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

2024-10-28 00:00:00齐洁
快乐作文(5.6年级) 2024年2期

习作要求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注意:限定词是“家乡”,要紧扣“风俗”选材。在介绍一种风俗时,要捋清写作思路,将要介绍的风俗写清楚。写自己在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时,要写出现场的情况以及亲身参加活动的感受,将风俗的来历等适当地穿插其中,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习作思路

一、明确风俗定义,选择感兴趣的风俗

风俗,指的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思考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可以将风俗列举出来。

节日风俗: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花灯、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挂艾蒲、赛龙舟;中秋节祭月、赏月、吃月饼……

节气风俗:立春吃春饼;清明节扫墓、踏青;立秋贴秋膘;冬至吃饺子……

…………

选择自己家乡风俗中最感兴趣的一种,深入了解。

二、搜集资料,奠定行文基础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风俗,搜集相关的资料,可以从风俗的由来、内容、活动形式、寓意、人们对风俗的看法等方面进行搜集,或者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进行搜集。搜集的方式有通过网络搜集、向长辈请教等。在搜集资料完成后,做好整理工作。

三、依据写作目的,详略得当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确定选择介绍一种风俗还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根据自己的行文意图列出习作提纲。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就要思考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才能表现这种风俗的特点。例如,介绍端午节,可以从端午节的起源或者传说说起,结合端午节在家乡的风俗或者活动形式,最后介绍端午节形成的文化内涵。如果想让读者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则可以将来历传说详写,其他方面略写。如果想让读者了解端午节的活动形式,则要将重点放在描写端午节的活动上。总之,只要依据写作目的合理安排写作提纲,就能让读者从各个方面清楚地了解一种风俗。

如果是要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就要将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和具体活动过程交代清楚。活动现场的情况和参加活动的亲身感受要作为重点详写,风俗的来历等可以恰当地穿插其中,还可以写出自己对活动的看法和思考。例如,在写家乡的扭秧歌时,重点可以放在扭秧歌的场面描写、扭秧歌的人、看秧歌的感受或者自己扭秧歌的体验,穿插进扭秧歌的来历或者内涵,通过点面结合写场景,感受扭秧歌场景的热闹欢腾,让读者对扭秧歌的风俗习惯了解清楚。

四、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本次习作要注意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方法。例如,在课文《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先生以时间顺序写北京的春节,详细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重要时间点的时候人们的活动或者习俗,抓住了春节时间段中的重点,又通过不同的活动和习俗写出了各自的特点。另外,习作的构思还可以参照课文《藏戏》的写法,从藏戏的来历、面具的特点、舞台的简单、特殊的演出形式、传承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确定介绍的重点,写出特点。

五、展示成果,交流评改

完成本次习作,要介绍清楚一种风俗或写清楚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和相同习作内容的同学一起交流。

介绍同一种风俗的同学,可以看看彼此是不是写出了风俗的特点,抓住了重点。

对于写自己亲身经历风俗活动的同学,可以聊聊有没有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清楚,有没有将现场的活动当作重点来写,有没有将风俗的来历等合理地穿插在习作中。交流后,修改充实习作。

可以小组共享或小组合作,并加入相应的照片和图画,办一场“风俗万花筒”的展览。

范文

扭秧歌

齐思童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家乡传统的庙会。在这一天,我们是一定要参加扭秧歌活动的。

庙会到了,我和爷爷早早来到广场,挤进人群,大鼓咚咚地敲着,扭秧歌还没开始。

太阳渐渐升高,广场上的人也越来越多。终于,欢快的唢呐和激越的大鼓合奏起昌黎大地上流传已久的秧歌点——嘟里嘀嗒呀嘟里嘀嗒,扭秧歌的人们手持粉红的扇子,艳丽的衣服在微风中飘动,秧歌步随着喇叭点舞动,迷人的秧歌扭起来啦!

快看,那“大姑娘”长长的辫子、婀娜的身姿,小小的十字步莲步轻移。再看对面的书生,一手执扇,一手握帕,时而虚扶闺秀,时而说上几句悄悄话。“大姑娘”两步一进,三步一退……忽然,一个头戴老婆儿帽,扎着围裙,手持两个棒槌的人出现,一棒槌下去,将二人打散,原来这是一出“棒打鸳鸯”。虽是情节大体相同,却是各有各的扭法,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哀怨缠绵,有的暴跳如雷,有的还要拉住看热闹的人们假装理论一番……人们时不时被扭秧歌的人逗得哈哈大笑。我和爷爷坐在人群前排,爷爷贴近我耳边大声说:“你看那‘大姑娘’,那高个头儿,那大脚丫子……”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大姑娘”是个小伙子扮演的!原来扭秧歌是可以随意变换性别的呀!这可真有趣!要是我也能上场扭几下就好了。

看着眼前热闹的一幕,我不禁感叹:扭秧歌真有魅力!爷爷自豪地说:“这扭秧歌可大有来历呢!起初,扭秧歌只是人们在农忙之余跳的舞蹈。后来,扭秧歌慢慢演变为崇拜自然和祈祷丰收的舞蹈。尤其是咱昌黎的扭秧歌,那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听完,我大为震撼,原来扭秧歌还有这样的故事呢!

一曲秧歌扭出了昌黎大地上的独特风情,我想那一定蕴含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愿吧!

(指导老师:齐洁)

开门见山,确定要写的风俗——庙会扭秧歌。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同时也写出了“我”的感受。

写出扭秧歌的由来,丰富了习作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