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舞蹈与音乐的有效融合

2024-10-29 00:00:00王巧雅
参花(下) 2024年10期

在多元丰富的艺术世界里,舞蹈和音乐无疑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表现力的两个门类。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音乐的烘托,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舞蹈属于行为艺术范畴,表演者凭借肢体语言展现各种高难度的动作组合,为欣赏者营造出优美的艺术观赏体验。舞蹈艺术的精髓在于表演者对形体的完美掌控,而展示舞蹈艺术的过程往往离不开音乐的配合。相较之下,音乐艺术则主要借助音色、节奏以及演唱等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音乐都能为欣赏者带来截然不同的艺术享受。就舞蹈与音乐二者的艺术价值及表现效果而言,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能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引发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因此,应从多个视角深入探究舞蹈与音乐的深度融合,以此推动艺术事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艺术联系

舞蹈与音乐是两种兼具审美与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二者在诸多层面呈现出共通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舞蹈与音乐作为凝聚情感、传递思想以及展示文化价值的艺术载体,均借助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知进行深度表达。其二,舞蹈与音乐皆遵循着特定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是舞蹈动作的基本框架,而舞蹈动作则往往要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以确保舞蹈的流畅性和表现力,这种节奏的引导使得舞蹈与音乐在时间上达到高度一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感。此外,舞蹈也通过肢体动作将音乐的节奏具象化,使欣赏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变化,从而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其三,音乐旋律能够与舞蹈动作相互补充。音乐旋律为舞蹈提供了情感色彩和表演氛围,使得舞者在传达情感时更加细腻和丰富,一方面,舞蹈动作与音乐旋律的紧密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使欣赏者在视觉上和听觉上同时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舞蹈动作也可以对音乐韵律进行诠释和补充,使音乐情感表达更加直观且生动。其四,舞蹈与音乐对于艺术表现的自由度及创新精神极为重视。在音乐创作领域,音乐创作者可以利用各类乐器演奏出异彩纷呈的音色,尽显其独特的艺术美感。而在舞蹈编排阶段,舞者也需要综合考虑动作幅度、情感传达等各类要素,从而对舞蹈的风格和节奏进行把握。

二、舞蹈与音乐融合的必要性

(一)在艺术表达层面相互补充与融合

音乐艺术归属于听觉艺术领域,其优美动听的旋律、明快动人的节奏以及独特和谐的和声等元素,能够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然而,音乐作为一种非具象性的艺术形式,仍需要借助某种特定的媒介或形式来呈现。而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动态美感能将抽象的音乐转化成具象的视觉画面。借助音乐,舞者可以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同时还能增强舞蹈表演的艺术内涵。

(二)拓宽艺术表现的深度与广度

音乐节奏与舞蹈表演的完美融合,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进一步提升大众对艺术的审美鉴赏水平,更有可能催生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一方面,舞蹈与音乐的融合有助于深化艺术作品的主题,生动地展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意蕴,使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领悟到作品蕴含的深层含义。另一方面,舞蹈与音乐的融合为艺术创作者之间的跨界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仅能够通过这种融合找到创作灵感,共同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艺术作品,还进一步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拓宽了舞蹈与音乐的影响范围,使艺术作品更具有普适性和吸引力。

(三)为文化传承及发展注入活力

首先,舞蹈与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文化内涵,舞蹈与音乐的融合能够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历史场景,让欣赏者更为全面地了解传统艺术中蕴含的文化精髓,这种活化的历史记忆有助于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延续。其次,舞蹈与音乐的融合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不仅能够拓宽艺术创作者的表现空间,借助创新思维推动文化艺术不断发展,还能突破文化艺术的界限,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进一步推动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最后,舞蹈与音乐的融合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音乐会、舞蹈演出、音乐节等活动的举办,使得产业链得以延伸,并为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表演艺术的完整度与专业水平

在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表演不再仅仅关注对某些单一元素的极致表现,而是更加强调对整体艺术效果的精心构建。在艺术表演中,音乐往往扮演着叙事者的角色,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舞蹈则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和姿态来展现故事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正如吴祖强在其《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它》一文中曾说道,“舞蹈和音乐的任务是共同努力通过塑造鲜明、有说服力的形象来展示企图表现的内容,从总的方面来看,舞蹈音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能尽力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确立,丰富舞蹈形象,加强舞蹈形象的感染力。”当舞蹈与音乐完美融合时,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元素引导观者进入特定的情感氛围,而舞蹈则通过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将这种情感具象化,二者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而富有逻辑的叙事结构,使表演具有更强的故事性和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表演艺术的完整度和专业水平。

三、舞蹈与音乐有效融合的路径

(一)节奏层面的融合

舞蹈与音乐最为直接的关联便体现在节奏、韵律上,通过舞蹈动作在时间、空间上的有序变化和组合,能够体现出音乐的动态美感和深层内涵。音乐中的韵律即舞蹈中的节奏,二者协调一致,体现于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变化以及音乐情感的表达中。具体而言,在艺术表演中,一方面,舞蹈与音乐的融合要在韵律和节奏上保持高度的同步性,舞者的舞蹈动作需要紧密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编排和表演,以确保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协调一致,从而进一步增强表演艺术的完整性,使欣赏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节奏的变化和律动。另一方面,舞蹈与音乐的融合还要在层次感的构建上相互映衬,通过不同节奏元素的组合和变化,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实现动作节奏与音乐韵律的相互呼应,提高表演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中国舞蹈艺术家、舞蹈理论家、教育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对此作出了论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当然,尽管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独立性,致力于创作不用音乐伴奏的舞蹈作品,但还是用走踢踏,通过脚铃、手铃等随着身体动作而发出有节奏的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实质上,这种有节奏的音响,便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吴晓邦本人亦曾从音乐中“获得舞蹈形象”,他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在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音乐节奏对舞蹈动作加以引导也是一种常用的融合技巧,例如,现代舞与流行音乐的融合,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将直接影响舞蹈动作与表演效果的呈现。首先,表演者要对所选音乐的节奏进行深入分析,了解音乐的节拍、节奏型、速度等要素,以便在编排舞蹈动作时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特点。其次,表演者要根据音乐的节奏特点来设计舞蹈动作。确保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节奏相匹配,并能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和风格。最后,在舞蹈编排过程中,表演者需要不断地进行排练和调整,通过反复练习和磨合,使舞蹈与音乐在节奏上达到完美结合。又如,爵士舞曲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切分音”,对表演者而言,要想使舞蹈动作与音乐旋律保持高度一致,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因此,为了实现舞蹈与音乐的深度融合,表演者需要对舞蹈与音乐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充分理解和掌握舞蹈与音乐在旋律、节奏和韵律间的微妙联系,运用创新性思维,并借助精湛的技艺,使两者实现“同频共振”,进而推动表演艺术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叙事表达层面的融合

舞蹈具有明显的叙事性,其借助动态的表演形式,进行思想情感以及故事情节的传达。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过肢体动作、姿态以及舞步的变化,巧妙地诠释了各种复杂多变的情绪和情感,从而引导欣赏者进行艺术想象。其中,舞蹈的情感表达既可以直白明了,也可以含蓄内敛。在欣赏者的眼中,舞蹈艺术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感性表达方式,他们可以从舞者的姿态与动作中感受到表演者的情感流露。相比之下,音乐则在情节性上更为突出。这种情节性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呈现,如调整音量大小、改变速度快慢以及节拍规律,甚至是模拟声音和环境等。通过巧妙地整合和运用这些元素,音乐便有可能向听者传达出整个故事或者情节的全貌。例如,舞剧《好大的风》,仅凭其首段“回忆”便足以令欣赏者感受到音乐对推动舞蹈故事情节的独特作用。在舞蹈的开篇,电声音效模拟出狂风肆虐的场景,音乐伴奏由微弱逐渐增强,仿佛从远处慢慢接近眼前,引领欣赏者迅速进入预先设定的故事情节中。由此可见,对于创作者而言,在选择舞蹈音乐时,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并理解舞蹈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内涵,选择最适宜的伴奏音乐,才能实现舞蹈与音乐之间的相得益彰。此外,音乐节奏的变化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舞剧情节表现方式,通过灵活地调整节奏和节拍的速度,使得舞蹈表演能够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如激动、欣喜以及感伤等。就情感表达层面而言,音乐节奏较快速时,往往可用于表达激动、欢乐等情绪;而音乐节奏较为缓慢时,则更适宜表达感伤、落寞等情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回声、混响等音响特效,也能够为欣赏者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

由此可见,舞蹈的叙事效果与音乐的情节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性。舞蹈叙事不仅可以借助音乐来传达丰富的情感内涵,且通过选择恰当的音乐,还可以使舞蹈表演更加有层次感、更为丰满,同时亦可以利用音乐将舞蹈情境充分地烘托出来,以便表演者更好地融入角色,进而将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与音乐作为备受大众喜爱的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在本质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及互补性,二者的有效融合将为广大欣赏者呈现出优美动人的视听享受,并且也将对艺术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多元文化的广泛交流,舞蹈与音乐的融合方式亦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在多元创作理念的引导下,舞蹈与音乐的融合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创新方向。然而,要想实现舞蹈与音乐的深度融合,首先必须充分考虑文化背景、地域差异以及时代特色等诸多要素,才能将艺术表演的审美体验与文化内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促使舞蹈与音乐融合形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进而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王澜.舞蹈作品中的音乐选择与舞蹈动作呼应关系[J].名家名作,2024(18):91-93.

[2]尚冉,廖婷.以文化自信推进岭南本土舞蹈的文化传播与当代转化——以音乐剧《青天之端》舞蹈创作为例[J].中国音乐剧,2024(04):

152-155.

[3]周瓅.在以传统民歌旋律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舞蹈音乐《火锅奏鸣曲》创作手记[J].中国民族博览,2024(08):

165-168.

[4]魏博.浅析原创蒙古族独舞《科尔沁之子》舞蹈语汇与音乐的结合[J].戏剧之家,2024(23):

135-137.

[5]杨冬妹.浅谈音乐对舞蹈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以傣族舞蹈为例[J].艺术家,2024(06):70-72.

[6]王浩盛.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及应用分析[J].明日风尚,2023(24):37-39.

[7]秦雨薇.多维视角下舞蹈与音乐的协调融合研究[J].参花(上),2023(12):92-94.

[8]路丹丹.《一条大河》音乐中舞蹈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分析[J].戏剧之家,2024(23):102-104.

[9]沈丽.探究多维视角下舞蹈与音乐的协调融合[J].戏剧之家,2023(15):129-131.

[10]郭神,叶梦萍,何晓茜.舞蹈形体在中国民族歌剧与音乐剧中的情感表达与效果[J].中国音乐剧,2024(04):76-78.

(作者简介:王巧雅,女,硕士研究生,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舞蹈)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