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午第三节课,我站在讲台上让学生齐读一段文字。突然,我发现教室最后一排东南角的一位男生,头和背都靠在两堵墙夹成的三角处,两手交叉抱在胸前,好像在和谁赌气。他的课本放在桌面上,合得严严实实,看样子前边两节课也没仔细听。
退一步,我继续讲课
我快步走到他跟前,点了点他的课本严肃地问:“你的书怎么没打开?”他一言不发,用眼睛瞪着我。见状,我想把他的书拉过来,翻到我讲的页码,以提示他好好听讲。可我的手刚触到他的课本,他就以极快的速度将课本从我的手底下拽走,并低声说道:“不要动我书!”声音虽然不是很大,但口气却很强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将了我一军。我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想发火,但理智告诉我不能冲动。
于是,我转过身长出了一口气,然后慢慢走上讲台。那个时候,教室里一片寂静。我虽然没有观察其他同学,但我知道身后的一束束目光,肯定都齐刷刷地聚焦在我和他身上。我不想耽误其他同学过多的时间,于是继续上课,但我的心情很久才平静下来。
放学铃声响起后,我本想直接离开。但转念又想:如果这件事就此作罢,一方面以后上课可能会有其他同学效仿;另一方面,我正常批评他的过错,不至于使他有那么强烈的反应,他的情绪那么激动,可能有别的原因,我作为他的老师,不能坐视不理。
进一步,我用师德感化学生
穿过涌向教室外面的学生流,我走到他跟前说:“你出来一下!”他头都没抬,只顾收拾自己的东西。我走出教室站在走廊里等他,四五分钟之后他还没出来。我来到教室门口一看,他还在慢慢吞吞地磨蹭。又过了几分钟,他才出来。
我和他前后脚走进了办公室,他看上去情绪依然不太好。我转身先和别的老师说了几句闲话,能让他尽量缓冲一下情绪。
几分钟后,我心平气和地问他:“在我的印象中,我上课并没有批评过你,说明你平时是一个很不错的学生。可是今天,你上课不认真听讲,我本想帮你打开课本,结果你却和我撕扯课本。你能跟我说说为什么吗?是我哪里讲得不合适吗?”一番和风细雨之后,我发现他站端正了,刚才“狰狞”的表情也明显缓和了下来。
这时,办公室还有两位老师在,外面的同学都走完了。我怕在别的老师面前他不好意思开口,就把他叫到了楼道里。出来后,他端端正正地站在我面前。我和颜悦色地问他:“今天是我伤了你的心,还是别人惹了你,你把气撒在我身上?”他终于从嘴里挤出四个字:“是后一种。”我问:“是哪位老师冤枉了你,还是你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他摇了摇头没有说话。我接着问:“那是家人的原因?”他点点头。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最后他有点儿难为情地向我说明了原因:原来是早上上学的时候,他因为买玩具和妈妈发生了争吵。
我耐心地帮他分析了他的行为,他意识到和妈妈发生矛盾是自己错了,没有体谅到妈妈的辛苦。听他说完,我对他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好!但主要是改错,以后不能随便向大人提无理要求,要懂得父母的艰辛,知道吗?”他努力地点了点头。我接着问他:“你生妈妈的气,持续了一个上午。今天的结果是你将自己的心火发在老师身上,如果你今天是和另一位同学发生矛盾,那你会不会打架闯祸?”他说:“会。”看着他的样子,我用手替他抹掉了还挂在脸上的两行眼泪,他也没有避让。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对他说:“走,我们到书吧那儿坐会儿吧!”
他顺从地跟着我来到书吧,我说:“咱们坐下聊!”他站着没动,我摁了一下他的肩膀,他也就势坐了下来。我和他面对面坐着:“你的行为,老师可以体谅,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像老师这样体谅你。你一定要注意,以后再有类似这种不良的情绪,要及时排解释放出去,不然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知道吗?”他点点头:“老师,我知道了。”
真相大白之时
这时,外面传来了正午12点的报时声。我说:“好了,咱们也该回家了!”
他走以后,我给他妈妈打了一个电话,简单地向她说明了今天的情况。他妈妈听后,向我叙说了早上争吵的过程,并连声给我道歉。我顺势给她说了几点对待孩子无理要求、处理突发矛盾的小技巧。她听后,忙不迭地向我道谢。
挂断电话,虽然回家有点儿迟,但我步履轻快、心情愉悦。因为今天我的行为退了一步,但实际我用心灵感化了一位学生,又进了一步,我尽了一份作为老师的职业责任。
编辑的话
王卫东老师用自己的温暖感化了一位学生,化解了学生心中的苦闷。同时,王卫东老师能够及时与学生父母沟通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互相配合。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王卫东老师一样,用自己的温暖,为孩子的茁壮成长遮避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