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传统绘画、民间艺术、陶瓷工艺等,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初中美术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审美素养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本土美术资源,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话题。将本土美术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和学习本土美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传承本地的历史传统和艺术精髓,对于维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深入探讨本土美术资源如何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本土文化素养的新一代,以及促进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本土美术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整合,探索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本土美术资源概述
(一)定义
本土美术资源是指一个地区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包含绘画、雕塑、工艺、建筑、民间艺术等多种形式,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本土美术资源不仅包含丰富的艺术技巧和美学理念,而且蕴含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民族记忆。[2]
(二)种类与分布
本土美术资源丰富多样,涵盖各个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例如,北方的剪纸艺术以其简洁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展现民间生活的生动场景;南方的刺绣则以其精细的针法和丰富的图案展示细腻的情感表达。在东部沿海地区,渔民画以海洋为题材,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西部的壁画和石刻艺术则反映深厚的传统文化及历史记忆。西南地区的苗族银饰和侗族刺绣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工艺,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此外,中国的陶瓷艺术在各地都有独特风格,如景德镇的青花瓷、醴陵的釉下五彩等,体现了中国千年制瓷技艺的卓越成就。[3]在雕塑领域,秦始皇陵兵马俑、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等都是本土美术资源的典型代表,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本土美术资源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存在于博物馆和艺术馆,有的仍活跃在民间,成为当地群众社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了解和学习本土美术资源,能够增进人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同时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三、本土美术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文化认同感
本土美术资源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地方特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美术资源,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并认同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例如,通过学习和研究本土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年画等,学生能够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对比不同地区的美术资源,学生能够认识到各地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4]
(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本土美术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接触和认识本土美术,学生能够了解并学习各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以地方剪纸艺术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研究传统图案的象征意义,鼓励他们设计并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剪纸作品。通过本土美术资源的融入,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再创造能力,使他们在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的同时,发展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思维。[5]
(三)促进美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本土美术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有助于推动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每一种地方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观念,将艺术元素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单一模式。同时,通过探索和挖掘本土美术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认识美术,激发他们对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学习兴趣。例如,将陶瓷艺术、传统版画或者民族刺绣等融入教学,让学生亲手制作、体验不同材料和技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丰富美术课程内容,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本土美术资源富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将本土美术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能够有效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例如,通过学习和理解各地独特的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形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传统民间艺术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哲学思想,如吉祥图案的寓意,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美术技能,还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本土美术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尽管已经认识到本土美术资源的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其一,教师对本土美术资源认知不足,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或误用。许多教师缺乏对本土美术资源的深入了解,无法将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得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地域特色。其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异,对于本土美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程度不同。部分地区的学校有机会接触到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而个别乡村地区的学校受限于资源配置的差异,对本土美术资源的传承与教学显得力不从心。其三,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影响了本土美术资源的充分利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和探索,不利于学生对本土美术资源的直观理解和创新应用。同时,评价体系过于侧重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其四,社会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也影响了本土美术资源的推广。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家长和学校更关注学科成绩,而非美术教育的多元价值,导致本土美术资源在教学中的地位被边缘化。
五、本土美术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开发本土美术资源特色,优化教学过程
在开发本土美术资源特色,优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地独特的美术资源和元素,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还可邀请本地艺术家进课堂,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心得,使学生直接从源头接触和认识本土美术资源,深化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例如,某中学在教授“民间剪纸”课程时,教师不仅讲解了剪纸的由来和技法特色,还邀请当地剪纸艺术家亲临课堂,让学生直接观察和学习传统工艺。艺术家现场演示如何巧妙地运用剪刀和刻刀,创作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同时体会到艺术形式与当地民俗文化的紧密联系。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剪纸艺术馆,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剪纸风格的差异,如北方剪纸的粗犷大气与南方剪纸的细腻雅致。通过比较和分析,学生不仅能提升对剪纸艺术的理解,还能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家乡特色剪纸作品,鼓励他们将个人经历和情感融入创作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能发展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二)创设本土美术资源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创设本土美术资源情境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例如,某中学在教授中国画时,以当地的山水风光为素材,组织实地写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山川、水流、植被等,感受其中蕴含的独特美学特征。这种情境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本土美术资源有了直观地认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在课堂上,教师讲授传统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和理念,如“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空间处理和“留白”的艺术手法。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后,尝试将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融入绘画创作,绘制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绘画技巧,还能深刻理解本土美术资源的价值,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解读和创作能力。
(三)利用本土美术资源开展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利用本土美术资源开展各种美术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例如,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艺术馆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学生直接接触和了解本地的艺术作品和传统工艺。通过现场观察和交流,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本土美术资源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举办主题美术创作比赛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之一。以本地民俗节日或特色文化为主题,让学生创作相关美术作品,如绘制年画、剪纸、泥塑等,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本土美术元素,又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从实践角度出发,突出本土资源的实用性
从实践角度出发,突出本土资源的实用性,是将本土美术资源与初中美术教学有效结合的关键途径之一。美术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美。以日常实践为切入点,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本土美术资源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身边的传统建筑、服饰、民间工艺品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本土美术元素。以南方的竹编工艺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竹编工坊,了解其制作过程,甚至亲手尝试制作。通过实践81d9152f30fcb4bac64dd0014a2b7009活动,学生不仅能了解竹编的艺术魅力,还能认识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家居装饰、实用器皿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能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又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美术教育更具生活气息和实践意义。
(五)引导学生欣赏本土美术资源,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在引导学生欣赏本土美术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参观展览以及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某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次以“家乡的石雕艺术”为主题的鉴赏活动。该地拥有丰富的石雕艺术资源,不仅是当地的艺术瑰宝,也是地方文化的象征。在课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石雕博物馆,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观察石雕作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关于石雕艺术家创作过程的纪录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石雕艺术的内涵和技艺。在课后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体悟和感受,提出对石雕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艺术评价与艺术审美能力。
(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美术创作,拓展学生美术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民间艺术形式是拓宽他们美术思维的重要途径。民间艺术作为本土美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某中学美术课堂上,教师以本地著名的剪纸艺术为主题,设计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展示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剪纸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剪纸的构图、线条和色彩,以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实际操作环节,学生分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传统故事或民俗主题,如“龙凤呈祥”或“年年有余”,合作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使他们深入理解民间艺术的象征意义。教师鼓励学生在继承的传统基础上尝试新的设计和表现手法,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尝试用现代元素融合传统剪纸创作,如将动漫角色与传统图案相结合;有的在剪纸中加入立体构成,增强视觉冲击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还学会了如何将民间艺术与个人创意相结合,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美术思维。
六、结语
本土美术资源的有效融入,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本土美术资源不仅是教学的宝贵素材,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意识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承和美术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鲍海水.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本土资源渗透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8(33):180-181.
[2]李学荣.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16):
40-41.
[3]张璐.初中美术教学如何与本土资源相结合[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3):341.
[4]黎少君.本土美术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45):2-3.
[5]尹瑶.陶瓷钢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23(20):168-17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教育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十四五专项重点课题“农村初中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188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欢,女,本科,藤县第五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责任编辑 肖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