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10-29 00:00马德君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9期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任务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交往和表达能力。另外,文章还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希望本研究能为改进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语言交往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参与和主动性,它不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而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任务驱动。任务成为教学的主导因素,教师通过设计和引导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中,任务可以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扮演某种角色完成的模拟情境。第二,学生主体性。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学生在任务中扮演主导角色,负责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教师则扮演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三,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第四,实践性。任务型教学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将课堂学习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五,评价导向。任务型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第六,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任务中需自己查找信息、策划解决方案、制订学习计划等,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差异

任务型教学和传统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氛围、评价方式、能力培养和教学目标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教学在教学理念方面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权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主要通过听讲、笔记、练习来学习;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采用讲授、演示、练习等方法,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谨性;在学习氛围方面往往形成严肃、紧张的学习氛围,学生害怕犯错,缺乏实践和互动的机会;在评价方式方面侧重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在能力培养方面重视知识的传授,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在教学目标方面主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目标,如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任务型教学在教学理念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辅导员,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和运用知识;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互动,采用任务设计、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使用语言;在学习氛围方面倡导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评价方式方面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包括语言运用、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评价方法更加多元化,如项目报告、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协作、创新等能力;在教学目标方面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第一,任务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传统的语文教学以PZOtF7ffz5eEQw699l+CPA==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通过任务型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任务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查找、分析和整理信息,构建知识体系,他们需要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自主解决问题,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管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任务型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的语言交往和表达能力。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语言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们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耐心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听力和沟通能力。

第四,任务型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需要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分析问题、制订解决方案、考虑各种可能的策略,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辨、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不合理

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任务的实际意义,以至于任务过于烦琐、复杂,或者与语文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导致学生对任务的兴趣和参与度降低。另一方面,任务难度失衡也是任务型教学策略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导致任务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过于简单的任务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而过于困难的任务则可能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兴趣。比如在教授曹操的《短歌行》时,有些教师可能过于注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背诵,而忽略了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使得任务只局限于诗歌的形式而忽略了其实际意义。也有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设置了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全文背诵并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或者可能只是要求学生默读一遍,缺乏深度的思考和解读。

(二)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干涉者和指挥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可能过于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仍以《短歌行》为例,一些教师可能过分详细地解释诗句的含义,并给出唯一的解释,要求学生按照这个解释来理解和背诵诗词,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和自主性,使得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的解释,而不去思考诗词背后的深层意义。还有一些教师可能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简单回答,而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任务,这样的任务设计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任务型教学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但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时,可能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可能导致评价的不公平性,更可能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教授《劝学》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人生目标的写作任务,一些教师可能仅关注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章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而忽略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反思和思考过程,他们可能只会看重学生写作的流畅度、用词的准确性和文法等方面,而没有充分关注学生关于人生目标的深度思考、对荀子思想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荀子的观点与自身经验相结合等。

(四)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任务型教学的成功与否还与资源利用和学科融合密切相关。任务型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教材、网络资源等,从而使任务型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同时,任务型教学强调跨学科的学习,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可能过于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四、高中语文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设计教学任务

针对任务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需要教师在任务设计中更注重任务的实际意义和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使任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外,教师在任务设计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任务的难度,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以教授《短歌行》为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抒发的情感等,了解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应该灵活调整任务的要求和辅导方式,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进度提供具体的指导,例如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理解诗词的表面意思,再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深层含义;而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拓展性任务,如通过比较不同版本译文的《短歌行》来探究不同的译文和注释对诗词理解的影响。

(二)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解决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应正确理解和把握任务型教学的精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短歌行》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诗句的意义和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理解诗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释和见解。另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找出诗中的隐喻、比喻以及情感表达,让学生与诗人进行对话,探究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三)关注学习过程,全方位评价学生学习

在任务型教学中,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发展,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在教授《劝学》后布置写作任务时,首先,教师应该明确任务目标和要求,并解释任务的重点和意义,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重思考、深入阐释和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其次,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要求和重点设置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包括学生在任务过程中所展示的学习方法、思维过程、问题解决能力等,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被评价的方面,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侧重。最后,除了通过学生的作业结果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考过程,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反馈。

(四)打破学科壁垒,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师应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科融合,提高教学效果。以韩愈的《师说》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文学常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对韩愈的观点和思想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关于《师说》的评论、解读等信息,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整合其他文学作品、名言警句等作为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跨学科资源的利用上面,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将《师说》中的观点和思想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历史教师讲解古代师生关系的演变;哲学教师分析“师道尊严”的哲学内涵;社会学教师介绍当代师生关系的现实问题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师说》中的内容。

文章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语言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同时,也针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随着该教学法的持续研究、应用和推广,能够不断完善高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邢莉莉.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当代家庭教育,2019(23):113.

[2] 薛桂香. 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作文,2023(Z4):97-98.

[3] 陈秀丽.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语文,2016(09):9-10.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