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策略

2024-10-29 00:00:00贺春琴
参花(下) 2024年10期

为了丰富中学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潜能的开发,社团活动得到了有效应用。中学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音乐、展示自我、提升音乐素养的平台,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放出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1]然而,在对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时可发现,部分社团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不足,导致音乐社团的活动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及音乐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音乐学习需求,对音乐社团活动进行组织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音乐学习内容和活动,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性,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满足学生在学习、兴趣、发展上的需求。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意义

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自我意识强烈,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为陶冶学生情操,纾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感知,促进其音乐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社团活动是现代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创新音乐活动和拓展形式,可以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和拓展的需求。首先,在音乐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乐理知识。同时,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还可以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和体验的兴趣,为中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育人目标的实现奠定重要基础。[2]其次,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音乐社团活动多会利用课后延时以及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开展一些感兴趣的音乐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最后,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校实现五育并举的目标提供了重要途径,音乐社团活动中,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音乐学习和拓展需求以及音乐素养培养目标对活动进行组织和引导,并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促使学生的音乐优势得以充分展现,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为学生全方位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现状

(一)重视程度较低

在现代教育理念以及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得到了重视,音乐社团活动也出现在音乐教学中,为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支持。但在实际开展音乐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校和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对音乐社团活动的重视程度还存在不足,资金、精力投入较少,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场地、器材、时间等方面的支持,但当前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存在局限性,甚至活动时间也无法得到保障,这便导致音乐社团活动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需求,长此以往,学生音乐学习和活动参与的兴趣不断降低,社团活动的价值也会逐渐丧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3]此外,部分学生对音乐社团的认知程度偏低,更多地将社团活动当作休息和娱乐的机会,没有意识到参与社团活动的价值,导致音乐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社团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阻碍。

(二)师资力量不足

中学音乐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指导是保障社团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但对当前音乐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以及教师指导情况进行了解后发现,绝大多数中学音乐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是一线音乐教师,这些教师组织和指导社团活动的时间、精力有限,并且自身还承担着众多班级的教学任务,导致在辅导社团活动时面临一定的问题。社团活动内容单一,活动开展质量较低,艺术性特征无法得到充分体现,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此外,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对音乐学习的需求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打击乐、管弦乐等的学习兴趣较浓厚,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导致这类社团活动或是无法正常开展,或是由于专业指导不足而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最终面临解散。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强化对音乐社团的认知

音乐社团已经成了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促进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和教师是音乐社团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学生则是音乐社团的参与者,强化三者对音乐社团的认知,是保障音乐社团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首先,学校要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建设和改革目标中,并对社团活动进行监管,确保社团活动方案的合理性,同时也要满足社团活动的时间、场地、资源需求,为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作为音乐社团活动的建设者、参与者,其对音乐社团的认知和理解会直接影响音乐社团的构建、社团活动的设计以及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需明确——音乐社团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养成、音乐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此外,音乐社团具有自发性、自律性、自创性、活动性特点,要求音乐教师在组织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以及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协商、制订社团活动的内容、目标、形式,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把握活动进度的同时,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空间去进行创造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掌握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最后,要转变学生对社团活动的认知,促使学生可以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并在社团活动中学会欣赏音乐、接受音乐,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为音乐社团的构建以及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音乐社团活动不仅要服务于常规音乐课程,同时也要跳出常规音乐教学的范畴,从学生知识能力、学习态度、情感态度等出发,组织、构建音乐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加大音乐社团投入

中学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活动场地、经费、教具器材的支持,这是保障音乐活动顺利、持续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加大对音乐社团的投入力度,促进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顺利开展,满足学生音乐学习和能力拓展的需求。首先,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可将音乐社团活动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中,并结合音乐社团的活动需求和目标合理使用经费,配置音乐器材,促使音乐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结合管弦乐社团构建以及学生对管弦乐学习的需求,采购相应的管弦乐器,确保数量、品质上符合管弦乐社团的活动开展目标以及学生管弦乐素养提升的需求。其次,要对音乐社团活动的场地进行规划,确保社团活动顺利组织、开展的同时,也要避免社团活动对周围产生影响。[4]学校需要结合音乐社团活动的特点,对场地进行合理地选择和配置,避免活动中产生的声音成为其他学科教学以及学生自学的噪音。最后,学校要致力于打造精品社团。实际上,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精品社团的构建为学校和学生参与各种校际、社会活动提供了支持,对于学校形成品牌力、社团形成影响力有重要的价值,同时,精品音乐社团活动的建设和开展也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中学音乐教学中社团活动的开展也要充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保障社团活动的开展质量,促进音乐社团活动可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此需要在开展、建设中学音乐社团的过程中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学校要提升对中学音乐教学和音乐社团建设的重视程度,可引进具有专业音乐素养以及社团活动指导能力的专职教师,并对在职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另外,学校也可以建设教师教研平台,开设教师培训讲座、社团活动资源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师德师风建设,既能确保教学组织和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也能为中学音乐社团建设奠定基础。其次,要开展并夯实音乐教研活动,定期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开展中学音乐教学和社团活动教研工作,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运用音乐社团活动对教学工作进行补充、扩展,提升中学音乐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和社团活动组织能力。最后,教师要对中学音乐社团建设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和分析,要结合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对音乐社团活动进行优化,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音乐社团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感悟,对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价值观进行体会,确保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及音乐社团活动中,让中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为音乐社团活动以及教师提供指导,提升音乐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在参与音乐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实现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

(四)创新社团活动形式

在中学音乐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及个性发展的需求创新并丰富音乐社团的活动形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首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拓展需求,开展音乐知识讲座,借助理论型的音乐社团活动,强化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让学生产生音乐学习和参与社团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音乐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对社团活动的内容、形式进行设计和组织,通过各种类型的社团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学习、了解更多的音乐类型,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锻炼的平台。例如,可以举办合唱团、音乐会、歌舞剧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教师也要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指导,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专业理论知识、音乐演唱技巧,促使学生合作意识、自我认同感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可加强和各中学的合作,共同举办音乐活动或者带领学生参与市级、省级比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参与音乐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音乐素养的发展和提升。[5]

四、结语

音乐社团活动是中学音乐教学的第二课堂,也是提升、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当前中学音乐社团活动构建和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强化对音乐社团活动的认知,为音乐社团活动提供资金、资源和场地支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社团活动形式,让学生有深入学习、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空间,促使中学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石桂霞.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生社团活动[J].学周刊,2022(03):171-172.

[2]李思欣,赵静.西藏中小学音乐社团研究——以乃东区中学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21-123.

[3]傅霞.农村中学开展合唱社团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03):127-128.

[4]李大银.音乐合唱社团活动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影响分析[J].高考,2023(07):173-176.

[5]王国红.音乐社团异彩纷呈——中学音乐社团教学策略刍议[J].学周刊,2022(14):3.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音乐”专项课题“‘社团引领,学赛互促’的中学音乐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号:GS[2023]GHBZX901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贺春琴,女,本科,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乐雅学校,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