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

2024-10-27 00:00谢斌锋
天津教育·下 2024年9期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主题的目标,要求任课教师基于学科主题本身融入其他科目的知识,打破学科壁垒,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历史包罗万象,初中的各科知识都是历史教学能够利用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当结合大纲要求全面开发课程资源,并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予以融合,以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其他科目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探究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与原则,并以《中华英雄谱》作为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与原则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类将知识生活、人文科学、社会文化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共同研究与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突破各个学科的界限,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现阶段,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已经开始尝试采取跨学科主题教学,但往往都是生搬硬套,将多个学科的内容强行拼凑在一起,不仅缺乏深度,而且融合跨界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强化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引导其改变思考模式,教师应当时刻将单一科目作为主题,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点、技能和教学模式,以此开展深入探究活动。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跨学科主题活动十分注重多个学科知识的整合,并依靠各类不同的方法重新组合优化,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研究和实践活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学生能够逐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进而使自身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2.实践性原则。

跨学科主题活动应当充分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促使其运用个人所学参与自主研究,处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逐步认识到教材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性以及探索性潜能,实现知识点的迁移,突破学科壁垒,有利于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探究性原则。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各科知识的综合探索,要求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为其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活动中发现新知、获取新知、掌握方法。如此,学生的主体意识便会被激发,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创造性的思维素养。

二、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由于分科的关系,学生每堂课只能接触单一的知识点,忽视了科目之间本身存在的联系,只能在脑海里构建独立的知识片段。事实上,初中教育的各个科目本质上存在联系,其终极理念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能够有效突破学科壁垒,将学生家庭生活、日常学习、社会实践等需求结合在一起,形成特定的研究主题,并基于主题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建立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进而使其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

(二)提升学生的处理能力

分科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产物,满足知识标准化的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学习与钻研。但是,真实的社会极为复杂,这种模式会让学生无法利用突破性思维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出现认知层面的偏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13caaafc2541c0674ffffe61c9227dd002b5641f6c0604a044ac1ab6293c4a80面临的问题越发复杂且多样,很难依靠单一科目的知识来处理,而是需要整合多个科目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历史性的问题,倘若学生只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理解会变得片面。基于新课标背景,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将会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并指导其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方式将会变得更为科学、严谨,角度也会更为全面,从而有效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三)展现科目的学习本质

历史科目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范围极广,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政治、自然等领域,经常与其他科目发生交叉重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早期历史教学的重心都放在了独立性层面,很少引导学生从其他科目的视角切入进行思考,使得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结构较为分散,导致其观察视野受到限制,思考范围受到束缚,未能掌握正确的问题处理方法。而通过开展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师便能以整合的方式挖掘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让其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问题分析,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努力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心,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便能从人类历史社会的发展中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形成优良的价值观念。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至少利用10%的时间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促进历史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本文以“中华英雄谱”作为主题示例,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拓展的目标。

(一)结合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在设置初中历史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目标时,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课标的新要求,确定各个环节的内容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否相符。“中华英雄谱”将参照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要求,立足历史科目的各项核心素养目标,并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罗列各个时期英雄人物的历史背景、个人事迹以及相关文艺作品,以感受英雄人物的伟岸气概,从中汲取精神层面的力量,详细内容如表1所示。

结合教学大纲和活动图谱,教师设计以下教学目标:按照历史时期对中华英雄人物进行划分,了解其英雄事迹,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其批判性思维和循证思维;利用活动分析的方式,强化学生史料搜集、问题处理、自我管理、音乐鉴赏、文本翻译等能力。

(二)立足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提出核心问题。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问题设计是关键,也是整个教学的起点。教师应当参照活动要求设计核心问题,以起到引导学生思路的效果。通常而言,问题设计需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问题设计需要拥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是问题设计应当突破学科边界,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处理,实现知识的迁移;三是问题设计需要具备开放性,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基于设计要求,教师便可以设计一条问题链,包括本质问题、驱动性问题以及继发性问题。第一,本质问题:什么是中华英雄?第二,驱动性问题:如何设计一场生动的历史剧(线上、线下皆可),并亲自参与演绎,以向到场的外国友人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第三,继发性问题: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你所崇拜的人物能不能被定义成英雄?该如何对英雄下定义?你定义的英雄是否是中华英雄?你对中华英雄产生了哪些全新的认知?我们如何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英雄?

这些问题将“中华英雄”的基本概念设为起点,拓展到历史剧的创编、排练和表演,进一步延伸到“中华英雄”的内涵价值和外延表现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层层递进。

2.课堂中期:教学活动设计。

提出课堂问题后,教师应当基于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准备环节,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10到15人,各组学生经过内部讨论后,自主分配导演、编剧、演员、美工、化妆、配乐、道具、翻译等职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播放视频《中华历史中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并提出问题:对英雄的定义进行概括。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英雄包括“伟大的人”“为国捐躯的人”“无私奉献的人”。教师再播放一则《三国演义》中刘备受到指责的片段,让学生从客观角度出发做出评判。

待学生对英雄有所认知后,教师将表1呈现在黑板上,组织表演活动:在图表中选择一名历史人物,参考其个人事迹编排一部历史剧,以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各个“职位”的学生负责对应的任务,“编剧”负责搜集故事素材,编写剧本;“道具”负责挑选材料,制作表演服饰和道具;“化妆”负责准备化妆品,为表演人员化妆;“配乐”负责搜集相关音乐作品,并适当剪辑;“美工”负责绘制表演海报;“翻译”负责将表演内容翻译成英语;其他学生是“演员”,负责表演。

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视频分发给各个职位的学生,包括剧本撰写(普及基础撰写知识和技巧)、音乐制作(讲解简单的作曲技巧和剪辑方法)、服装道具制作(表演用的服装、道具制作教学)、美工(海报绘画技巧)。此外,“导演”和“演员”一同商量表演的细节和方法,并在剧情创作方面为“编剧”提供意见。而教师要在教室内巡视,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在适当的时机予以指导。经过长时间排练,学生已经能够完成整场表演。教师提前与学校大礼堂的舞台管理人员沟通,安排学生彩排。而“翻译”可以与学校英语教师交流,完成串场词的撰写,并设计邀请函。师生利用学校的宣传栏、网络平台展示活动视频与海报,推广活动宣传语,并向亲朋好友分发邀请函,邀请其到场观看本次历史剧表演。

在活动会演环节,学生借用学校大礼堂的舞台进行历史剧会演,由本年级历史、语文、英语、音乐、美术教研组长担任评委,对本次表演予以点评,并基于各个科目的任务完成打分。整个表演可以全程录制,由“翻译”编写英文字幕,发表于各个网络视频平台。

3.课堂尾声:教学活动总结。

历史剧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基于本质问题向学生提问,让大家谈一谈自己的个人感受和真实体会,并撰写一份书面报告。然后,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精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离不开这些伟大的英雄。身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当努力学习,汲取英雄的精神力量,鼓舞自己不断前进!”

(三)参照学生学情,延伸活动内容

活动结束后,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希望继续了解更多的英雄事迹。为此,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活动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搜集其他的中华英雄,在表1的基础上继续扩写,通过谱系的形式编撰《中华英雄谱》学习读本,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本目标,将历史与其他科目全面整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能够充分展现新课改要求的超前性和实践性特点,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摒弃早期单一教学的固有认知,从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大纲出发,融合多个科目的知识,突破学科限制,以综合性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形成综合化的思维模式以及问题处理能力,进而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常规课题“新课程视域下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3-675)阶段性研究成果。