要是利用了地形高低差打造阶梯式湖面,白鹤泉则是被设计成涌泉作为水系源头。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呈现水景灵动朴实、水岸蜿蜒曲折的优美景态,同时与乡野绿植相互映衬,展现古窑地域的绝美风貌。平桥栈道则是就地取材,保留古老街道的麻石、青砖等建筑元素,体现长沙古窑遗址的建筑特色,将其铺建成游园小路,周围杂乱的草木、自然生态与人工建筑相映成趣,呈现随性淡然的意境,突出自然与家园的双重特点。设计师在水土空间内,再现了长沙乡野的自然风景。基于人文精神重拾历史文化,结合家乡生活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营造出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与淡然随性、简单质朴的园林景观,传达其“自然本无意、家园自有心”的核心理念,实现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景境相契合。

2.2 情景交融设计

情景交融是传统美学融入的主要方式,需要设计师充分利用建筑、装饰、小品、山水等,以情融景,以景示情,增强整体意境,通过这种方式为观赏者带来情感上的共鸣。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中可以提取到,园林景观意境构建若是想要达到效果,应更加注重本质,返璞归真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机,凸显协调、中和之美。这种美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以扬州“个园”为例,其在设计时就巧妙地提取了四季自然景物元素,并将其运用于“四季假山”的造景之中(如图2所示)。

图2中分别呈现了扬州个园春夏秋冬四季假山的景观特色,这种意境构建能够更好地呈现“个园”山水、艺术特色,既能够提升园林品质,又能够以景观具象化情感,带给人别样的感受。春景是以石笋插入竹林,着重于雨后春笋,呈现出淡雅而如笑之感觉;夏景位于荷花池畔,湖石与过桥、山洞等的紧密连接,给人好似进入炎夏浓荫之境,苍翠如滴;秋景是以坐东朝西的黄石假山为主体,峰峦起伏山势雄伟,登山俯瞰给人秋高气爽之感,明净如妆;冬景采用雪石堆叠的雪狮图如隆冬白雪,再与白雪相互呼应,惨淡之感的同时也能带给人片刻静谧,感受严冬下万物沉寂的安静。这种园林景观呈现,可以在不同季节为人们带来差异性体验与感受,能满足不同社会大众对于不同季节与风格意境的追求,实现移步换景,情景交融,凸显园林特色的同时,利用不同景观特色相呼应,将中国美学的“自然和谐”思想观念真切体现出来,符合传统美学特点。

2.3 时空转换设计

世间万物均是在“时空”中予以体现,时间与空间因自身的不可逆性所延展出了不可比性,相同的园林景观设计,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组合下,也能够呈现出不同意境。从时间层面来看,设计师可以通过植物与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不同时间的不同意境。如图3所示,园林建筑窗前可以种植芭蕉而形成“窗趣”,芭蕉是一种叶片较大,且叶脉呈现横纹平行状的植物,叶色嫩绿、明亮,叶心卷曲,有着平安、清雅的气质,江南一带盛行将芭蕉种植于窗前,以供人们欣赏。在不同的时间,芭蕉往往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呈现不同状态。白日,芭蕉大叶片所产生的阴影,可起到荫满中庭的视觉效果;风雨中的芭蕉叶,在风的作用下往往带有清丽雅致之音,动感与音感相融合,如绿云一般将“风雨芭蕉”的图景在园林中呈现;而到了夜间,雨水轻敲芭蕉叶,更添几分愁绪,构筑出“夜雨芭蕉”的幽美意境。这种设计方式,就是时间与空间巧妙衔接的重要方式。

空间转换,是通过以小品、绿植、建筑等衔接空间,使空间更具层次感与流动性。步道、楼梯、平台等组织形式,可以作为连接空间的重要方式,以展现不同高度与层次的变化,比如设置由低到高的步道,将人们引入更高的景观平台,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设计,让游客在行走中体验到丰富的视觉层次。如图4所示,园林景观整体是通过凉亭、石桥、植物进行连接,不同颜色的植物充分展现了园林景观的生机,建筑与植物相互融合,在石桥的串联下,以水面为载体进行空间划分,走过石桥就能够进入新的空间,移步换景感受不同地方的园林景观。

此外,曲径通幽也是空间转换设计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道路往往以隐蔽、幽静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一步一换形,一曲一改观”,追求隽永含蓄、深邃空远的意境,目的在于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使一幅幅画景不断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如图5所示,这种将植物、山石元素与古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增强园林景观的神秘感,达到诗情画意的最终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美学融入景观设计能更好地凸显文化内涵,还有助于优化生态环境,对传统文化传承有所促进。因此,基于历史文化认同、自然元素提炼、物外境域精神、本心引领价值等原则,实现意境交融、情景交融、时空转换、虚实相生设计,使中国传统美学能够在园林景观意境构建中深度融入,切实提升园林品质,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美学特征的现代园林景观,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为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袁磊(1982—),男,山东青岛人,本科,工程师,就职于青岛海滨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韩文(1984—),男,山东青岛人,本科,助理工程师,就职于青岛海滨风景区百花苑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