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家对于优化护理学人才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校企共建成为护理学人才适应护理行业新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式。文章首先分析了护理学课程进行校企共建探索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护理学课程校企共建的现状,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的具体实施措施。在校企共建背景下,护理学进行课程改革有利于院校培养更高素质的护理学人才。
关键词: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26-0180-04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日益提升,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1]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强调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将教育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教育教学更是需要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和行业需求。护理学校通过校企共建课程建设,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整合,共同设计和开发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校企共建课程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护理学课程进行校企共建的重要性
(一)增强护理学教育的适应性
护理学课程进行校企共建可以实现护理学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和社会人才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校企共建还可以增强学校护理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复合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提高学校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和企业技术三者的融合,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之处,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校企共建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促进学校护理学教育和相关企业管理的适配性,减少学生毕业后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提高护理学教育能力在实际岗位上的适应性。[2]
(二)促进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
护理学课程进行校企共建,可以促进学校在护理学的教育教学、课程内容与考核方式等方面与企业实践进行结合。护理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护理学行业前沿,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减少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阻力。
校企共建增加了护理学生的实践渠道,有效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成长为满足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与企业进行合作,可以促进学校护理学专业建设,完善学校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三)促进护理学人才多元化发展
校企共建护理学课程可以促进护理学人才多元化发展,缓解护理学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平衡的矛盾。通过校企共建,可以使学生在护理学实践过程中接触到行业前沿的技能方法和科学设备。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参加实践后的反馈,可以对护理学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3]校企共建可以促进学生护理学技能和操作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综合型的护理学人才。
二、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的现状
(一)护理学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护理学课程在进行校企共建探索过程中,需明确把握护理学人才培养定位。但是在实际的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探索中,常出现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对护理学人才定位模糊的问题,从而对课程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护理学人才定位不明确还会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足,护理学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进而导致学校培养出的护理学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在技能及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
(二)教材内容落后
护理学是一门对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十分严谨的学科,相应的护理学教材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4]但很多院校的护理学教材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使用的仍然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教材。虽然很多教材对于个别案例或是设备使用进行了相应的更新和修订,但是整体内容仍相对滞后。使用这类教材进行护理学教学,易使学生的护理学理论知识或技能与现代社会、企业实际或临床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严重影响学生接受护理学教育后,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程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
(三)教学内容缺少创新
传统的护理学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操作训练为辅。虽然也会安排少量的课外实践,但在总体课程中的占比较少,且多集中于高年级的学生。护理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护理学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很深,所以在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探索阶段,少部分教师依然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护理学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维会极大地固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护理学教学缺乏创新。[5]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极大地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影响了学生的护理学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护理学生在进入岗位前,需要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取得护理行业从业资格,所以这成为考察护理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一些学校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只注重护理学生的理论成绩,不关注其他护理学生素质。虽然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可以反映学生在护理学理论上的掌握程度,但不能体现学生在护理学上的动手操作能力、护理专业素质以及护理职业道德等。
三、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的实施措施
(一)校企对接岗位工作实际,夯实学生护理学理论基础
1. 优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丰富度
护理学理论基础教学是护理学课程的核心内容,除了要注意讲授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外,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导向教学法等,但每堂护理学课程不会仅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多为集中方法的综合利用。进行临床各科护理专业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等进行授课。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景设定,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也可以在课程开始时抛出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综合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问题解答。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2. 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入护理工作实景
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实现护理工作真实情境与护理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护理学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智慧课堂的建设。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上传预习任务及必要的预习资料。课堂教学阶段,借助微课、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将实际护理工作中的真实场景和典型案例带入课堂,使学生更加立体地理解课程中所讲授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尤其是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对于课程中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完善和巩固。智慧课堂将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增强护理学课程教学层次性、针对性和互动性,提升护理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校企合作,开发产教融合特色校本教材
对于护理学教材的编制,学校也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如邀请医院或是相关机构的护理专家进行特色校本护理学专业课教材的编制。护理学专业课教师与护理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发挥其在教学领域中的优势,护理学专家贡献自身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依据教学目标以及不同的课程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并融入大量的护理学案例,编订更适合现代护理学教育和企业护理学人才需求的优质教材。教材是开展护理学课程的基础,所以护理学教材应满足学生在护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的需求,校企共同进行护理学教材开发,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护理学教材的需求,还可以完善护理学实践性对教材的要求。
(二)校企聚焦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提升
1. 建立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提高校企共建效率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护理行业中的新设备和新技术也在不断进行着更新换代。为消除护理学教育与护理学行业间的沟通壁垒,可以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的新生态发展。首先,学校应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如与就近的医院或护理机构进行合作,定期开展“学校教师下临床,临床护士进课堂”“护理技术规范临床研讨”等系列活动。学校护理学教师深入一线临床与医院的骨干护士进行护理学临床经验的交流和学习,回到学校后再通过课程教学,将新技术在护理学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护理学的最新发展等传授给学生。临床护士走进学校护理学课堂,一方面可以与护理学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讨论,具体成果以活页教材的形式进行呈现;另一方面,可以与护理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学生关于护理学就业或者岗位职能方面的疑惑,同时向学生科普各种护理学技能在临床中的操作和规范情况。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可以采用“专兼结合”的模式,专职教师可以吸纳一些医院护理部退休的骨干,另外引进一部分兼职教师,如医院及护理机构中的护理学专家等。这些专兼职教师重点负责学生的实训指导,从临床实践视角对学生的护理学技能和操作进行要求和规范。建立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的建设效率。
2. 校企共建高水平护理学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护理学实训基地,可以为护理学生提供更加完善、广阔的护理学实践平台,也可以实现学校护理学教育与企业护理行业的共享、共赢。校企共建的护理学实训基地,功能会更加完善,设施会更加齐全。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包括临床综合护理技能训练室及护理礼仪实训室等。护理学实训基地在审核合作企业或医院时,要注意其综合实力和优势方向,对于教学能力严重不足的企业和医院要及时淘汰。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大健康产业应得到实训基地的足够重视。实训基地的实践范围不应局限于病患护理,还应拓展母婴护理、老年人护理及幼儿护理等方面。实训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学校和企业都不能放松对其的监督和管理,不断完善护理学实训基地的服务范围,使其成为集教学、实践、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化护理学实践场地。
3. 开展多样化护理专业竞赛活动,提升校企共建课程质量
举办护理学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护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水平,还可以让学生明确下一步的学习方向。竞赛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护理学综合素质。护理学专业竞赛还应注重对学生护理学素质中人文关怀精神的考察,从能力和精神两方面完善学生的护理学综合素质。护理学专业竞赛不仅可以为学生找到护理学学习过程中的短板,还可以帮助教师反思其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护理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护理学专业竞赛的开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在竞赛内容设置上,应尽可能体现全面性。可以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理论考试应包括基础知识、临床具体问题与解决等;而技能考试应涵盖技能实操、病患沟通、人文护理等方面。总之,护理学专业竞赛应体现护理学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其次,要做好护理学专业竞赛的宣传工作,在活动举办前期,应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多渠道报名宣传,如学校宣传栏、官网和公众号等,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到竞赛中来。竞赛负责人和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赛前培训,这也是学生护理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最后,竞赛的奖项设置应合理且丰富。护理学专业竞赛的奖项可以分为团体和个人两个部分,对应的奖励除了基本的物质奖励外,还可以延伸到后续的选拔过程。对于竞赛中表现十分优异的学生,可以推荐到市级、省级的护理学竞赛,甚至进一步推荐到国家级的护理学竞赛。
(三)校企共同完善护理学课程评价体系
1.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过程评价
信息技术使得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评价成为现实。通过护理学线上教学平台,可以对学生在护理学学习过程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行全面记录,包括课前预习、课上参与度、课后作业等。学生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时,其在系统中的所有的操作都会被系统自动记录,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亦是如此。而学生的护理学课程参与情况,则需要教师和平台的双重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不仅要考量校内的学习,全过程评价还需要纳入对学生护理学实践过程的评价。信息化手段使得专家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不再局限于线下面对面这一种方式,还有更为灵活的线上会议、方针训练等形式。信息化手段完善了护理学课程评价体系,促进了评价系统的客观化、多元化、效率化发展。
2. 对接岗位能力标准,动态评价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校企共建优势,对接企业或医院的护理岗位标准,对学生的护理学实践能力实行动态化评价。校内实训期间,邀请医院的护理学专家参与到学生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实操的考察中来,以实际的临床护理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下的病例讨论、病人护理等,对学生的护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进行考察。临床实习期间,通过让学生在医院中不同科室进行轮转,可以考察其护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尤其是护理技能的实操水平。学生在校内、校外两个阶段的实践表现与评价都要上传至护理学线上教学平台,从而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动态性和全程性。
四、结语
护理学课程的校企共建,有助于增强护理学教育的适应性,推动社会经济新发展,促进护理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以及护理学人才的多元化发展。但在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的探索初期,出现了护理学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教材内容落后、教学内容缺少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校企在岗位工作实际需求的对接,校企聚焦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提升,以及建立完善的护理学课程评价体系。校企合力,共同促进高校护理学人才培养水平及整体上学生护理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0439a49ec2aee4cf3ecebaf79410987de85a8f93e7de10ed19aedafec197a6da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J]. 财会学习,2023(21):3.
[2] 张林琳.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学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大学,2021(51):80-82.
[3] 彭鑫,李静. 护理专业学院视域下产教融合课程开发探究:以“急救护理学”课程为例[J]. 江苏教育,2021(38):52-56.
[4] 王光珏. 校企合作模式下基础护理学的有效教学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8(08):64.
[5] 祁俊菊,刘善丽,杨红,等. 基于专业教学标准深化护理专业校院企合作的实践探索[J]. 中华护理教育,2021,18(02):117-120.
(荐稿人:杜红梅,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主任护师)
(责任编辑:敖利)
基金项目:2022年校重点课程建设教育改革发展项目“‘内科护理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编号:ZDKC2022006);2023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FT专项)立项“基于FT的‘妇产科护理学’校企共建课程探索与实施”(项目编号:JGFTY B2023013)。
作者简介:金璐(1990—)女,学士,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康护工程系主管护师,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