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无字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依靠图像来讲述故事,无须文字的辅助,使其成为学前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本研究将无字绘本作为切入点,揭示了无字绘本与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并探讨了利用无字绘本提升学前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无字绘本 学前儿童 阅读理解能力
随着早期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提升学前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学术学习的基础,更是其终生学习和个人成长的关键。这种认识促使我们从传统的文字阅读教学模式中跳出,探索更多元、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无字绘本,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潜力,引起了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一、无字绘本的定义
无字绘本,顾名思义,是一种不含文字的图画书,它依赖图像的力量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推理能力。这种图像主导的叙事方式,使得无字绘本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领域,拥有自己的独特语言——视觉语言。无字绘本通过连贯的图像序列,无须文字的辅助,便能向读者展开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每一幅画面都是一个叙事节点,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潜在的意义,等待着小小读者们去探索和解读。这种独特的叙事形式要求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故事的共创者,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经验,填补图像之间未被言说的故事。
二、无字绘本对学前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
(一)培养解码和解释能力
在孩童的心智画布上,无字绘本犹如一支施展魔法的画笔,悄然引领他们穿梭于图像的迷宫,探索视觉叙事的深层含义。这些绘本,虽无文字的佐证,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挑战并培养学前儿童的解码和解释能力,为他们的阅读理解技能搭建坚实的基石。
1.解码:从视觉到心灵的桥梁
解码,不仅是识别图像的过程,更是一场从眼到心的旅程。在无字绘本的世界里,每一幅画面都是一个未经言语的叙述,等待着小小的探索者们用他们的视觉感知去“阅读”。从简单的人物识别到复杂的情景理解,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将看似杂乱的图像元素组合成一条连贯的故事线。这种视觉解码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儿童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儿童将图像转化为内心故事的能力,为理解更复杂的文本奠定了基础。
2.解释:编织图像与心灵的对话
解释无字绘本中的图像,是一场充满想象的对话,是一次心灵的编织。儿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在解读画面所呈现的直观信息,更是在通过自己的经验、情感和知识,赋予画面新的意义。他们可能会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背景,推断故事背后的情绪、动机和情节发展。这种对图像深层次的解释和推理,要求儿童运用并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能力,使得阅读变成一次主动的心智建构过程。
(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无字绘本不仅是静默的图像集,更是一个个待解的谜,一段段未命名的梦境,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一次次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旅程。
1.故事的重构:创意思维的展翅
在无字绘本的探索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的重构者。没有文字的界限,给予了他们无限的创意自由,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解读去重塑故事,甚至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版本。这种故事的重构过程,不仅是解码和解释能力的实践,更是创造性思维的展翅飞翔。它鼓励他们在已有的图像叙事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
2.想象中的对话:多元思维的萌发
在与无字绘本的互动中,孩子们不只是单纯的接收者,更是故事的重新创作者。他们在心中与图像进行对话,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甚至在想象中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这种想象中的对话,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在培养孩子们的多元思维能力——从多角度看问题,用创新的思路寻找解决方案。这种能力,将是他们未来面对复杂世界的重要武装。
三、利用无字绘本提升学前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
基于无字绘本的教育价值,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在实验中采取了以下操作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学前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策略一:故事接力创作
创意点:利用无字绘本的开放性,设计一项“故事接力创作”活动。每个孩子轮流为书中的某一幅画面添加一个口头故事情节,然后下一个孩子根据前一个孩子的叙述继续扩展故事。这样,整个班级共同创作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实施步骤:
(1)教师首先选取一本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无字绘本,并预先熟悉图画内容。
(2)在课堂上展示无字绘本,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
(3)从教师开始,为第一幅画面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开头,然后邀请孩子继续讲这个故事。
(4)每个孩子依次添加自己的故事情节,直至故事完结或绘本的最后一页。
教学目标:此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故事理解能力,同时加强班级间的合作和沟通。
(二)策略二: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
创意点: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让孩子们深入体验无字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角色并进行扮演,教师则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适时的引导和补充。
实施步骤:
(1)教师展示并讲述无字绘本的故事大纲,帮助孩子们建立基本的故事框架。
(2)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准备相应的服装和道具。
(3)在教室或户外准备一个类似于书中场景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这个环境中扮演角色。
(4)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亲身体验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孩子们分享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目标:此活动旨在提高孩子们的情感理解和同理心,同时促进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三)策略三:创意绘画与故事展示
创意点:鼓励孩子们基于无字绘本的故事情节进行创意绘画,然后进行故事展示。每个孩子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幅绘画作品,之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和背后的故事。
实施步骤:
(1)教师引导孩子们回顾无字绘本的故事情节,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提供绘画材料,如彩色笔、水彩、纸张等,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工具进行创作。
(3)完成绘画后,设置一个“小小画展”,每个孩子轮流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向同伴和教师介绍自己的画作以及所想象的故事。
(4)教师和同伴可以提问或给予反馈,鼓励孩子深入阐述自己的创意过程和故事设想。
教学目标:这一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演讲能力。此外,通过分享和讨论,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作品。
(四)策略四:互动式故事建构
创意点:利用数字工具(如故事制作软件或应用程序)与无字绘本结合,开展互动式的故事建构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数字平台上重现无字绘本的故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元素或修改情节。
实施步骤:
(1)教师简单介绍所选用的故事制作软件或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
(2)分组让孩子们操作软件,根据无字绘本的内容,选择背景、人物和物品等元素,构建自己的故事场景。
(3)鼓励孩子们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添加对话、音效或动画,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4)完成后,每组展示自己的数字故事作品,并说明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遇到的挑战。
教学目标:此活动旨在提升孩子们的数字素养,促进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造性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无字绘本内容的再创作,深化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欣赏。
总之,无字绘本不仅是儿童文学和教育的一片新天地,也是激发儿童潜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心灵世界的重要桥梁。通过对无字绘本的深入探索和应用,我们可以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探索、想象和创造的过程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辉辉.幼儿对无字绘本解读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2]王静.3—6岁幼儿无字图画书故事理解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3]惠雪莉,阳德华.幼儿阅读心理与绘本阅读指导[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
[4]李林慧,周兢,刘宝根,等.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2).
[5]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
本文系2022年度浙江省丽水市社科“儿童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利用无字绘本提升学前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ETYJ202201)成果,获浙江省丽水市儿童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立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