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四学”课堂构建路径

2024-10-27 00:00许秀萍
天津教育·下 2024年9期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确立为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而随着新课标的落实与推进,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受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升,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参考之一,对高质量课堂的构建和高质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不小的支持,进一步推动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本文主要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四学”课堂的构建展开,简单介绍了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容、特点和“四学”课堂的基本构成,并针对如何在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美术“四学”课堂进行了探究,旨在为教师的课堂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美术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基础性的文化学科共同组成基础教育的完整课程体系,为学生知识以外的思维、眼界、素养、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方面有着突出的价值。虽然应试教育下的美术学科一度沦为边缘学科,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推动人才要求的变化,美术学科回归到主流学科的行列,并开始了旨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改革。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美术教师针对教学改革有着更明确的方向,即将学生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全部环节,逐步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就在“四学”视角下展开有关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究。

一、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容与特点

核心素养的本质就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必需的一些价值观、能力和品格,反映了不同学科的育人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学科的育人价值,而不同学科在育人方面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差异,而这些方向一致但表现不同的核心素养为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提供了不同的参考。

(一)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容

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核心素养与其他艺术学科大致相同,都表现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审美感知的核心关键词是审美,指向的是对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艺术表现的核心关键词是表现,指向的是学生利用美术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美的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创意实践的核心关键词是创意和实践,指向的是学生基于想象力的思维创造和动手实践;文化理解的核心关键词是文化,指向的是学生从艺术角度出发的文化感知与文化探究。

(二)美术核心素养的特点

综合性、阶段性和终身性是美术核心素养的三个特点。其中,综合性体现在核心素养几乎概括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需要获得提升,或者说可以获得提升的各项能力,包括知识、思维、文化和情感,而这种多角度出发的综合能力培养有助于推动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而阶段性体现在不同学段的学生对美术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上,同样的四种素养表现放在不同年龄阶段和学习阶段的学生身上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终身性则体现在核心素养概念本身的超前性上,核心素养中涉及的价值观、能力与品格都不是只能在某一个阶段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应当也必然是长远乃至终身的。

二、“四学”课堂的基本构成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结构的完善,社会结构的完善推动人才要求的变化,人才要求的变化驱动课堂教学的革新。在当前这个内容与结构都经历了重构的社会生态和教育生态下,传统课堂的局限和落后更多地暴露出来,针对传统课堂的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四学”课堂就是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包括预学、共学、展学和延学这四项基本内容。

(一)“预学”——预习与导入

“预学”对应的是正式教学之前的预习和导入环节,主要作用和目的是将学生带入学习场景,为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打好基础。而“预学”的有效开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是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以及课堂教学质量、效果和有效性的上限。在“预学”环节,教师要借助预学单来引导学生完成对信息的提取和转化,并在这一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学习创造力,为学生针对课程知识展开的深入探究和全面思考做准备,尽可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效果和有效性的上限。

(二)“共学”——小组合作与互助答疑

“共学”对应的是正式教学中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合作探究和互助答疑,是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实践形式的要求和说明,能够对课堂教学质量、效果和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在“共学”视角下,教师要先以学生的真实学情和真实需求为依据,基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科学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之后参考各学习小组的平均水平来设计“共学”活动、布置“共学”任务,要求设计出来的活动和任务能让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都真实地参与其中,保障“共学”的落实与发生。

(三)“展学”——探究过程与探究成果展示

“展学”对应的是正式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探究过程和学习探究成果的展示,目的是赋予课堂上的教和学以可视性,让教学和学习都变成一种能看得见的视觉对象,而这种“看得见”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将优势和不足直接暴露出来,方便后续的调整与优化。基于“展学”的基本理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展示的机会,展示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过程和素养习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是要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向外展示自己的所见、所为与所得,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借“展”促学和借“展”促思。

(四)“延学”——知识的延续与素养的提升

“延学”对应的是完成教学后对知识的延续和对素养的提升,立足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学生素养的进阶提升,旨在将课堂上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内容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站在知识延续的视角来看,教师需要本着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目的,先通过对某些重难知识点的深入探究来深化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理解,再通过对某些知识大概念的拓展延伸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站在素养提升的视角来看,教师则要将更多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借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来提升其综合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四学”课堂构建路径

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上并不能展现出过多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同学生之间也客观存在着思维方式、智力发育、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会直接导致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达成理想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真正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就要完成对核心素养的解构,并将其渗透到课堂的全部环节和教学的完整过程当中,全方位、多角度且持续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师对“四学”课堂的构建也要分为四个步骤,一是“预学”中参考核心素养进行的问题设计,二是“共学”中围绕核心素养进行的主体规划,三是“展学”中立足核心素养进行的活动调整,四是“延学”中落脚核心素养进行的学情定位。

(一)在“预学”环节,参考核心素养设计导入问题

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直接参与课堂互动的一种有效方式,科学、合理的设问能够为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与思考提供方向与参考,而这种方向与参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至关重要。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核心素养下对“四学”课堂的建构就要从“预学”环节的设问开始,有选择且有针对性地将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要求融入题干,结合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导入问题,以引导学生在“预学”环节对美术关键信息进行观察、分析。

以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3课“跟奶奶学手艺”为例,这一课的副标题是“学习剪纸”,所有的教学内容也都要围绕“剪纸”展开,而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手工艺品,以色纸为材料,可以剪出各种花鸟、动物、故事人物或极具文化内涵的特殊纹样,民间常用剪纸来装饰窗户、门楣或礼品。站在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美术教师对剪纸的教学除了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提升之外,还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所以在“剪纸”主题下的课堂“预学”环节,教师就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完成导入问题的设计,提出“剪纸的起源是什么?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如今的发展情况是什么样的?保护剪纸是保护文化吗?”等问题,一边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文化资料,一边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在“共学”环节,围绕核心素养规划探究主题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也尤为看重学生在课堂上个人价值的发挥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基于个体力量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被充分发挥的现实,教师需要借“共学”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和互助答疑,而为了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将学生的力量团结到一起,同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步发展,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来规划探究主题,用确定的主题来统领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互助。

以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有趣的线造型”为例,这一课的副标题是“用线材进行造型练习”,所有的教学内容也都要围绕线和线材来进行。“共学”的关键在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一个明确的主题就能为这种互动、交流与合作搭建框架,并逐步使学生拧成一股绳。

(三)在“展学”环节,立足核心素养调整课堂活动

“展学”是“四学”课堂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够推进课堂教学向外展示,并借着这种外显来落实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整与优化。就核心素养下的“展学”而言,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来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参考课程主题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作品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认知,或者参考课程主题设置分享交流会,邀请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并参与对其他同学的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以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8课“飞行梦工厂”为例,本课的副标题是“设计并制作飞行器”,所有的教学内容也都要与飞行器的设计和制作有关,正对应着艺术核心素养中的创意实践素养。那么,在核心素养下“四学”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就可以在“展学”环节设置以下情境:春天到了,动物世界一年一度的飞行大会就要开始了,除了天生就长有翅膀的鸟儿以外,其他的小动物也想飞上天空,选择一种小动物,用它身边常见的东西来为它设计并制作一个飞行器吧。借着情境,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对飞行器的设计和制作设定一个大致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创意十足的美术作品。情境中,学生设计制作飞行器和介绍飞行器的过程就是“展学”的内容。

(四)在“延学”环节,落脚核心素养定位学情发展

“延学”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化和思维开发的进阶,指向的是学生素养与能力的突破与升级,对应到核心素养中就是从建构到发展的转变。那么,为了将“延学”落实到实践中,为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化和思维开发的进阶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助力,教师就要以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参考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来完成对学生学情发展的定位,以明确“延学”环节的教学重点,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价值意义的指导。

以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0课“水墨诗心”为例,本课的副标题是“学习用水墨画表现诗意”,所有的教学内容也都要围绕中国画中的诗画展开。立足审美感知,教师要评估的就是学生是否能在水墨画中感受到诗句的意境美;立足艺术表现,教师需要评估的就是学生是否能在创作水墨画的过程中将诗句的意境表现出来;立足创意实践,教师需要评估的就是学生是否能创作出有新意的水墨画作品;立足文化理解,教师需要评估的就是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画中蕴藏的文化意蕴。

四、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新课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重构课堂模式与调整教学方式时必要的参考,以核心素养为载体传递出的学科教学要求和目标能为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方向上的指引,而这也为课程育人价值的发挥提供了助力。具体到“四学”课堂的构建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在明确艺术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内涵的前提下,完成对核心素养元素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拆解,之后再将其分别渗透到“预学”“共学”“展学”和“延学”的四个环节,逐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和课堂参与度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这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建构与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推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