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理论思维,在其著作中有关于理论思维的丰富而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概括来讲,主要包括理论思维的来源及特性、前提和概念、重要性与实现路径等核心内容,这些核心内容初步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思维在理论和实践等层面为促进学界进一步加强理论思维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思维;哲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4)05-0030-04
收稿日期:2023-1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经验研究”(19CKS05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福胜,博士,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人类社会发展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同时离不开人类对理论思维的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理论思维发展的过程。不论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现实的观点来看,人类理论思维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是高度重视理论思维问题的,他们不仅勤奋学习借鉴前人的理论思维研究成果,特别是从古希腊哲学、文艺复兴哲学、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等不同哲学中汲取理论思维智慧,而且还亲自深入革命活动过程中从事把理论思维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创造性活动,彻底实现了理论思维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写出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传世经典之作,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理论思维智慧和强大的创新精神力量。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有许多关于理论思维的重要论述,总体来讲,这些重要论述重点从直接来源、主要特性、事实前提、基本概念、重要作用、实现路径等方面来阐述理论思维,初步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思维的基本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思维对于促进理论思维能力发展和推动理论指导实践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理论思维的来源及特性
理论思维的来源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极为关注的。理论思维从哪里来,即理论思维的来源问题,是首先需要搞清楚的、弄明白的。通过对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前人的理论思维研究成果的批判性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思维的来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理论思维从哪里来这个首要问题进行了明确回答。理论思维来源于社会实践,理论思维是现实的RLYi0l2Q24/nfz0LvrjHR+n9nWuY9M/jDskrBqclth4=物质关系的产物,反映着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状况。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的理论思维,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同时理论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此外理论思维的来源体现了时代性,理论思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多样性。
其一,理论思维的来源。理论思维是来源于人的意识,还是来源于人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一是理论思维是人类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1]29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直接规定了思维是人类的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也就是说,人的思维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而是人的物质关系的产物,是人的实践的产物,是人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理论思维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这找到了理论思维来源的始因,即必须从人的实践活动中去探寻理论思维,必须以人的实践活动来检验理论思维,必须以人的实践活动来促进理论思维发展。二是理论思维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物质文化交往的结果和反映。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1]30。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人的思维与人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都是物质关系的表现形式,思维作为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也必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密切联系,也是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和反映。由于人的思维受到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等方面的影响,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等方面的变化发展就会影响人的思维的变化发展,对理论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发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历史文化对人的理论思维的影响更为重要。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给出了理论思维的来源问题的答案,即理论思维是物质关系的产物,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归根结底,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需要指出的是,关于物质关系,是包括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等在内的一切物质关系。从理论思维与物质关系的关系来看,物质关系规定着理论思维的性质,理论思维反映着物质关系的状况,理论思维和物质关系彼此互相作用。
其二,理论思维的特性。理论思维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决定了理论思维的实践特性,这是理论思维的第一特性。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436在这里,强调了理论思维离不开其所处时代历史发展状况,受到时代历史背景的制约,也就是说,理论思维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也因其所处时代历史发展状况的不同而不同。理论思维除了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时代性和多样性等特性。一是理论思维的来源体现了时代性。如前所述,每一时代历史发展状况要求与其相适应的理论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讲,时代历史发展状况决定了理论思维的时代性,即理论思维必须反映时代历史发展状况的时代特点,理论思维是时代发展状况的发声者和代言人,理论思维表达的是时代历史之声。二是理论思维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多样性。众所周知,不同的时代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时代精神的不同,由此,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理论思维。理论思维的内涵意蕴和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换言之,不同的时代需要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包括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在内不同的理论思维,即理论思维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也会随着时代历史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呈现动态发展样式。
二、理论思维的前提和概念
理论思维的来源问题虽已解决,但理论思维在人类实践中如何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展开,即理论思维是不是具有直接的适用性,是不是能够为人类所自觉掌握和运用,这关系到理论思维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理论思维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不断思考如何把唯物史观、辩证法等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思维用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活动,提高工人阶级的理论思维能力素质。通过全面考察理论思维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给理论思维以明确的概念定义。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思维前提条件考察的重要论述中,可以发现,理论思维的前提条件是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必须保持一致,理论思维的概念是在理论思维的前提条件确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系统概念,即人的理论思维是一个系统的理论思维,其中,辩证的理论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思维。
其一,理论思维的前提。理论思维的实践特性要求理论思维必须与具体实践相符合,理论思维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思维的这种实践特性表明了其具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前提条件,即理论思维与实践活动的相统一。恩格斯指出:“我们的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遵循同一些规律,因而两者的结果最终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支配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这个事实是我们理论思维的不以意识为转移的和无条件的前提。”[2]538在这里,恩格斯明确指出了理论思维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一事实,即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的“彼此一致”,要求人的内在的主观思维与外在的客观世界必须保持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有一个基础,即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的一致性是建立在遵循同一些规律的基础上的。这表明了理论思维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只有“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的“彼此一致”才能确保理论思维既能合乎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性,又能合乎人的实践活动的目的性。由此可知,理论思维绝不能任凭人的主观思维来随意设计,不是建立在人的主观意识基础上的,不是没有边界限制的。恰恰相反,理论思维有着其特定的范围和边界,只有在这个特定的范围和边界之内,理论思维才能够得以顺利展开,并有效发挥其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巨大作用,这就是理论思维的事实前提。关于理论思维的前提,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理论思维是受到人的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制约的,人的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的“彼此一致”有利于理论思维的实际效能的积极发挥,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的“互相矛盾”则会导致理论思维的失效,理论思维无法正确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二是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所遵循的“同一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这个“同一些规律”是确保理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够把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有效联系起来的重要前提,是做到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的“彼此一致”的重要保证。
其二,理论思维的概念。理论思维前提的确立为正确理解理论思维的概念提供了积极准备条件。关于理论思维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着重从历史科学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明确理论思维是一门历史科学,是关于人类的理论思维规律的一门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3]516理论思维规律包括人类对自然的理论思维规律和人类对人类自身的理论思维规律,即人类对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的两个方面的理论思维规律。毋庸置疑,这两个方面的理论思维规律是相互作用的,即人类通过提高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来提高认识自然的理论思维能力,通过对人类自身规律的认识来提高认识人类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这两种理论思维能力是相互联通的,都属于历史科学,是随着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恩格斯指出:“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2]436由此可知,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思维的科学是一种历史的科学,也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从科学的观点来看,理论思维是关于理论思维的科学,是关于人类理论思维历史发展的科学。理论思维注重发挥理论思维的实际运用,强调理论思维的现实作用力,以更好发挥理论思维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思维是历史科学。理论思维是一门关于人的理论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属于历史科学,即“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理论思维是以人的理论思维为研究对象的,包括不同时代历史发展状况中的人的理论思维的产生的背景状况,人的理论思维的内容和形式,人的理论思维对于时代历史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人的理论思维在社会各领域的实际运用,人的理论思维的规律及其发展等等。二是重视辩证理论思维。恩格斯指出:“在这里,既然没有别的出路,既然无法找到明晰思路,也就只好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从形而上学思维向辩证思维复归。”[2]438从思维的类型来看,形而上学思维和辩证思维是人的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类型。一般而言,“辩证思维”是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理论思维,或称辩证理论思维,是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倡导的理论思维。就辩证理论思维与实际经验的关系而言,人的辩证理论思维离不开人的实际经验,是对人的实际经验的一种理论性概括和提炼,辩证理论思维与实际经验是相互作用的,在互动过程中促进人的辩证理论思维的发展和实际经验的积累。
三、理论思维的重要性
其一,从理论思维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来看。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是无法自信地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恩格斯指出:“但是,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437理论思维在促进一个民族攀登“科学的最高峰”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推动作用。一是理论思维体现民族精神。一个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热爱理论思维和自觉追求理论思维的民族,体现了民族精神。重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能够为造福人类贡献本民族的理论思维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的民族。二是理论思维促进民族进步。凡是高度重视理论思维的民族,都是能够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的民族。一个民族要想在科学道路上有一番大的作为,要想为造福人类做出一番大的贡献,就必须高度重视理论思维。
其二,从理论思维对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来看。理论思维与自然科学关系十分密切。一是理论思维有助于自然科学正确把握自然界中的不同事实之间的联系。“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2]452自然科学在探索自然界的“事实联系”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理论思维来进行指导,这样能够正确找到“事实联系”的“既有的联系”。二是理论思维有助于自然科学正确把握其所在的研究领域的知识。“经验的自然研究已经积累了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因而迫切需要在每一研究领域中系统地和依据其内在联系来整理这些材料。”[2]435自然科学在整理“庞大数量”的“知识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知识材料”的“内在联系”“系统”地进行整理,而“内在联系”就需要理论思维的指导。“知识领域”之间的“正确的关系”的确立同样如此。三是理论思维有助于促进自然科学的理论领域的研究。“于是,自然科学便进入理论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管用。”[2]435自然科学的理论领域的研究光靠经验方法是不行的,特别是理论领域研究的抽象方式需要借助于理论思维的指引,在这种情况下,理论思维对于自然科学的理论领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经验方法所不具有的。
其三,从理论思维对于政党的重要性来看。先进的政党离不开先进的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是政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的政党是以先进的理论思维武装头脑和实干奋进的。一是理论思维是先进政党的必备能力素质。理论思维能力强的政党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和形势中保持理论思维的清晰和定力,能够找到正确解决各种问题和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办法。二是要重视政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建设。理论自信的政党一定是理论思维能力强的政党,一定是重视理论思维能力建设的政党,强化政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建设,能够不断保持政党的理论先进性。
四、理论思维的实现路径
理论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培养和发展理论思维?恩格斯明确强调:“但是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2]435-436恩格斯在这里明确了理论思维与人的素质、学习哲学的关系,为提高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素质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其一,理论思维与人的素质的关系。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理论思维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要具有理论思维能力素质。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对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素质的需要有着特殊要求。恩格斯指出:“然而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的联系,为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2]436在这里,恩格斯规定了“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即“辩证法”是“现今的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思维形式”,为研究“现今的自然科学”提供了方法论,“辩证法”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理论思维能力素质,人们要努力提高包括辩证理论思维能力素质在内的各项理论思维素质。
其二,理论思维与学习哲学的关系。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素质不是天生的,离不开人的后天学习。恩格斯指出:“然而,在理论自然科学中,往往非常明显地显露出对哲学史缺乏认识。”[2]436“学习以往的哲学”是提高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素质的一条重要路径。事实表明,由于理论自然科学缺乏对“哲学史”知识的学习,就容易造成“早已被抛弃的一些命题”成为“崭新的知识”,成为“时髦”,这是哲学史学习不足的表现,需要坚持学习哲学史。人在“学习以往的哲学”过程中,通过对“以往的哲学”中的理论思维进行批判性学习,逐步达到理论思维自觉,并自觉承担起理论思维创新发展的使命。因此,学习哲学能够有助于促进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五、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思维的重要启示
其一,从理论启示方面来看,需要增强对原著的学习力。要提升理论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原著的学习。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您的女朋友会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4]200简述读物和第二手资料往往存在不利因素。“其次,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5]462根据原著来研究理论而不是根据第二手材料来研究理论。恩格斯反复强调要“研究原著”,其价值意义是十分深刻的。“研究原著”,而不是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研究,要避免被“第二手的材料”引入迷途,恩格斯还指出,要“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5]200,要对真正古典的书籍进行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素质,必须高度重视原著并深入学习经典原著,积极从中汲取理论思维的智慧和力量。
其二,从实践启示方面来看,需要增强实践的应用力。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3]500以何种方法检验思维的客观的真理性,这不仅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众说纷纭。马克思提出了检验“理论思维”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就是用实践来检验,即实践检验法。“理论思维”是否正确,能否有效指导实践,只能在实践中来验证。学习原著和理论的目的不是用来修饰门面的,不是束之高阁的,而是要积极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是学以致用的。马克思指出:“实际需要的宗教,按其本质来说不可能在理论上完成,而是只能在实践中完成,因为实践才是它的真理。”[3]53可以看出,实践活动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检验理论思维的尺度只能是实践活动,要通过不断增强实践发展能力来推动理论思维能力的发展。
理论思维与实践活动是交互作用的,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理论来自实践,是对实践的概括性总结,是实践的系统化理论化。理论思维是人的生成性实践活动,是与人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分不开的,无论是在理论学习中,还是在实践活动中,都需要自觉将理论学习的收获与实践活动的经验有机统一起来,不断积累理论智慧和实践经验,自觉发挥创造力,不断充实和丰富理论思维内涵,进而更好来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继续推动理论思维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的深度的交互融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