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教学内容中有许多与文化相关的知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进行巧妙融合,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则可以在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巧妙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多角度探讨了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希望为其他教师进一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作者简介:陈艺君 ,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巧妙融合,可以进一步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渠道,在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此外,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多样化的文化元素,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与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体验英语教学的思想性特征。为此,在小学英语的词汇、语篇、口语交际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中更好地感悟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既可以有效丰富英语语言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文化自信的生成起到积极的助力和推动作用。为了切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智育和德育的促进作用,教师自身要明确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然后以此为教育依托和发力点,对课堂教学活动做出科学预设,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和价值。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有以下两点。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渗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与汉语一样,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基础语言知识的教育工作之外,还要立足语言背后的文化元素,将语言文化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以此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和赏析的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进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同时也有富含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互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在了解优秀文化的学习体验中,受到熏陶,在学习与鉴赏中主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与价值观念的形成。这些内容的融入和渗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依托课本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本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教师对课本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从现行英语课本内容的构成要素来看,许多话题和文本内容都与文化密切相关,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以及传统节日文化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立足课本教材内容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度开发,以更好地满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实际需求,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学习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
例如,在教授外研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1 “Do you want some rice?”这一单元时,语言情境以及对话内容中就包含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如文本中“Noodles and rice are very, very nice.”的这句话就点明了我国传统饮食中面条和米饭的重要地位。这两种食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主食组成部分。以面条为例,我国食用面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南北方都有独具特色的面食文化。如四川的小面、武汉热干面、兰州的拉面、北京的炸酱面等,都极具地方饮食特色和人文特点。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这些传统美食进行介绍,同时以趣味性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学们,观察图片上的几种面食,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各是哪里的特色小吃吗?选出你吃过的面食,与同桌进行分享和交流。”除此之外,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表达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吃到的面食有哪些、它的制作方法等内容。通过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讨论,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在彼此互相分享和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对传统饮食习惯和不同的地域饮食特征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更深入地学习和探究传统饮食文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依托英语绘本,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主导学习行为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会对富有趣味性和形象性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基于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巧妙地借助英语绘本这一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种趣味性的方式进行呈现,从而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征,有效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授外研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2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这一单元时,从单元课题中不难看出,本单元对话语境主要围绕“中秋节”展开设计。基于这一话题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入绘本The moon cakes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绘本故事主要讲述了小女孩儿Shu准备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内容以及色彩演绎的图画,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兴趣。在绘本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为学生引入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同时,在英语绘本的辅助下,学生也能通过趣味性的学习方式,了解与传统节日中秋节相关的各种英文单词,如moon cake、Mid-Autumn Festival、September、October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模仿绘本故事中的形式,用所学单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别人介绍一下“我眼中的中秋节”。这种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也能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结合特定的情境和主题进行自由表达和运用,以此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依托文化对比,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英语与汉语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立足这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设计,在文化对比与分析中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例如,在教授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1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和Unit 2 “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这两个单元时,教师就可以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入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巧妙融入和应用。其中,Unit 1主要围绕感恩节进行了介绍,而Unit 2则分别从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节这三个中国传统节日的视角进行了语言文本的介绍和分析。这两部分的知识热点很好地契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需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中西方节日的文化背景、相关习俗以及节日期间人们的庆祝方式和饮食等方面进行对比。从中西方节日文化的比较中不难看出,在人文背景、情感内涵等方面,中西方文化是有较大差异的。这种对比学习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借助比较分析的学习过程,逐步锻炼学生跨文化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以此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依托话题讨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种话题的讨论和互动,这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各种对话学习活动大多围绕既定的话题讨论展开设计,用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从现行课本教材内容的分布情况来看,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多个话题板块的内容。基于这一知识呈现特点,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中,就可以立足话题主题进行巧妙渗透,使其自然而然地融入话题讨论的学习活动中,既丰富了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资源,能让学生在话题讨论和对话交流中学会向他人分享和介绍传统的民族文化。
例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 1 “It's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kilometres long”的教学中,单元话题围绕“Great Wall”展开。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同时也是当时军事防御工程的重要代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它俨然成为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亦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从历史角度而言,长城建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其间不断修筑和完善,其总长达万里,这也是本单元“It's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kilometres long”话题的由来。为此,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以多媒体课件或者科普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与长城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以此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内“Listen and say”板块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和对话方法,向他人介绍中国古建筑以及历史文化,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五)依托实践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常规讲授式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搭建实践活动平台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教学的实际需要,从小学生兴趣特征入手,巧设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用这种实践学习活动为载体,拉近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同时有效锻炼学生语言与文化的应用技能,为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搭桥铺路。
例如,在教授外研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Module 8 Unit 2 “I made a kite”这一单元时,单元知识既有传统风筝的制作方法,同时也有与风筝相关的英文歌曲。从传统文化角度而言,风筝在我国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和背景,风筝的样式和图案大多都以吉祥的图案或者寓意为主。而文本中所展示的风筝图案就是“中国龙”的造型,在传统文化中,龙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代表,同时又包含祥瑞之意,通过多种多样的风筝造型和图案,寓意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而这些极具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魅力的元素都可以作为英语课堂实践教学的立足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图案或者造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个风筝。在学生实践参与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为学生逐一讲解传统风筝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材料,持续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便于学生多角度全面了解风筝这一传统制作技艺,在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助力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三、结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可以让英语语言的课堂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同时也能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话题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为此,在日常教学设计与规划阶段,教师应当紧扣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深入课本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开发和整合,以此探索出更适合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渗透中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同时带动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丕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以《新标准英语》(一起)五(下)Module 8单元主题The special presents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4(15):46-49.
[2]孟无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J].新课程,2023(27):139-141.
[3]孟卓.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3(12):31-36.
[4]陈娅楠.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6):85-87.
[5]赵思雨.浅析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校园英语,2023(14):178-18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将文化自信意识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ZJKTY23094)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