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鲜活有趣的跨学科学习助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2024-10-28 00:00:00王耿红

摘 要:跨学科学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鲜活有趣的实践活动将助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综合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和研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共创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鲜活有趣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跨学科 主题学习 三位一体 综合能力提升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跨学科学习是这样表述的:“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新课标倡导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倡以学为中心的实践活动。

一、跨学科社会实践,聚焦问题探究,强化课程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指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更强调让学生在各种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中逐渐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逐步具备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围绕这一主题,在学习本单元的第二课《少年中国说》时,我们确立了“新能源,新梦想”的学习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们设计了三个学习环节。

第一个学习环节:诵读《少年中国说》,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依托此课,通过激情诵读,激发学生的强国梦想。学习课文后,再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画手抄报,了解百年来涌现的大量的优秀人物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打破学科界限,借鉴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第二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召开班级科学家故事会,让学生通过讲述故事了解灿若繁星的科技巨人,激励他们学习科学家有理想、有追求、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第二个学习环节:走进身边的科技馆,了解能源的前世今生。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科学课中了解科学家挖掘钻探石油的过程;参观身边的油田科技馆,近距离感受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及石油工人开发油田的历史以及现阶段濮阳开发利用光伏能源、氢能源、地热资源等新型清洁能源的状况;为身边的科技工作者和石油工人写颁奖词。

第三个学习环节:唱响《少年中国说》,描绘美好未来新前景。再次表演歌曲《少年中国说》,点燃爱国热情,并根据参观学习的内容,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畅想未来新城市开发利用新型能源的美好前景。学生先用画笔描绘“新能源,新梦想”,再完成习作《新能源,新梦想》。

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围绕“新能源,新梦想”的主题,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在做中学,强化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各学科内容知识的整合,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通过诵读经典、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画手抄报、参观科技馆、为身边的建设者写颁奖词、描绘清洁能源新前景等一系列活动,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与爱国热情。

二、跨学科小制作,加深课文理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统编版教材内容丰富,里面精选了许多与儿童生活相关的文章,例如《竹节人》一文。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学生特别喜欢。为了激发学生对传统玩具的兴趣,六年级的教师结合劳动教育,开展了别开生面的“DIY竹节人”实践活动。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家里能找到的材料,尝试自制竹节人。他们脑洞大开,有的用竹子,有的用A4纸卷成“竹子”,有的利用吸管,有的利用电线管……一次次的尝试,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范锡林爷爷笔下的竹节人,终于从学生的手里诞生了。这些竹节人个个精神抖擞、英姿飒爽,有的竹节人双手紧握住“神秘武器”——木刀、木棍、木剑,叉腿伸臂,活脱脱一名威风凛凛的大侠。

竹节人的玩法也有创新:双手拽紧线向下拉,两根线一松一紧,一前一后,竹节人就开始训练了。有缝的椅子、纸箱、桌子等俨然成了古战场,“咚锵咚锵咚咚锵!”“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戏珠!”它们使出浑身解数,展示本领。

教材中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三年级的《肥皂泡》、四年级的《陀螺》、五年级的《腊八粥》等。学完课文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再把制作过程和心理写成日记,记录成长故事。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入,也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跨学科家庭作业实践,增添生活情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教师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布置新颖有趣的作业。比如:制作树叶书签。秋天,五彩缤纷的落叶美丽而迷人。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公园、河畔捡拾美丽的落叶,清洗干净晾干后,制作树叶书签,在书签上写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诗词短语。这样的作业,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回味着名言警句、诗词短语的精彩,也享受着秋天特有的馈赠。

类似的跨学科作业还有“生豆芽观察日记”“醋泡鸡蛋科学小实验”“蒜苗生长记”……在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家长可以用手机拍照和录像,记录精彩的瞬间,留下成长的足迹。将照片或视频在班级群里分享后,大家互相鼓励,互相赞叹,这也成了学习生活的乐趣。此外,教师布置的跨学科作业还有给古诗配图画、思维导图评比……新颖有趣的跨学科作业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用真实生动的文字记录下鲜活的体验,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跨学科校园活动、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诗歌单元,学生阅读积累了不少诗歌。他们读诗、背诗、写诗、画诗、编诗集、开诗歌朗诵会……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跟随诗人冰心,感受母爱的温暖;跟随诗人艾青、叶赛宁、戴望舒,领略大自然的美。在富有节奏感的优美诗歌中,学生通过作者独特的语言,想象画面,慢慢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对大自然的赞美。班级诗歌朗诵会上,学生兴奋不已。尽管初上讲台诵读自己写的诗歌,他们紧张又胆怯,但是同学们热情的掌声,让他们一次次大胆地展示着,开心地诵读一首又一首美丽的诗。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诗词诵读会”“班级故事大王评选”“童话剧表演赛”“阅读手抄报评比”……这些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学语文、用语文,享受语文带来的美好与快乐。

关于跨学科学习的探究和实践才刚刚开始,学生需要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希望跨学科学习能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鲜活有趣的体验陪伴学生成长,让学生看到更多更精彩的风景;也希望跨学科学习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多种形式的分享与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增强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何捷.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16).

[3]张良花.融合 开放 反转——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2022(13).

[4]李泽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J].教师教育论坛,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