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4-10-27 00:00刘婧雯
校园英语·上旬 2024年10期

摘 要:PBL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问题导向性、实践性和合作性,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PBL教学模式,以《新标准高职英语教程》单元教学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中国传统文化;高职英语;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刘婧雯(1991-),广东广州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对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PBL 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PBL 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问题导向性、实践性和合作性,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PBL教学模式,以《新标准高职英语教程》单元教学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PBL教学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PBL教学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诞生,经历70年代至80年代的发展,在90年代被公认为自主学习及小组互动式学习的典型模式。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在PBL教学模式中扮演引导者、促进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明确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PBL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很大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这种教学模式已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学习和使用英语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高职英语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高职英语课程需要培养英语基础扎实,并且能够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综合性人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为高职英语教学注入新元素,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在一些涉及国际交流或文化传播的职业领域,如旅游、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若学生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且能够用英语进行表达,则能大大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英语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三、PBL教学模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促进作用

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师用英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相关英语表达的积极性。二是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解决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时,需要自主查阅单词、资料并分析整理,这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内涵,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思考如何在英语语境中表达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分享各自的见解和资源,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五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生在运用英语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使语言学习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六是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会更加认同和热爱本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四、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现状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程度不足。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材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不足。现有高职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且不成系统,相关内容通常以篇幅较少的课前导入或者文化拓展板块呈现,难以满足学生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二是教师的教学思路缺乏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的内容仅限于课本知识,未能在相关课程内容中挖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并进行拓展延伸,难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三是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高职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和文化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英语表达能力较弱,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有一定难度。四是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高职英语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例如应试技巧等,未涉及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英语表达和应用能力。

五、PBL教学模式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策略

下面以《新标准高职英语教程基础模块2》的Unit2 “Great craftsmanship”为例,探索PBL教学模式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及大国工匠精神。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基于PBL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积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一)问题导入与情境创设

问题导入和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本单元Warming up部分,教师首先围绕本单元的主题“Great Craftsmanship”,提出问题“W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talking about traditional handicraft?”,让学生主动思考并畅所欲言。然后,教师以你说我猜游戏的方式,在PPT上展示一系列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图片及英语单词,例如embroidery(刺绣)、paper cutting(剪纸)、wood carving(木雕)、ceramics(陶艺)等,并邀请一名学生上讲台猜单词,其余学生负责用英语描述所看到的传统手工艺。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玩中学,增加中国传统手工艺方面词汇的储备,为后续教学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

PBL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本单元的课文为“The pursuit of a great translator”,讲述了中国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生平及其对翻译事业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许渊冲先生是中国翻译界的泰斗,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的翻译作品使西方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诗词。这篇文章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即中国古典诗词。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神韵。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关于飞花令的视频片段。学生观看后,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飞花令?视频片段中飞花令的比赛规则是什么?”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或查找资料,可以回答出飞花令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是古人行酒令时的文字游戏。古代的飞花令要求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对古人飞花令的规则进行了改良,比赛规则是两位选手根据给出的关键字,轮流说出含有该字的诗句,直到有一方说不出,则另一方获胜。观看节目片段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诗词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了解飞花令的比赛规则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英语飞花令”比赛,教师说出一个英文字母,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轮流说出带有该字母的单词,而且说出的单词不能重复,这个游戏可以激活学生的词汇储备,同时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知识水平等进行合理分组,然后给每个小组5首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古诗英译版,设定5分钟的比赛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成功猜出古诗中文原文最多、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理解古诗英译版中的单词、句意,分享各自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大大优化学习效果。有效的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学到相关词汇,感受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体会许渊冲先生翻译作品的巧妙之处,同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课堂讨论与交流分享

在PBL教学模式中,课堂讨论与交流分享是关键环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讨论,并针对问题发表见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课文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提出两个问题“If you were a translator, what literary works in China 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to foreigners? If you were 100 years old, what would you do in your daily life?”,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为后续的课文学习作铺垫。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经验和思考方式不同,因此会产生多样化的观点和思路,从而丰富讨论的内容。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宽松、包容的环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观点。课堂讨论和分享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教师给出几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对应一个文章段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小标题与相关段落匹配起来。读写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语言技能。为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单纯以教材为主,而是需要积极拓展,使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伴随下进行英语阅读与应用,完成学习任务。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例如讲到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时,可以让学生查找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古诗,说一说其翻译的作品中哪个地方体现了该翻译理论。通过知识拓展,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体会到中国诗词文化的精髓和诗词翻译的巧妙之处。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反馈

基于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人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掌握了相关的词汇表达。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取许渊冲先生英译的一首古诗进行赏析,然后在班级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地选取古诗,主动查阅单词,理解诗词的含义,对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三美论”会有更深的理解。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不同,所以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也会不同,从而迸发新的思想火花。在成果展示环节,每个小组会认真解读古诗原句,对翻译巧妙的地方进行说明。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诗词翻译的技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六、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加,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PBL教学模式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PBL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助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潘春静.PBL模式下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2023(21):148-150.

[2]徐平.PBL:我们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杨婷婷.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融入[J].学园,2022(10):10-12.

[4]尹殿元.浅论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区域文化艺术研究,2022(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